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从见武皇开始 > 第23章 廊下的闲谈

第23章 廊下的闲谈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李白……

    这是李正一作为穿越者,专属的烦恼。

    若说不是,少不了又是一番口舌解释。

    若说是,这刚来唐朝,就顶了李白的名号,总觉得不大好。

    思来想去,反正李白还有四年才出生。

    待李白长大,再名满天下,也是许多年之后的事了。

    也罢,今宵有酒,今宵醉!

    今夜,不妨就做一回李白!

    酒入豪肠,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嗯,李白,是我的笔名……”

    “笔名?”

    “笔名,就是提笔作诗时,留下的名字,简称笔名。”

    李正一又开始解释了。

    ……………

    好不容易,总算把李白和笔名的问题,都解决了。

    李正一叹了一口气,又坐在了石阶上。

    “表兄,何故叹气?”

    宋允复坐在李正一身旁,悄声问道。

    “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契丹,北边应该又要开战了……”

    李正一知道,很快,武则天就要派王孝杰,前去平定契丹之乱。

    而且,于王孝杰将军而言,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突然有了些许感慨。

    “是啊!这契丹,太过分了,侵扰大周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啊……陛下迟早要出兵,把他们这帮野蛮人,打回草原去!”

    宋允复一听到契丹,也变得满腔怒火。

    “正一兄,今日陛下急召我阿耶进宫,应该就是为了这事!”

    “我阿翁也是,这边谋反案刚结,就被召进宫里,商议要事,估摸着,也是为了契丹之事。”

    姚谨双和狄翰林,也是满心不平。

    “要我说,这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反正我,宁愿上阵杀敌,也不想做个唯唯诺诺的读书人……杨炯前辈,不是有句诗,这样说的嘛,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宋允复越说越带劲。

    字里行间,都能听出,他对读书有多厌恶。

    但凡可以不读书,其他,什么都好。

    “允复这话,在理!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征战沙场,报效朝廷!至于读书嘛,确实太没趣了……”

    关于读书,狄翰林和宋允复,可以说是“臭味”相投。

    “依我看……读书,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若不读书,何来功名,又何谈报效朝廷,为国征战呢?”

    姚谨双,还是很喜欢读书的。

    从前,在他们四个里,姚谨双年龄最小。

    可姚谨双的学问,却是最好的。

    只是如今,李正一穿越而来,当然另当别论。

    “也有道理……但读书虽有用,也不能单凭读书这一样,就给人下定论,依我看,就该开设武科,给学武之人,一个用武之地!”

    提起读书,狄翰林也是满腹牢骚。

    “快了……”

    李正一突然插了一句话。

    “什么……快了?”

    他们仨不约而同地,看向李正一。

    “我是说,翰林说的武举……快了,还有五年!”

    李正一知道,长安二年,也就是五年后,武举也将登上历史舞台。

    “正一兄,你说的,可是真的?若真有武举,我定要去试一试!”

    狄翰林满脸期待。

    “自然是真的……不过,今日,咱们既然提到了读书,我还是想和你们说说,我对读书的看法……”

    李正一见宋允复、狄翰林对读书如此排斥,决定借题发挥,引导他们……改变对读书的看法。

    虽然很难,但总要试一试。

    “正一兄,你说,我们都听着呢……”

    “表兄,你有什么看法,快说说!”

    他们三个,都有些迫不及待。

    毕竟这几日,李正一的能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他们也很想听听,李正一对于读书的看法。

    有道是,你成功之前,说什么都没人会信。

    但只要你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甚至有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看法,我都不完全认同,读书虽好,却也没好到这个份上……”

    李正一说着,又喝了一口酒。

    “对!谁说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狄翰林、宋允复忙着应和。

    “你们别着急啊,我还没说完呢……再想想,你们读书,到底读的是什么?”

    说罢,李正一看向他们三个。

    “《论语》《诗经》这些……反正我只知道,进太学,要考这些……”

    宋允复皱着眉头,回道。

    “对,也不全对!”

    李正一笑着,站起身,潇洒地喝了一口酒,接着说道:

    “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听着很夸张,把论语背下来,就可以治天下了吗?确实没那么简单……比如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你们都背过,可理解了吗?又运用了吗?”

    听到这话,宋允复、狄翰林放下酒坛子,竟开始认真思考。

    “正一兄,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所理解的读书,和古今圣贤们所说的读书,并非有同样的含义?”

    狄翰林仍坐在石阶上,用手撑着下巴,一脸思忖。

    “嗯!如果光是死读书,确实没什么意思,但我们,若能把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或者事业上,那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说完,李正一又喝了一口酒。

    酒坛子里的酒,所剩无几,快要见底了。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比如说,论语中有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今,我们有四人,翰林兄轻功甚好,值得我学;谨双,学问好,策论优异,值得我学;至于表兄你嘛,你的冷静,智慧,这几日的筹谋,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宋允复一下子,说了这么一大车话。

    “允复,说得好!孺子可教也……”

    说完,李正一仰头,又喝了一口酒。

    很显然,他已经醉意朦胧了。

    而听完宋允复此番话,狄翰林也好似有所得:

    “甚有道理!从前只想着,读书太无趣,却没想过,这读书之后的思考,才是最有学问的!好比这次,被诬谋反,若非正一兄的思考和筹谋,我们如今,怕是在地府相会……”

    “说得没错!来,我们敬正一兄!”

    说罢,他们三个举起酒坛子,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敬酒。

    “好!敬彼此!再……敬我们这友谊,地久……天长!”

    李正一也举起酒坛子,虽喝得迷迷糊糊的,却很是高兴。

    想起一月后,太学的入学考试。

    姚谨双,本身就有这实力,能考进,无需担心。

    而宋允复、狄翰林,若是能对“读书”有所改观,再经过一月的“临时抱佛脚”,应是能考进太学的。

    那今日这些话,就没白说……

    于是,李正一仰头,一口气喝完了坛子里剩下的酒。

    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63/63518/266634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63/63518/266634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