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回:尽孝道抛弃功名路 大地震楼阁坚如磐(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哭叫声伴着雷鸣声,闪电光伴着雨点倾盆而降。
一阵连一阵的地动没有在跪地求天的哭叫声中停止,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晃动,一所又一所的草舍在暴雨狂风中倒塌着。
金梅在暴雨狂风中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地向村里急跑着。
幸亏圣德跟父亲练过功夫,他一步步坚实地急行着赶上了妻子,用苍劲有力的大手搀扶着妻子,顾不及擦去劈头盖脑浇下的雨水,双手几乎架着金梅前进,并大声说道:“他娘,别怕,家楼院结实,塌不了的。”圣德是安慰妻子,他心里知道,有谁家就是积善百世,能逃过这天塌地陷之灾?
来到村口,金梅看到那一片一片倒塌的房屋,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克享,廉儿,我的儿呀!”金梅声嘶力竭地哭叫着昏了过去。
圣德用他那苍劲的双臂托起金梅,一步步坚实地踏着泥水向自家走去。
半个时辰过后,风小了,雨住了,一阵又一阵的地动减少了,昏暗的天亮了,显现在乡民们面前的是一片墙倒屋塌的凄凉景象。
一群又一群的村民在自家塌毁的院落里长跪不起。狗不叫了,围着主人拖着尾巴勾着头闻来闻去。鸡不鸣了,在院子里的湿地上拍打着翅膀“咕咕”觅食。满街乱蹿的老鼠不见了,到处乱溜的蛇虫跑没了,被狂风折断的树枝倒挂在树干上,树枝上刮下的树叶铺满了地面。
圣德托着金梅回到自家的楼院,眼前的景象使他愣住了,稍倾他双膝跪在了地上,那坚实的膝盖在院前的泥地上砸出了泥窝窝。
金梅甦醒过来,望着眼前的景象,她也急忙跪下,一个又一个地磕头,把她那秀美的黑发磕成了泥巴巴。
只见这楼房轩昂挺立,墙不裂体,瓦无坠落,虽然院里的枣树枝被狂风折断,枣叶儿落了一院,那石榴树的枝儿也被折断许多,但楼房安如泰山,克享和廉两个孩子也安然无恙。只是电闪雷鸣,风吼雨暴把孩子惊醒,宋廉大哭不止,克享稍是懂事,对小弟劝说道:“不哭,不哭,爹娘下地了,等会儿就回来。”圣德和金梅见两个孩子倚门翘望,更是欣喜若狂,急忙进到楼内,拿出纸冥香柱,对着“宋氏神龛”的牌位,点亮蜡烛,燃起榆香,烧起纸冥,磕起头来。
天塌地动,宋家楼院却毫发无损又被远近村邻,四乡八庄传为神话。村北李岗、村西吕楼、村南崔岗的富户人家纷纷前来观看,效仿宋家楼院的筑建,但效其外形,非知这楼院的修建技巧和内在结构。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日(1679年9月2日)河北平谷发生地动,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日(1683年11月22日)山西原平发生地动,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日(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动,在这宋寨周边府域发生的几次地动中,村里均有动感。那些富户的楼院虽没倒塌,但墙体裂缝,唯这宋家楼院依然故我,坚固如磐。
在这村西不足十里处有个村子叫王堂,这王堂村有一学子叫王宗汉,他在京城考取了功名,在翰林院任编修,村里人都叫他王翰林。这一年他回故里省亲,听说宋家楼院的事,便专程到宋家楼院观看,他细看那筑建墙体的结构和楼房的形态,欣然提笔赞道:
楼院壁垒固金汤,
天摇地动磐如嶂。
天佑其魂和善家,
确实能工与巧匠。
宋家楼院在不到三十年内连续四次地动中墙不裂缝,瓦不脱落,加之当朝翰林称奇题书更使楼院远近名扬。这时圣德之妻苏氏金梅又生下三子单名叫顺,四子虾梦亦别名叫即铭,五子单名叫麻别名叫即奇。这时长子克享年已不惑,娶妻牛氏,生有二子,长子克家,次子半瓜。
这克享虽逾不惑之年,但秉祖训传家风,把个宋家祖业日益光大,先后置地已过四五百亩,把楼院续建至六处。至此,楼院群已按当年赵木匠绘制的图样和曾祖公宋国邱写下的遗嘱全部建成。你看这楼院坐落景致,虽在乡村僻野,但已十分锦绣,别致怡人。
且看我对这楼院道来。宋家楼院置于宋家寨街中心,占地已过百余亩,六处楼院四周有院墙护围。在那三层主楼院西边是一处地面不大,但造景别致的农家花园,小花园正中筑有六角凉亭,暑热季节家人常于这凉亭中纳凉,谈古论今,说耕田话做糖,甚有祉趣。在这小花园里有迎春、有夏荷,有秋菊,有腊梅,真是四季有花,时时飘香。
紧挨花园建有马厩,马厩中已置骡马四匹,黄牛四头。那骡马既是远行代步的坐骑,也是农耕抢收抢种的快手,有青色,有红色还有黑里间白的花色,一匹匹腰肥体顺,滚瓜溜圆。那黄牛只是拉犁耕田的专用,但得历代文人的咏叹。且看这首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耕牛》,把牛写得如此得精道: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粟。
稼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宋楷在世时常常以这首诗教育全德、圣德、同德、进德四子、孙嫡要像黄牛那样勤奋农耕,诚恳做人,操守家业。
挨着马厩有一羊圈,养羊不足百只,羊倌是雇来的。这宋家养羊只图用那羊粪肥壮芝麻地,那芝麻地得羊粪助长,节节拔高,芝粒饱满,油脂醇香。每到立冬季节便宰杀几只,与红、白萝卜炖成一大锅,这羊肉炖萝卜堪为补气祛寒之珍品,宋家家人身强力壮亦得益于此。
再看这楼院,院内这六处楼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格式,只是那主楼院为三层稍有特别。俯看楼院排列有序,前四处后二处均为二进院,青砖青瓦一色,秋木门窗油漆一致黑漆,虽有年代印下的油色剥落有别,其他均无二样。处处楼院内春绿满树,夏花绽放,秋季石榴累累,冬季腊梅飘香,显露着富裕恬静的农家的生息。六处楼院由旁门侧巷条条甬道连在一起,每逢宋家族人的寿宴婚娶便鱼贯进入,显得既方便又神秘。若是外人进得楼院,没有家人引路那可是进得来出不去。可见当年绘制这图样的赵木匠与曾祖宋国邱的良苦用心和匠人的独到之处。
在楼院的东边便是一连四间的糖坊,糖坊小院垒着两座碾盘,是为碾米做糖专设的。那石碾非是一般农家石碾,磙大碾盘大,为的是多出活多碾米糁以尽做糖之需。这石碾宋家人是不许外人用的,因外人碾的农粮参差不一,使得这石碾上沾上了杂粮的异味,坏了麻子的醇香。街坊邻居知宋家这石碾的规矩,大都不去借用。那糖坊里的水井也是专用的,水质纯净,水味甘烈,泡麦芽,熬浆独有别味。这做糖的技艺日逐成熟,那麻糖的脆酥更显佳香,做糖多时六口大锅连夜劳作,那经营麻糖的客户仍络绎不绝,宋家麻糖飘香于十里八村,在密县、新郑、禹县、郑州亦有声誉,给宋家带来滚滚财源。
宋氏支脉已从宋亿德一世自山西洪洞迁民至这宋寨已至十一世嫡孙,传宗接代繁衍后生已有三百余口,加之宋家楼院地动不倒,宋家麻糖远近闻名,宋氏族人人气兴旺,使得外人不可小盱。
且说这一年的二月初二是云岩宫的庙会之日,那沟谷里、宫观中、四野的空闲地、土寨城已是人山人海,兜售买卖的叫喊声、骡马牛羊的哞叫声、水泻深潭的浪击声与宫院里撞钟焚香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组成了云岩宫上下连天喧闹的民乐大戏。
卖骡马处,一柱柱绳桩上拴系着有肥有瘦膘体不一样的骡马。在一匹七尺高的红鬃大马前,围观着这头大马,看了这马的牙口、膘体形态、四蹄和马尾的行家们赞不绝口:
“这马牙口还没扎全,未过两岁,你看那四蹄着地坚实,正是幼年,是匹好马呀!”
“还有这马屁股滚瓜溜圆,那马尾身动就摇摆不定,看样这马正是骨壮之时,马行千里就是这种神态。”
“还有那马头见人‘咴咴’嘶叫,抬头向天不低头邋遢,精神的就跟这家主人一样!”
“你说什么?”这时一个年轻后生听到这话,大声对说这话的人喝问道。
说这话的人不知所然,又重复说道:“俺说这马精神头好,就跟它家的主人一样有精神不邋遢,这咋啦?”这人说话来了点气。
“你说这马就像这马的主人?”这后生又诘问道。
“俺说这马像它家的主人!”这人不服气地说。
“你说这马就是俺?”这后生把话挑明了。
这人也不示弱,气势汹汹地说道:“像你咋啦?”
“你不是夸俺这马是在骂我?”这后生亦不气馁,话峰犀利。
这人毫不示弱:“俺是夸马,哪是说你,你是马吗?”
这后生伸出手来霹雳一拳打在这人面颊,这人顿时嘴角流出了鲜血。哪知这人是个马贩子,自然有帮伙计,这帮伙计见主人被打便纷给前来助阵。诸位,您可别小瞧了这帮马贩子,那个个可都是身强力壮的高手。您想那些贩卖的马匹中有桀骜不驯的马驹,有久经历练的壮驷,倘若他们身小力薄,又无制服烈马的技巧,万一那马半道撒性,他们束手无策又怎能赚得贩马的钱两?于是这马贩一行四人见这后生对主人撒起野来,便想露出一手让众人瞧瞧马贩的厉害,也好让这后生知些处世的礼仪。
于是从中走出一个大汉就要上前去抓这后生的手腕,怎奈这后生不等这大汉前来着身便弓腰蹲下一个扫荡腿朝那大汉双腿猛扫过去,这大汉哪曾有防,一个仰八叉重重摔在地上。另一个大汉见伙伴吃亏便蹿了过来,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束了束腰中的扎带,向手心中吐了几口唾沫,口里叫道:“小子,今个碰到你李爷爷,倒叫你看看马王爷咋长出三只眼!”
这后生不卑不亢应声道:“马王爷三只眼俺没见过,俺这少林拳倒想让你见识见识。”
听说少林拳,这大汉便停住了格斗的架势,说道:“敢问老弟是少林寺的俗僧?”
这后生也缓了一下口气说道:“俺不是少林寺的俗僧,少林寺的俗僧教过俺祖爷爷,俺这拳术是俺祖爷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听到这话这帮马贩不敢再动手了,刚才夸这红鬃马的马贩抱拳揖礼道:“敢问小老弟是哪里人?”
这后生见这马贩揖礼,亦便抱拳揖礼道:“晚辈是宋寨宋家楼院的,叫宋克家。”
“哦,宋家楼院的,久闻大名,俺们得罪了,得罪了。”这马贩听说是宋家楼院的,谦卑地说道。
宋克家听到这马贩这么谦让,他就因一句话打了人家,甚感愧疚,忙从腰里掏出几文铜钱道:“小侄得罪前辈,这几文钱权作赔礼,万望前辈接纳,莫嫌礼薄。”
这人用手一挡道:“莫道钱财,有幸结识宋家楼院的人,幸哉幸哉。”
宋克家一听这话有点发懵,说道:“敢问前辈也是读书知礼之人?”
“读书知礼不敢当,不过学了几天《四五》《五经》而已,比起你祖父宋楷县试考中第一名,为尽孝道而弃功名相差远矣!”
“前辈知道我祖父?”克家听他提起祖父的事,有些惊奇地问道。
“当年我爹也参加了县试,可惜落榜,回来告知你祖父的孝道,真令晚辈佩服之至。”这人说着有些愧疚。
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人对宋克家道:“克家,你又惹事啦?”
“殿立哥,我……”宋克家有些支吾。
“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咱们宋家人咋能仗势欺人?”这人叫宋殿立,是宋家十一世嫡孙,他见克家惹了事厉声喝道。
宋克家低头不语,显得十分的窘迫愧悔,又连忙对那人揖礼道歉。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赞扬宋家的族规家风。
这正是:
方圆不成无规矩,家富怎能欺他人。
理亏咎己是财富,积德行善胜万金。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一阵连一阵的地动没有在跪地求天的哭叫声中停止,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晃动,一所又一所的草舍在暴雨狂风中倒塌着。
金梅在暴雨狂风中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地向村里急跑着。
幸亏圣德跟父亲练过功夫,他一步步坚实地急行着赶上了妻子,用苍劲有力的大手搀扶着妻子,顾不及擦去劈头盖脑浇下的雨水,双手几乎架着金梅前进,并大声说道:“他娘,别怕,家楼院结实,塌不了的。”圣德是安慰妻子,他心里知道,有谁家就是积善百世,能逃过这天塌地陷之灾?
来到村口,金梅看到那一片一片倒塌的房屋,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克享,廉儿,我的儿呀!”金梅声嘶力竭地哭叫着昏了过去。
圣德用他那苍劲的双臂托起金梅,一步步坚实地踏着泥水向自家走去。
半个时辰过后,风小了,雨住了,一阵又一阵的地动减少了,昏暗的天亮了,显现在乡民们面前的是一片墙倒屋塌的凄凉景象。
一群又一群的村民在自家塌毁的院落里长跪不起。狗不叫了,围着主人拖着尾巴勾着头闻来闻去。鸡不鸣了,在院子里的湿地上拍打着翅膀“咕咕”觅食。满街乱蹿的老鼠不见了,到处乱溜的蛇虫跑没了,被狂风折断的树枝倒挂在树干上,树枝上刮下的树叶铺满了地面。
圣德托着金梅回到自家的楼院,眼前的景象使他愣住了,稍倾他双膝跪在了地上,那坚实的膝盖在院前的泥地上砸出了泥窝窝。
金梅甦醒过来,望着眼前的景象,她也急忙跪下,一个又一个地磕头,把她那秀美的黑发磕成了泥巴巴。
只见这楼房轩昂挺立,墙不裂体,瓦无坠落,虽然院里的枣树枝被狂风折断,枣叶儿落了一院,那石榴树的枝儿也被折断许多,但楼房安如泰山,克享和廉两个孩子也安然无恙。只是电闪雷鸣,风吼雨暴把孩子惊醒,宋廉大哭不止,克享稍是懂事,对小弟劝说道:“不哭,不哭,爹娘下地了,等会儿就回来。”圣德和金梅见两个孩子倚门翘望,更是欣喜若狂,急忙进到楼内,拿出纸冥香柱,对着“宋氏神龛”的牌位,点亮蜡烛,燃起榆香,烧起纸冥,磕起头来。
天塌地动,宋家楼院却毫发无损又被远近村邻,四乡八庄传为神话。村北李岗、村西吕楼、村南崔岗的富户人家纷纷前来观看,效仿宋家楼院的筑建,但效其外形,非知这楼院的修建技巧和内在结构。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日(1679年9月2日)河北平谷发生地动,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日(1683年11月22日)山西原平发生地动,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日(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地动,在这宋寨周边府域发生的几次地动中,村里均有动感。那些富户的楼院虽没倒塌,但墙体裂缝,唯这宋家楼院依然故我,坚固如磐。
在这村西不足十里处有个村子叫王堂,这王堂村有一学子叫王宗汉,他在京城考取了功名,在翰林院任编修,村里人都叫他王翰林。这一年他回故里省亲,听说宋家楼院的事,便专程到宋家楼院观看,他细看那筑建墙体的结构和楼房的形态,欣然提笔赞道:
楼院壁垒固金汤,
天摇地动磐如嶂。
天佑其魂和善家,
确实能工与巧匠。
宋家楼院在不到三十年内连续四次地动中墙不裂缝,瓦不脱落,加之当朝翰林称奇题书更使楼院远近名扬。这时圣德之妻苏氏金梅又生下三子单名叫顺,四子虾梦亦别名叫即铭,五子单名叫麻别名叫即奇。这时长子克享年已不惑,娶妻牛氏,生有二子,长子克家,次子半瓜。
这克享虽逾不惑之年,但秉祖训传家风,把个宋家祖业日益光大,先后置地已过四五百亩,把楼院续建至六处。至此,楼院群已按当年赵木匠绘制的图样和曾祖公宋国邱写下的遗嘱全部建成。你看这楼院坐落景致,虽在乡村僻野,但已十分锦绣,别致怡人。
且看我对这楼院道来。宋家楼院置于宋家寨街中心,占地已过百余亩,六处楼院四周有院墙护围。在那三层主楼院西边是一处地面不大,但造景别致的农家花园,小花园正中筑有六角凉亭,暑热季节家人常于这凉亭中纳凉,谈古论今,说耕田话做糖,甚有祉趣。在这小花园里有迎春、有夏荷,有秋菊,有腊梅,真是四季有花,时时飘香。
紧挨花园建有马厩,马厩中已置骡马四匹,黄牛四头。那骡马既是远行代步的坐骑,也是农耕抢收抢种的快手,有青色,有红色还有黑里间白的花色,一匹匹腰肥体顺,滚瓜溜圆。那黄牛只是拉犁耕田的专用,但得历代文人的咏叹。且看这首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耕牛》,把牛写得如此得精道: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粟。
稼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宋楷在世时常常以这首诗教育全德、圣德、同德、进德四子、孙嫡要像黄牛那样勤奋农耕,诚恳做人,操守家业。
挨着马厩有一羊圈,养羊不足百只,羊倌是雇来的。这宋家养羊只图用那羊粪肥壮芝麻地,那芝麻地得羊粪助长,节节拔高,芝粒饱满,油脂醇香。每到立冬季节便宰杀几只,与红、白萝卜炖成一大锅,这羊肉炖萝卜堪为补气祛寒之珍品,宋家家人身强力壮亦得益于此。
再看这楼院,院内这六处楼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格式,只是那主楼院为三层稍有特别。俯看楼院排列有序,前四处后二处均为二进院,青砖青瓦一色,秋木门窗油漆一致黑漆,虽有年代印下的油色剥落有别,其他均无二样。处处楼院内春绿满树,夏花绽放,秋季石榴累累,冬季腊梅飘香,显露着富裕恬静的农家的生息。六处楼院由旁门侧巷条条甬道连在一起,每逢宋家族人的寿宴婚娶便鱼贯进入,显得既方便又神秘。若是外人进得楼院,没有家人引路那可是进得来出不去。可见当年绘制这图样的赵木匠与曾祖宋国邱的良苦用心和匠人的独到之处。
在楼院的东边便是一连四间的糖坊,糖坊小院垒着两座碾盘,是为碾米做糖专设的。那石碾非是一般农家石碾,磙大碾盘大,为的是多出活多碾米糁以尽做糖之需。这石碾宋家人是不许外人用的,因外人碾的农粮参差不一,使得这石碾上沾上了杂粮的异味,坏了麻子的醇香。街坊邻居知宋家这石碾的规矩,大都不去借用。那糖坊里的水井也是专用的,水质纯净,水味甘烈,泡麦芽,熬浆独有别味。这做糖的技艺日逐成熟,那麻糖的脆酥更显佳香,做糖多时六口大锅连夜劳作,那经营麻糖的客户仍络绎不绝,宋家麻糖飘香于十里八村,在密县、新郑、禹县、郑州亦有声誉,给宋家带来滚滚财源。
宋氏支脉已从宋亿德一世自山西洪洞迁民至这宋寨已至十一世嫡孙,传宗接代繁衍后生已有三百余口,加之宋家楼院地动不倒,宋家麻糖远近闻名,宋氏族人人气兴旺,使得外人不可小盱。
且说这一年的二月初二是云岩宫的庙会之日,那沟谷里、宫观中、四野的空闲地、土寨城已是人山人海,兜售买卖的叫喊声、骡马牛羊的哞叫声、水泻深潭的浪击声与宫院里撞钟焚香的鞭炮声响成一片,组成了云岩宫上下连天喧闹的民乐大戏。
卖骡马处,一柱柱绳桩上拴系着有肥有瘦膘体不一样的骡马。在一匹七尺高的红鬃大马前,围观着这头大马,看了这马的牙口、膘体形态、四蹄和马尾的行家们赞不绝口:
“这马牙口还没扎全,未过两岁,你看那四蹄着地坚实,正是幼年,是匹好马呀!”
“还有这马屁股滚瓜溜圆,那马尾身动就摇摆不定,看样这马正是骨壮之时,马行千里就是这种神态。”
“还有那马头见人‘咴咴’嘶叫,抬头向天不低头邋遢,精神的就跟这家主人一样!”
“你说什么?”这时一个年轻后生听到这话,大声对说这话的人喝问道。
说这话的人不知所然,又重复说道:“俺说这马精神头好,就跟它家的主人一样有精神不邋遢,这咋啦?”这人说话来了点气。
“你说这马就像这马的主人?”这后生又诘问道。
“俺说这马像它家的主人!”这人不服气地说。
“你说这马就是俺?”这后生把话挑明了。
这人也不示弱,气势汹汹地说道:“像你咋啦?”
“你不是夸俺这马是在骂我?”这后生亦不气馁,话峰犀利。
这人毫不示弱:“俺是夸马,哪是说你,你是马吗?”
这后生伸出手来霹雳一拳打在这人面颊,这人顿时嘴角流出了鲜血。哪知这人是个马贩子,自然有帮伙计,这帮伙计见主人被打便纷给前来助阵。诸位,您可别小瞧了这帮马贩子,那个个可都是身强力壮的高手。您想那些贩卖的马匹中有桀骜不驯的马驹,有久经历练的壮驷,倘若他们身小力薄,又无制服烈马的技巧,万一那马半道撒性,他们束手无策又怎能赚得贩马的钱两?于是这马贩一行四人见这后生对主人撒起野来,便想露出一手让众人瞧瞧马贩的厉害,也好让这后生知些处世的礼仪。
于是从中走出一个大汉就要上前去抓这后生的手腕,怎奈这后生不等这大汉前来着身便弓腰蹲下一个扫荡腿朝那大汉双腿猛扫过去,这大汉哪曾有防,一个仰八叉重重摔在地上。另一个大汉见伙伴吃亏便蹿了过来,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束了束腰中的扎带,向手心中吐了几口唾沫,口里叫道:“小子,今个碰到你李爷爷,倒叫你看看马王爷咋长出三只眼!”
这后生不卑不亢应声道:“马王爷三只眼俺没见过,俺这少林拳倒想让你见识见识。”
听说少林拳,这大汉便停住了格斗的架势,说道:“敢问老弟是少林寺的俗僧?”
这后生也缓了一下口气说道:“俺不是少林寺的俗僧,少林寺的俗僧教过俺祖爷爷,俺这拳术是俺祖爷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听到这话这帮马贩不敢再动手了,刚才夸这红鬃马的马贩抱拳揖礼道:“敢问小老弟是哪里人?”
这后生见这马贩揖礼,亦便抱拳揖礼道:“晚辈是宋寨宋家楼院的,叫宋克家。”
“哦,宋家楼院的,久闻大名,俺们得罪了,得罪了。”这马贩听说是宋家楼院的,谦卑地说道。
宋克家听到这马贩这么谦让,他就因一句话打了人家,甚感愧疚,忙从腰里掏出几文铜钱道:“小侄得罪前辈,这几文钱权作赔礼,万望前辈接纳,莫嫌礼薄。”
这人用手一挡道:“莫道钱财,有幸结识宋家楼院的人,幸哉幸哉。”
宋克家一听这话有点发懵,说道:“敢问前辈也是读书知礼之人?”
“读书知礼不敢当,不过学了几天《四五》《五经》而已,比起你祖父宋楷县试考中第一名,为尽孝道而弃功名相差远矣!”
“前辈知道我祖父?”克家听他提起祖父的事,有些惊奇地问道。
“当年我爹也参加了县试,可惜落榜,回来告知你祖父的孝道,真令晚辈佩服之至。”这人说着有些愧疚。
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人对宋克家道:“克家,你又惹事啦?”
“殿立哥,我……”宋克家有些支吾。
“家有家法,族有族规,咱们宋家人咋能仗势欺人?”这人叫宋殿立,是宋家十一世嫡孙,他见克家惹了事厉声喝道。
宋克家低头不语,显得十分的窘迫愧悔,又连忙对那人揖礼道歉。
围观的人见状纷纷赞扬宋家的族规家风。
这正是:
方圆不成无规矩,家富怎能欺他人。
理亏咎己是财富,积德行善胜万金。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6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6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