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春耕的希望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系统,给我来一吨红薯种子,一吨马铃薯种子!”郑克臧一手叉腰,一手举起拳头豪迈道。
    【......】系统沉默了半晌。
    【宿主,你是不是没种过地?】
    “啊,这。”郑克臧想起来了,种红薯和种土豆不需要种子,把它们切块,就能发芽了!
    郑克臧羞愧万分,常识都忘记了,给系统闹了个笑话。
    还好没人知道!
    “系统,给我预订十亩地的红薯苗和十亩地的马铃薯苗,先不用送过来,等春耕的时候再给我发货。”郑克臧计算了一下,十亩地够用。
    东宁这边一年能两熟到三熟,春天种十亩地试试水,产量好的话,夏天一把梭哈,扩大种植面积。
    【宿主,请付款:四十点辉煌点数】
    “怎么这么贵啊!”郑克臧有点小崩溃,还没捂热的点数,心疼。
    【红薯苗品种为广薯421,马铃薯苗品种为中薯5号】
    得,一听就是良种,四十点数不亏。
    还剩六十五点数,先存起来吧,免得有什么突发事件需要用到。
    欧陆风云又叫点数风云,点数要省着用。
    “沈诚,毛兴,备马,同我一起去找总制使。”拿起系统给的南海鸟粪地图,郑克臧又去寻求岳父帮助了。
    .......
    “钦舍,鸟粪真有这么好用?”陈永华有点不信。
    “岳父,此鸟粪非彼鸟粪,我这说的鸟粪,当然不是新鲜出炉的,而是鸟粪经过长期堆积、演化而形成的鸟粪矿,我们去挖几船过来就知道了。”
    随即,郑克臧拿出了那张鸟粪分布图,上面甚至还标有航线,简直绝了。
    陈永华一看,得,又是神仙造物,咱惹不起,你说啥就是啥。
    “而且,鸟粪矿还可以还可以制造出火药呢。”因为含磷量和含氮量非常高,火药的主要成就是磷和氮。
    能施肥,能做火药,那可是宝藏,得赶紧运过来,明郑的粮食危机是陈永华心中的痛。
    “钦舍,别的咱没有,船多的是,这几天安排一个船队给你用。”陈永华轻松道。
    “好,这只船队以后专门用来运输鸟粪,由我来管理,就叫东宁鸟粪大队。”
    船长的岗位名称郑克臧都想好了,就叫东宁转粪使。
    名字难听,但责任重大,鸟粪加红薯土豆,这得养活多少人口,郑克臧不敢想。
    “对了,岳父,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藏仙酒和香水卖到鞑子那边去,赚他们的钱,造咱们的铳。”郑克臧想打开大清的市场,赚钱嘛,不寒碜。
    “很难实现,闽、粤、江浙等地我们肯定是卖不过去了,鞑子的迁界禁海太绝了。”陈永华叹气道。
    所谓的迁界禁海,就是大清强迫沿海百姓迁往内地三十里处,使明郑无法从内地获取补给。
    而且,迁海自始至终都是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摧残沿海百姓,实乃一场骇人听闻的暴行。
    鞑子画地为牢确定所谓的“边界”以后,就以极其蛮横的手段驱赶界外的百姓进入内地。
    迁徙的时间规定得非常短促,一般是三天,过期派官兵驱赶。
    为了断绝迁民后顾之心,界外的房屋全部焚毁一空。
    居民被驱赶入界以后,有敢出界者杀无放。
    以福建省的情况为例:
    在福宁州,“州地以大路为界,南路以州前岭为界,松山、后港、赤岸、石坝近城亦在界外。道旁木栅,牛马不许出入。每处悬一牌,曰:敢出界者斩!”“越界数步,即行枭首。”
    在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登时斩首”。
    这个县的黄石千总张安“每出界巡哨只带刀,逢人必杀。····截界十余年,杀人以千计”。
    可以想象,福建沿边百姓当时处于怎样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境地。
    大清想靠这招封死明郑,但其实换个角度讲,这对明郑也有一定的好处。
    后世清朝学者郁永河在《裨海纪游·伪郑遗事》中的记载:
    我朝严禁通洋,片板不得入海,而商贾垄断,厚赂守口官兵,潜通郑氏,以达厦门,然后通贩全国,凡华夏各货,海外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唯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暨乎迁界之令下,江、浙、闽、粤沿海居民,悉内徙四十里,筑边墙为界,自是坚壁清野,正计量彼地小隘,赋税无多,使无所掠,则坐以自困,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固非无见。不知海禁愈严,彼利益着,虽智者不及知也。
    按照这个记载,海禁与迁界不仅没有造成明郑集团的困境,反而有助于明郑集团垄断海外贸易,并且促进了明郑集团的贸易发展。
    “钦舍,与其费尽心机卖去鞑子那边,不如卖去东瀛和高丽。”陈永华建议道。
    郑克臧一拍脑袋,心想:差点忘了,这里可是东亚怪物房,高丽和小东瀛,而且他们的贵族阶层财富积累深厚,市场大大的有。
    甚至可以在高丽经陆路走私进大清里面。
    “不过,你那边货源够吗?”陈永华也不知道郑克臧底细。
    “够的够的,不够是我忽悠英国佬的。”郑克臧卖给英国人的货,连他总产量一半都不到。
    “不错,还留了一手,那就稳妥了,到时候我安排船队,只是这钱要怎么分配,户部还是内帑。”
    “这样吧岳父,一成的钱划给户部用,剩下九成发我内帑,我用钱的地方多。”
    不能吃独食,郑克臧很有大局观,就援助一下户部吧。
    “如此甚好,价格按照你卖给英国人的价格定吗?”陈永华对细节问题发问道。
    “这两个地方,能卖多贵卖多贵,尤其是香水和甘蔗酒。”郑克臧对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好印象,得狠狠捞一笔。
    “那就这么说好,我明天就去安排搞定这件事。”
    见事情都办完了,郑克臧也准备打道回府了。
    “钦舍,先等等,你岳母给阿妃做了面煎粿,你带回去吧,阿妃最喜欢吃面煎粿。”临分别前,陈永华嘱咐道。
    陈永华是福建漳州人,面煎粿是漳州的传统小吃。
    “嗯嗯,我替阿妃感谢你们!”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3/3411/22441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3/3411/22441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