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 > 第63章 朝会议事,责问李恪

第63章 朝会议事,责问李恪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李恪此时横眉怒目,倒真有为保母亲,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

    这副姿态,本是李世民最不喜看到的,因为他最不想见到的,就是兄弟阋墙,手足相杀。

    但偏偏李恪这话说得名正言顺,有理有据。

    为母报仇,那是义不容辞,李恪嘴上说的是李世民最讨厌的话儿,但实际上,他已展现敢于担当,直面强敌的大无畏气概。

    你长孙无忌说我暗中使坏,背后中伤李承乾,那我便来个更狠的,直接将这桌子掀翻,将矛盾挑白了。

    李恪给自己塑造的,是一个看见母亲受难,暴怒而起的慨然角色。当然,这也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这与那个为私利而背后使计的形象就大为不同了。

    他在用这横眉冷目的表现告诉李世民,一来,他并非背后使计,而是当面就大打出手,此举光明正大;二来,他也并非为夺嫡之事与李承乾争斗,他这是在报母亲受欺凌之仇。

    果然,李世民一见这场面,眉头反而舒展开来。

    兄弟阋墙固然为他所不喜,但李恪所为,动机合理,行为光明正大。反倒是李承乾,背后算计杨妃,才是真正的阴险狡诈。

    长孙无忌默默饮酒,被反将了这么一军,他心中怎能快活?

    这下没能将李恪的阴谋算计揭穿,反倒坐实了李承乾气量太小之罪。

    “好了,你二人勿要针锋相对,都是我大唐砥柱,何必这般意气用事?”

    李世民这时充当和事佬,沉声劝和。

    这一场酒喝得是长孙无忌是好不郁闷,没过多久,他便告称身体不适,悻悻而退。

    看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身影,李恪凝神不语。

    看来,他与长孙无忌之间,怕是还会再起诸多风波。

    蜀国商会已然兴办,李恪接下来的精力,都放在了商会之上。

    他开始吩咐手下,在各地开办工厂,迈出对付士绅阶层的第一步。

    蜀王党的财力很是雄厚,这工厂很快席卷全国,整个大唐各地,到处都能看见挂着蜀国商会招牌的工厂拔地而起。

    一时间,百姓纷纷议论,说这工厂能大量生产低价纺品,以后百姓采购布品 ,能便宜一些。

    但也有不少人心中担忧,往后这布匹卖不上价,日子会更难过了。

    但好在,工厂的开办也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各地都有农妇应聘入职,为工厂打工,赚取钱财补贴家用。

    长孙无忌最近很忙,他在忙于四下搜集证据,证明李恪那支骑兵部队的来源。

    之前在朝会之上,李世民有意提拔李恪为太子,但长孙无忌背后算计,高士廉振臂一呼,生生地将此事给搅黄了。

    当时众人便已商议,等到查清李恪那支部队的来源,问清楚李恪是否收编乱民,再行处置。

    如今虽然还没能找到直接的证据,但长孙无忌仍然信心十足。

    因为那日大军突然出现,其规模与战斗实力被众人看在眼里。

    单凭蜀地的官军,或是李恪掌握的亲兵卫队,是绝不可能组建成这样一支骁勇庞大的战队的。

    所以,摆在李恪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

    要么,你就解释不清楚部队来源,支支吾吾作个哑巴。

    要么,大方承认收编了乱民,那样一来,这乱民往后再生事,那就与李恪又抹不开的关系了。

    从此以后,李恪就再也不能利用乱民来冲击士绅了。

    太子之事,显然已被搁置,长孙无忌现下要对李恪发起全面攻击,他打算,在下一次朝会之上重提此事,再给李恪制造些麻烦。

    关陇集团的官员们都已收到消息,要在朝会上紧跟长孙无忌的步伐,要求彻查此事。

    朝会如期而至,已安排好一切的长孙无忌自信满满地到了大殿。

    先是常规惯例,处理一些亟待解决的朝堂政事,而后便是诸臣议事。

    怀着激动心情,终于熬到了议事的时间,长孙无忌已暗中给高士廉眼色,让他随时准备上奏,重提骑兵部队来源问题。

    “好了,诸位还有什么事要上奏?”

    李世民开口问道,开启了议事环节。

    长孙无忌心中一喜,他赶紧看向身后的高士廉。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眼神交接,已伸手向怀中掏奏折了。

    长孙无忌愈发激动,他心道,这一次,你李恪必输之势,看你还怎么扳得回来?

    “陛下,皇城之外,广场之上,有数十万百姓跪地请命!”

    正在这时,却有太监高声惊叫,汇报要务。

    长孙无忌一惊,难道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数十万百姓跪地请命,这可是极大的阵仗了。

    是谁在组织这次事件,这些百姓跪地请命,请的又是什么命?

    心中带着诸般疑问,长孙无忌只好给高士廉使眼色,暂且按兵不动。

    事实上,他这眼色只是白费功夫,因为高士廉已没有机会再上奏了,李世民已然关注此事,再听不进其他事了。

    这么多百姓啸聚于此,这可近乎于动乱啊,李世民能不重视么?

    “他们所求何事,说来听听!”

    那小太监赶忙道:“百姓们言说,蜀王殿下睿智英武,率兵救长安之围,拯救整个大唐的百姓于水火之中。他们听闻朝中有意立蜀王为太子,所以一起清明,请殿下速将立太子之事定下,给蜀王一个名分!”

    李世民一听这话,便登时想到了李恪。

    李恪身体日渐康复,现在正是查验那骑兵部队来源的日子,这时候冒出百姓请命封赏太子,这多半是李恪的主意。

    李世民确实有心立李恪为太子,但这个想法尚未落实,他本是打算再观察观察。

    但他也知道,关陇集团一定不会放过那乱民之事,想借查验骑兵部队,搅黄此事。

    看来,这百姓请命, 是恪儿的应对之策!

    李世民心下一合计,立时朗声道:“众位臣工,与朕一起前往皇城城楼,去观望一番,如何?”

    李二自己也想去看看这盛况,同时还想给李恪一个应对关陇集团责难的机会。

    众臣当然齐声称喏。

    便是长孙无忌这一拨人,明知这是李恪使的计谋,也不敢当众阻挠天子这合情合理的提议。

    带着心中忐忑,长孙无忌等人跟着李世民,一起走到了城门楼上。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62/62291/261499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62/62291/261499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