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第五十三章 钱澄之的触动

第五十三章 钱澄之的触动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积雪深厚,道路难行,每一步都走的颇为艰难。
    好在许家庄距离县城并不远,就十几里而已,速度再慢,两个时辰也到了。
    “许庄主,请救救灾民吧!”
    许家庄内,见到许远,钱澄之、孙临二人便深深一揖,发出恳求。
    听他们讲述完关于县城内的情况。
    许远相当惊讶,因为住在城里的,一般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房屋质量也会好很多,受灾不至于特别严重,结果倒塌了上百间房,受灾上千人。
    许家庄11座集体庄园周边的村镇有上百个,倒塌房屋与受灾的人口,却相差不多,但只要往许家庄的难民收容站一住,灾民就得到了安置,目前情绪大多稳定,伤者也得到了医疗人员的救助。
    只能说县城里的那些官员士绅,从来没有防灾救灾的意识,每天只顾着吟诗作对、风花雪月,顶多在诗文中忧国忧民几句,以此体现他们的良心,实际行动几乎没有。
    可以称之为诗文救灾,跟现代社会某些慈善晚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连李家这样的兴化第一世家,不是没有能力救灾,不是不想拯救灾民,只是不敢当那个出头鸟,不敢去做极少数的好人,承受不了做好人的代价,必须城中大户一起捐款才行。
    “密之,庄里的十五台雪橇拖拉机全部归你调动,带上一批的粮食、罐头、燃料跟衣物,去县城救灾吧,不管多少灾民,最好全部救下,暂时安置到收容站里。”
    许远让人把方以智叫了过来,将救灾的任务交给了他。
    “是,我马上就去!”方以智点头,马上行动了起来。
    “我跟密之兄一同前去。”钱澄之跟了过去。
    孙临自然不会落下,必须跟过去搭把手。
    ……
    许家庄派出的救灾队很快抵达了县城,却在城门口遭到城门卫阻拦,就是不允许许家庄的人员进城,若不是拖拉机嗡隆隆的前进,做出要撞开城门的架势,只怕一时片刻进不了城。
    然后是清空出一片场地,花钱招募了一些人手。
    数口大铁锅支了起来,底下烧着木材,有的在熬生姜汤,有的煮粥,还有实在饿的受不了的灾民,则发下去饼干和罐头,立刻填一填肚子。
    最重要的还是防寒取暖,于是一件件的厚实棉袄发放了下去,孩童老人则被优先带到火堆前取暖,还有一些伤者,也很快得到了处理和救治。
    做了初步的救助之后,再就是把没有住所的灾民,通过雪橇拖拉机,一批批的运送到难民收容站,正式的安顿了下来。
    一直忙活到半夜三更。
    近千灾民,除少数扛不住冻饿而死,有818人得到了妥善安置,算是活了下来。
    这整个的救灾过程中。
    不仅是其他救灾队员,便是主要负责指挥调度的方以智、钱澄之、孙临三人,也都快要累瘫了,嗓子都沙哑了,全都累的够呛。
    但感触最深的却是钱澄之,他第一次看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第一次开始陷入反思:对于这样的残酷世道,圣贤道理、道德文章真的能管用么
    如果这些管用的话,为什么嘛许家庄救灾队进城后,城中的大户,依然没有什么行动,连出点人力搭把手,借点物资都不愿意,出钱购买还大幅涨价,他们的良知到哪里去了
    当然名士李清,还是有着一颗救难之心,也亲自参与到了救灾行动中,然而没过一会,他大伯李长敷走了过来,直接把李清拉走,让他不要掺和进去。
    “灾民困苦,为何不能帮帮他们”李清感到难以理解。
    “许家庄居心叵测,邀买人心,日后必成大患!一旦跟许家庄有所牵扯,日后会给李家带来灾祸!”
    “这……”
    李清依然感到不理解,但还是被他大伯强行拉走了。
    站在旁边看到这一幕的钱澄之,也感到阵阵的心寒,脑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动摇。
    没错,许家庄的诸多做法,是有邀买人心之嫌,可能确实有叵测居心,可这近千的灾民,许家庄是实打实的出人出钱出物,全力的将他们救了下来,确实是在践行‘以人为宝’的理念,只要能救人,不会计较付出多少成本。
    可对于李长敷这样的饱读圣贤书的长者,普通百姓在他的眼里,究竟算是什么是不能承受的负担还是起到载舟作用的水亦或是上升到许家庄以人为宝的高度
    显然在他的眼里,灾民就是承担不了的负担,要么让有能力者一起救,要么一个都不救,没有其他选项。
    现在许家庄出手帮忙了,这些灾民立刻就成了晦气的东西,别说是救了,能过多牵扯都不能发生,仿佛他们是潜在的乱民暴民,一旦许家庄带领他们起事,肯定会影响到李家的利益。
    这一刻,家国天下里的的一家之利益,显得无比的重要,不仅高度重视,甚至隐隐开始敌视这些灾民,
    要知道圣人也说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这许家庄都没有开始做出大逆不道之事,便成了这些士绅眼中的大敌,许家庄不管做什么好事,都是抵制、否定的态度,而不是脸红与羞愧,这难道真的合适么
    可能对李长敷这类的人,这种做法是非常之合适的,但钱澄之还很年轻,普通百姓在他眼中依然属于‘民’的范畴,故而感到非常的别扭,有点接受不能。
    而救下这一个个的灾民后,看他们或跪地磕头,或连连感谢,或愿为奴为婢的报答他,这一张张感恩戴德的脸庞,给予了钱澄之一股力量,坚定了他内心的信念:救下这些百姓是对的,是百分百正确之事。
    对于许家庄的‘以众为本,以人为宝’的理念,他虽然不是完全的认可,但冲着许家庄真愿意采取行动践行这套理念,他至少认可了七成。
    而‘圣贤之理、道德文章’虽然听起来非常理想,刻入人心,可在现实中却没有多少君子践行,讲的再好又有何用
    动摇了。
    钱澄之开始动摇了。
    在返回许家庄的路上,他就忍不住对方以智道:“密之兄,我似乎理解你之做法,知道你为何加入许家庄了。”
    “哦,你也想明白了”方以智看着他,笑道。
    “是的,道德文章,恐改变不了这个世道,或许许家庄这套可行。”钱澄之道。
    “既然如此,幻光兄,不如跟我一样,剃发易服,加入了许家庄吧,你我携手一同改变这个世道吧。”方以智发出邀请。
    “这……容我再考虑一二,考虑两天。”
    虽然是严重的动摇,但还不足以让钱澄之下定决心,似乎还差一点火候与契机。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4/4077/26820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4/4077/26820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