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回:尽孝道抛弃功名路 大地震楼阁坚如磐(上)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梦幻楼阁》:
第二十四回:尽孝道抛弃功名路,大地震楼阁坚如磐
回头再说宋家楼院的学童宋楷把刁孩薛奎抄写的辱骂塾师的歪诗当场改得既押韵合辙,又把塾师辛劳之苦赞扬得泣咽感人,一下传遍了远乡近邻,宋家楼院财富业旺家兴又人才济济,一时成了美谈。
这宋楷倒真聪明,习文识字过目不忘,读完私塾以后与楼院弟子又入大林学。何谓大林学?大林学是高级塾学,塾学学完以后,当地塾师资历不高,怕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由几个村的学东联合聘请有名气的秀才、贡生进行授业指点。宋楷入得大林学,经名师指点,犹如鱼得水,如龙入海,如鸟傲空,戏游腾波,展翅苍穹。
却说到了这年,正月刚过完,到了二月,密县知县张榜告文,学子优秀者进行县试,考取功名。此时宋楷年方十二,按说还是个孩童,可由于父亲守道早年劳累,积劳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虽说还能教宋楷练些拳脚功夫以利健身,但就像树终因根朽而不长新枝,犹如粮种因腐而不发芽。宋楷在入大林学时曾几次想辍学替父劳作于田地,终被父亲喝斥:“求学就为功名,半途而废怎能光宗耀祖?”父亲负疾耕作供其求学更使宋楷得以发奋,赋诗作词,书写笔画样样精通。听说知县发文进行县试,这是求取功名的第一步,宋楷自然胸有成竹。
这一天他来到密县县城,在县府礼房报了名,填写了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历。按律规凡出身微贱的家庭,如理发匠、成衣匠、道士、巫医、奴仆、皮匠、戏子及三代妇女中有*者不准应试。为了防止家庭情况不实和冒名顶替,参加县试必须有禀生资格的人做保。那牛老塾师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宋家楼院的世代威望自然了如指掌,望着自己亲手执教的学子就要考取功名,自然愿意做保,并写了保状。赶考前一天,牛老先生还就当年他赶考时的经历和习题与宋楷一问一答地温文了一遍,对宋楷的回答牛老先生非常满意。
县试这一天,知县大人亲自主持。
考堂设在县府一座宽敞的大房内,考堂上知县大人正襟仪容端坐,拿着礼房报来的考生名单先是细看了一下,然后看了一下堂下二十名一人一张考桌,考桌上放着笔墨纸张的学子,然后一一发问:
“学子宋楷。”
宋楷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叩手揖礼道:“大人,本学子姓宋名楷,家住宋寨。”
“县东宋寨有个宋家楼院你知道吗?”知县问。
“学子就是宋家楼院的学童,祖上宋億德的第九世嫡孙。”宋楷说。
“哦,宋家楼院的学童,当年那当场更改污师之诗律为颂师德诗律的可是你?”知县瞪大眼睛问道。
宋楷谦卑地向知县揖礼道:“学子不才,岂敢让大人记于心中。”
“哈哈哈,小小年纪知书达礼,亦是本县之兴也。”知县大人笑着赞扬道。
“三代履历我就不问了,咱县东有名的历代勤耕劳,筑盖楼院光宗耀祖。本官再问你,担保你的禀生是谁?知县关切地问。
“师尊姓牛,讳名耕田。”宋楷恭敬地说道。
“啊,是牛师尊,他也是当年本知县的尊师,难怪有你这高才的学子,楼院神童,难得,难得呀!”知县嘉喜地感叹道。
这知县大人测试罢考生的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及担保禀生,正式考试就开始了。
考试内容为八股文、诗、赋、策论。何谓八股?八股即是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学子作文内容再好,如格式不对也劳而无功。提起作八股文,大多学子都望而却步。对作这八股文宋楷倒是下了一番功夫,选题自习做了一遍又一遍,那牛老先生篇篇指教,使宋楷深获真功。诗、赋、策论他倒不在话下。
县试已毕,宋楷得了头名,礼房差役策马前来楼院报喜,让他明年到郑州参加府试。怎奈父日益病重,到了来年四月府试期到,父亲催他赶考上路,宋楷迟迟不肯,他对父亲说:“爹,万事孝为先,您把孩儿哺养成人,置地亩盖楼院积劳成疾。虽学而为求取功名,但功名再重也莫重于孝道,为取功成名不讲孝道乃禽兽不如。”宋楷一席话把个宋守道说得泪流两行。
有诗赞宋楷孝道德性:
人生百行孝为先,
父母深恩大似天。
养育劬苦千万苦,
劝君勤诵蓼莪篇。
劝君早尽生前孝,
得报亲恩始是贤。
当年教你成人日,
父亲母爱饥与寒。
如若双亲苍弥时,
须以报恩对苍天。
这宋楷为尽孝道舍去功名倍受后人称赞,亦为宋家楼院祖风传承留下美谈。
数年后,宋守道故世。宋楷撑起宋家掌门,带着二弟宋榆、三弟宋松耕其田亩,继建楼院,助资学堂,使得宋家楼院名气昭著。
且说明朝万历皇帝在张居正辅政下实现富国振兴,但张居正一死,明神宗便开始放纵荒淫,长达20多年帝不理政,宦官专权。各地天灾连年,欠收无岁。崇祯皇帝登基之时,大臣党派之争益烈,宦官舞权陷良,边防连吃败仗,加之努尔哈赤率满族兵将自东北一路杀向京城,闯王李自成在军师宋献策协助下率领百万大顺军攻克北京,迫使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朱明王朝。然而李自成进京后唯我独尊,以帝王自居,不听从部下的谋略和劝告,执意到山海关亲征吴三桂,致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此清朝建立。
时局有变,朝代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庄户人家种地,地里耕耘,养家糊口依赖菽粟,望天而收,祈神佑作是世世代代农户辈辈相传的宗法履责,宋家楼院亦是如此。
清人入关权倾天下,农户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什变化,只是按满人习俗留起了长长辫子,男丁不分长幼老少皆是。
宋家楼院自当年宋国邱从宋来头手中买下那第一处楼院后,经宋守法、宋守道历辛操持又盖起三处楼院,兄弟俩分居而住。这楼院是按当年赵木匠绘制的图样筑建的,皆为二进院,前院为四合单层瓦房,二进后院者皆为楼房。
且看这新建的楼院,楼高三层,这第一层只设门口,没有窗户是为闭门之后防盗贼从窗口而入。这第二层距地面高达七丈,楼长居中设有门口,两侧窗口甚小,宽不过二尺,高不足三尺,门口外筑悬梯,自这外筑悬梯既可登至三层又可下到一层。如遇盗贼入得楼院,却进不至这主楼,紧闭二层门口即可防入。三层设有三个窗口,宽三尺盈余,高五尺有足。外砌精雕拱圈上嵌垛型砖塔,是这主楼外观的点睛之作。出檐的椽子托着坚实的青瓦楼顶,仰目望去甚为壮观。东西配楼均为二层,一层设门无窗,二层居中设有一窗,均为防盗贼侵入之功。
楼院建成之后栽下枣树,种下石榴、海棠、兰草,诸多树木花卉把楼院装扮得处处绿树掩映,花香袭人。
此年宋楷娶妻,李氏生下四子,这已是宋氏第十世嫡孙了。这四子均以德流名,长子名全德,次子名圣德,三子名同德,四子名进德。这礼仪之家起名有道,“全、圣、同、进”,岂不妙哉。
天地永在,日月轮回,春花秋实,年复一年。宋楷故世后,全德、圣德、同德、进德已长大成人,全德和圣德已有妻室,同德和进德亦年过十五、十三有岁。随祖制,继大业,置田畎,兴麻糖,依然红火,地亩年年有增,财源滚滚而来,筑建楼院依然不黜。
且说到了康熙七年六月甲申之日(1668年7月25日),大暑已至,热浪袭人。绿油油的玉米地里,齐刷刷的玉米棵子已长得深过人腰。碧玉一片的谷子地已吐穗结实。棉花地里绽放着白色、红色、紫色民粉色的花朵儿,在叶片中,棉枝上争相夺艳。那芝麻花儿也节节攀高,与遍野的秋禾是赐奉给农夫们劳辛的硕果。辰时刚过,巳时已至,高升的炎阳突然被密布的阴云遮住,顿时天地昏暗,方才那闷热的天气凉爽了许多。
“金梅,我怎么感到有点头晕?”宋圣德走出芝麻地,来到棉花地对正在给棉花整枝剔花的妻子苏金梅说道。
“他爹,我咋也感到有点头晕呀。”妻子金梅用手拍打了一下用蓝布巾裹着的头说。
“长虫。”圣德瞥眼一看,见一条锨把粗的青色长蛇像受了惊吓似的,在棉地里蹿行着。
金梅听到有长虫,本就怕蛇的她一下子扑到了圣德的怀里,圣德急忙把金梅抱住,夫妻相拥而立,似乎感到天摇地动,站立不住。此时天更暗了,如同黑夜一般,稍倾狂风大作,吹拂着那蓓蕾开放的棉花,那花瓣儿在狂风吹拂下纷纷从棉枝上摇落下来。
“天塌地陷啦。”宋圣德不由自主地惊呼道。
“啊!”躲在圣德怀里的金梅颤抖着身子惊恐万状,旋即她挣开圣德的怀抱,踏着隐约可见的田埂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村里跑去。
“金梅,你怎么啦?”圣德见妻子挣出自己的怀抱拼命向村里跑去,以为她吓疯了,急忙追赶过去。
“孩子,家里的孩子,克享、廉还在被窝里呀。”金梅向村里奔跑着哭叫道。
这时电闪雷鸣,铜钱大的雨点子已砸了下来。
村子里家家鸡鸣狗叫,街面上的老鼠成群结队地乱蹿着,牛“哞”声、马“嘶”声、猪“哼”声、羊“咩”声响成一片,一条又一条色形不一的蛇虫蹿跃着,像要躲避一场灭顶的灾难。一条闪电把如同黑夜的村子照若白昼,闪电过后雷声大作,伴随着雷声地动了,树摇了,房晃了,行走的人摔倒了,惊吓的人们大哭小叫,一阵过后又一阵到来,那土坯垒成的房子倒塌了,那朽木支撑的草舍轰然倒地,一处又一处,一所又一所,乡民们在绝望中纷纷跪下,面仰苍天大声呼唤:
“皇天大老爷,睁眼救救俺黎民吧!”
“救救俺们吧!”
“救救俺们吧!”
99mk.cc。wap.99mk.cc
第二十四回:尽孝道抛弃功名路,大地震楼阁坚如磐
回头再说宋家楼院的学童宋楷把刁孩薛奎抄写的辱骂塾师的歪诗当场改得既押韵合辙,又把塾师辛劳之苦赞扬得泣咽感人,一下传遍了远乡近邻,宋家楼院财富业旺家兴又人才济济,一时成了美谈。
这宋楷倒真聪明,习文识字过目不忘,读完私塾以后与楼院弟子又入大林学。何谓大林学?大林学是高级塾学,塾学学完以后,当地塾师资历不高,怕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由几个村的学东联合聘请有名气的秀才、贡生进行授业指点。宋楷入得大林学,经名师指点,犹如鱼得水,如龙入海,如鸟傲空,戏游腾波,展翅苍穹。
却说到了这年,正月刚过完,到了二月,密县知县张榜告文,学子优秀者进行县试,考取功名。此时宋楷年方十二,按说还是个孩童,可由于父亲守道早年劳累,积劳成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虽说还能教宋楷练些拳脚功夫以利健身,但就像树终因根朽而不长新枝,犹如粮种因腐而不发芽。宋楷在入大林学时曾几次想辍学替父劳作于田地,终被父亲喝斥:“求学就为功名,半途而废怎能光宗耀祖?”父亲负疾耕作供其求学更使宋楷得以发奋,赋诗作词,书写笔画样样精通。听说知县发文进行县试,这是求取功名的第一步,宋楷自然胸有成竹。
这一天他来到密县县城,在县府礼房报了名,填写了姓名、年龄、籍贯、三代历。按律规凡出身微贱的家庭,如理发匠、成衣匠、道士、巫医、奴仆、皮匠、戏子及三代妇女中有*者不准应试。为了防止家庭情况不实和冒名顶替,参加县试必须有禀生资格的人做保。那牛老塾师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宋家楼院的世代威望自然了如指掌,望着自己亲手执教的学子就要考取功名,自然愿意做保,并写了保状。赶考前一天,牛老先生还就当年他赶考时的经历和习题与宋楷一问一答地温文了一遍,对宋楷的回答牛老先生非常满意。
县试这一天,知县大人亲自主持。
考堂设在县府一座宽敞的大房内,考堂上知县大人正襟仪容端坐,拿着礼房报来的考生名单先是细看了一下,然后看了一下堂下二十名一人一张考桌,考桌上放着笔墨纸张的学子,然后一一发问:
“学子宋楷。”
宋楷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叩手揖礼道:“大人,本学子姓宋名楷,家住宋寨。”
“县东宋寨有个宋家楼院你知道吗?”知县问。
“学子就是宋家楼院的学童,祖上宋億德的第九世嫡孙。”宋楷说。
“哦,宋家楼院的学童,当年那当场更改污师之诗律为颂师德诗律的可是你?”知县瞪大眼睛问道。
宋楷谦卑地向知县揖礼道:“学子不才,岂敢让大人记于心中。”
“哈哈哈,小小年纪知书达礼,亦是本县之兴也。”知县大人笑着赞扬道。
“三代履历我就不问了,咱县东有名的历代勤耕劳,筑盖楼院光宗耀祖。本官再问你,担保你的禀生是谁?知县关切地问。
“师尊姓牛,讳名耕田。”宋楷恭敬地说道。
“啊,是牛师尊,他也是当年本知县的尊师,难怪有你这高才的学子,楼院神童,难得,难得呀!”知县嘉喜地感叹道。
这知县大人测试罢考生的姓名、籍贯、三代履历及担保禀生,正式考试就开始了。
考试内容为八股文、诗、赋、策论。何谓八股?八股即是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学子作文内容再好,如格式不对也劳而无功。提起作八股文,大多学子都望而却步。对作这八股文宋楷倒是下了一番功夫,选题自习做了一遍又一遍,那牛老先生篇篇指教,使宋楷深获真功。诗、赋、策论他倒不在话下。
县试已毕,宋楷得了头名,礼房差役策马前来楼院报喜,让他明年到郑州参加府试。怎奈父日益病重,到了来年四月府试期到,父亲催他赶考上路,宋楷迟迟不肯,他对父亲说:“爹,万事孝为先,您把孩儿哺养成人,置地亩盖楼院积劳成疾。虽学而为求取功名,但功名再重也莫重于孝道,为取功成名不讲孝道乃禽兽不如。”宋楷一席话把个宋守道说得泪流两行。
有诗赞宋楷孝道德性:
人生百行孝为先,
父母深恩大似天。
养育劬苦千万苦,
劝君勤诵蓼莪篇。
劝君早尽生前孝,
得报亲恩始是贤。
当年教你成人日,
父亲母爱饥与寒。
如若双亲苍弥时,
须以报恩对苍天。
这宋楷为尽孝道舍去功名倍受后人称赞,亦为宋家楼院祖风传承留下美谈。
数年后,宋守道故世。宋楷撑起宋家掌门,带着二弟宋榆、三弟宋松耕其田亩,继建楼院,助资学堂,使得宋家楼院名气昭著。
且说明朝万历皇帝在张居正辅政下实现富国振兴,但张居正一死,明神宗便开始放纵荒淫,长达20多年帝不理政,宦官专权。各地天灾连年,欠收无岁。崇祯皇帝登基之时,大臣党派之争益烈,宦官舞权陷良,边防连吃败仗,加之努尔哈赤率满族兵将自东北一路杀向京城,闯王李自成在军师宋献策协助下率领百万大顺军攻克北京,迫使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朱明王朝。然而李自成进京后唯我独尊,以帝王自居,不听从部下的谋略和劝告,执意到山海关亲征吴三桂,致使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自此清朝建立。
时局有变,朝代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庄户人家种地,地里耕耘,养家糊口依赖菽粟,望天而收,祈神佑作是世世代代农户辈辈相传的宗法履责,宋家楼院亦是如此。
清人入关权倾天下,农户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什变化,只是按满人习俗留起了长长辫子,男丁不分长幼老少皆是。
宋家楼院自当年宋国邱从宋来头手中买下那第一处楼院后,经宋守法、宋守道历辛操持又盖起三处楼院,兄弟俩分居而住。这楼院是按当年赵木匠绘制的图样筑建的,皆为二进院,前院为四合单层瓦房,二进后院者皆为楼房。
且看这新建的楼院,楼高三层,这第一层只设门口,没有窗户是为闭门之后防盗贼从窗口而入。这第二层距地面高达七丈,楼长居中设有门口,两侧窗口甚小,宽不过二尺,高不足三尺,门口外筑悬梯,自这外筑悬梯既可登至三层又可下到一层。如遇盗贼入得楼院,却进不至这主楼,紧闭二层门口即可防入。三层设有三个窗口,宽三尺盈余,高五尺有足。外砌精雕拱圈上嵌垛型砖塔,是这主楼外观的点睛之作。出檐的椽子托着坚实的青瓦楼顶,仰目望去甚为壮观。东西配楼均为二层,一层设门无窗,二层居中设有一窗,均为防盗贼侵入之功。
楼院建成之后栽下枣树,种下石榴、海棠、兰草,诸多树木花卉把楼院装扮得处处绿树掩映,花香袭人。
此年宋楷娶妻,李氏生下四子,这已是宋氏第十世嫡孙了。这四子均以德流名,长子名全德,次子名圣德,三子名同德,四子名进德。这礼仪之家起名有道,“全、圣、同、进”,岂不妙哉。
天地永在,日月轮回,春花秋实,年复一年。宋楷故世后,全德、圣德、同德、进德已长大成人,全德和圣德已有妻室,同德和进德亦年过十五、十三有岁。随祖制,继大业,置田畎,兴麻糖,依然红火,地亩年年有增,财源滚滚而来,筑建楼院依然不黜。
且说到了康熙七年六月甲申之日(1668年7月25日),大暑已至,热浪袭人。绿油油的玉米地里,齐刷刷的玉米棵子已长得深过人腰。碧玉一片的谷子地已吐穗结实。棉花地里绽放着白色、红色、紫色民粉色的花朵儿,在叶片中,棉枝上争相夺艳。那芝麻花儿也节节攀高,与遍野的秋禾是赐奉给农夫们劳辛的硕果。辰时刚过,巳时已至,高升的炎阳突然被密布的阴云遮住,顿时天地昏暗,方才那闷热的天气凉爽了许多。
“金梅,我怎么感到有点头晕?”宋圣德走出芝麻地,来到棉花地对正在给棉花整枝剔花的妻子苏金梅说道。
“他爹,我咋也感到有点头晕呀。”妻子金梅用手拍打了一下用蓝布巾裹着的头说。
“长虫。”圣德瞥眼一看,见一条锨把粗的青色长蛇像受了惊吓似的,在棉地里蹿行着。
金梅听到有长虫,本就怕蛇的她一下子扑到了圣德的怀里,圣德急忙把金梅抱住,夫妻相拥而立,似乎感到天摇地动,站立不住。此时天更暗了,如同黑夜一般,稍倾狂风大作,吹拂着那蓓蕾开放的棉花,那花瓣儿在狂风吹拂下纷纷从棉枝上摇落下来。
“天塌地陷啦。”宋圣德不由自主地惊呼道。
“啊!”躲在圣德怀里的金梅颤抖着身子惊恐万状,旋即她挣开圣德的怀抱,踏着隐约可见的田埂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村里跑去。
“金梅,你怎么啦?”圣德见妻子挣出自己的怀抱拼命向村里跑去,以为她吓疯了,急忙追赶过去。
“孩子,家里的孩子,克享、廉还在被窝里呀。”金梅向村里奔跑着哭叫道。
这时电闪雷鸣,铜钱大的雨点子已砸了下来。
村子里家家鸡鸣狗叫,街面上的老鼠成群结队地乱蹿着,牛“哞”声、马“嘶”声、猪“哼”声、羊“咩”声响成一片,一条又一条色形不一的蛇虫蹿跃着,像要躲避一场灭顶的灾难。一条闪电把如同黑夜的村子照若白昼,闪电过后雷声大作,伴随着雷声地动了,树摇了,房晃了,行走的人摔倒了,惊吓的人们大哭小叫,一阵过后又一阵到来,那土坯垒成的房子倒塌了,那朽木支撑的草舍轰然倒地,一处又一处,一所又一所,乡民们在绝望中纷纷跪下,面仰苍天大声呼唤:
“皇天大老爷,睁眼救救俺黎民吧!”
“救救俺们吧!”
“救救俺们吧!”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6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6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