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从见武皇开始 > 第53章 皇家大院深几许(五)

第53章 皇家大院深几许(五)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李正一这才注意到,左手伤口又流血了,于是,轻轻脱下左边的袖子,露出左肩和胳膊。

    虽然,有伤口在身,可依然掩不住,他那健硕的肱二头肌。

    温久看着李正一的伤口,满脸心疼。

    而郡主们,却是有些娇羞。

    张御医随侍在武则天身旁,无须召唤。所以很快,就处理好了伤口,又换上新布条,包扎好。

    然后,就欲起身复命。

    可说巧不巧,药箱夹着李正一左侧衣襟一角,于是,御医一起身,连带着李正一的衣服,顺势往下一滑,直至腰间……

    李正一的整个左背,都暴露无遗。

    也就是这一瞬。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的表情,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

    只是,李正一没有看到。

    “快,去后院更衣……”

    武三思说罢,便命扈从,带着他们四个,到后院偏厅更衣。

    “遇见你,准没什么好事儿……”

    武崇训冷得瑟瑟发抖,还对着李正一嘀咕着。

    “有时间在这儿抱怨,还不如赶紧想想,你们一会作什么诗!”

    李正一漫不经心地,怼回去了。

    “彼此彼此……我倒是想看看,你敢不敢真的抗旨?”

    武传安发出轻蔑的笑声。

    李正一笑而不语。

    片刻后,四人都换好衣服,复归坐席。

    两炷香时间,还剩下大半炷香。

    武家三兄弟,刚一坐下,就开始奋笔疾书,好在是作诗,不是写文章,字数不多。

    不消片刻,也都作好了。

    而李正一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手里的笔,楞了一阵。

    走到宋璟身侧,轻声问道:

    “舅父,您知道甲库吗?”

    “知道,你问这个作甚?”

    宋璟反问道。

    “那您知道,要如何才能进这甲库吗?”

    李正一沉声问道。

    “那必须得是宫中编纂,或是有陛下特许,才能进入甲库……”

    宋璟依旧很疑惑,却也没有再多问。

    “嗯,多谢舅父!”

    李正一心里琢磨着。

    无意间,却发现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好似在悄悄耳语着什么。

    两个人有些神神秘秘的。

    …………

    两炷香时间已到。

    蔡公公走下台阶,收走诗作,整理成册,并呈予武则天。

    武则天拿起诗作,立即翻看。

    时不时满意地点点头。

    突然,一幅画,映入眼帘。

    画中所绘,是和风细雨中,此宅一角的竹林,还有一方斜阳,以及眼前的九曲小溪,和不远处的一处小亭。

    虽是寥寥几笔,却尽得其精髓。

    武则天瞥了一眼左下角的署名。

    不出意外,果然是:李正一。

    估计除了他,没人敢如此了?

    毕竟,这李正一,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敢在大殿之上说“我问心无愧,为何要跪”的人。

    有胆识!

    还能作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句,以及方才的“大观园”和楹联,无一不是经典。

    有文才!

    还是为数不多的,能得成均监祭酒青睐、破格免试入太学的晚辈。

    未来可期!

    “李正一,朕让你作诗,你为何作了一幅画?”

    武则天虽疑惑不解,却也没有生气。

    还把这幅画,给上官婉儿看了一眼。

    两人,对视了两秒。

    上官婉儿的眼神,很有深意,还帮忙解围道:

    “陛下,我看这画,倒是极好的!不妨听听李正一如何解释?”

    而武家三兄弟,坐在对面,一脸吃瓜相。

    “回陛下,晚生作此画,亦是在游观此宅后,有感而发,只是无奈,一首诗,不足以表达我内心所想……”

    李正一如此解释。

    “哦?那你想如何表达?”

    武则天倒是被勾起了兴趣。

    “晚生想,吟词一首,望陛下准许!”

    “词?”

    “是的,作词!”

    “好,这倒是新鲜,朕准了!”

    武则天很是爽快。

    毕竟李正一,也算是刚刚才震撼过全场的人,想来,提“作词”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并不过分。

    旁人只会以为他如此做,不过是卖个关子,谁知道,他居然是为了信守马车里的承诺,以及一点小私心……才出此下策。

    “多谢陛下!”

    说罢,李正一起身,酝酿了几秒后,说出了上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一出,画面感就来了。

    耳边都是穿林打叶的雨声,可这词中之人,却不管风多大,雨多急,一路吟啸,悠然缓行,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仍自逍遥一生。

    没错,这是苏东坡的佳作之一。

    词牌名为《定风波》,写于苏东坡在沙湖道中,赶上大雨之际,同行皆觉狼狈,唯有他一人,乐在其中,遂作此词……

    众人沉醉其中,凝神静听。

    稍微顿了顿,李正一抬头,雨后斜阳,甚是明媚,和这首词的下半阙,倒甚是相映成趣,于是,朗声道: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下阙,也是经典。

    春风微冷,将酒意吹醒。

    抬头,却见雨后斜照相迎,回首看去,那些风雨,都已成过去,眼下要做的,就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坦然、乐观、豁达,皆蕴其间。

    “此堪好词!”

    “一蓑烟雨任平生,妙哉!”

    “好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今日才知,作词也能作得这般有意境,不简单呐!”

    众人七嘴八舌,感叹着。

    因为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唐时,尤其是如今的初唐,主要流传于坊间百姓,还未登上大雅之堂。甚至于很多文人,还会对词有所偏见,以为词作,多为靡靡之风,难成大器……

    可如今,李正一将这词,搬上了大雅之堂,众人才知,原来,好词是这样的,并非都是些坊间的靡靡之音。

    就连武家那三兄弟,都目瞪口呆。

    “正一,朕真是没想到,你不仅能作诗,还能写词,而且,你这词,可着实让朕,耳目一新!”

    武则天还在回味着这首词。

    “回陛下,诗词本是同根生,一通即通,只是词的长短、韵律更灵活,故而,某种程度上,更能表达内心所感……”

    李正一谦虚道。

    “婉儿,你也看看,这些诗作,有无能略胜李正一所作之词者?”

    武则天点点头,转身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认真翻看了所有的诗作,轻轻摇了摇头,回道:

    “回陛下,婉儿觉得,无!”

    “鉴赏诗作,婉儿你是行家……那此次比诗,朕若说李正一当得头筹,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武则天看向众臣。

    言语里都是不容置疑。

    “陛下圣裁!我等,甘拜下风!”

    众人齐声回道。

    脸上皆是大写的“服气”二字。

    东坡之词,除了服气,还能如何?

    李正一暗自笑道。

    “好!那李正一,方才朕已言明,今日拔得头筹者,有重赏!”

    武则天笑容满面。

    “多谢陛下!”

    李正一满心期待着,不知武则天所说的重赏,到底会是个什么赏赐,不论是钱,还是官职,都好……

    “宋爱卿,你这……外甥,今年多大,可有定亲?”

    武则天突然看向宋璟,问出这话。

    这画风,不对啊……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63/63518/266634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63/63518/266634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