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梦幻楼阁 > 二十一回 勤耕耘汗洒禾苗地 善积德肩下救匠人(上)

二十一回 勤耕耘汗洒禾苗地 善积德肩下救匠人(上)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梦幻楼阁》:

    第二十一回:勤耕耘汗洒禾苗地,善积德肩下救匠人

    话说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7年),宋国邱从宋来头手里购得楼院,自宋億德一世至宋国邱七世的楼院梦终成正果。几年后宋国邱仙逝,这楼院的扩建就落在了宋守法和宋守道的肩上。

    几年中宋守法得子有二,名曰宋龙、宋海。宋守道得子有三,名曰宋楷、宋榆、宋松。看宋守道这三个孩子的名字都与木字有关。木者,树也,树木不立则难成材。宋守道为儿子们起名就是要他哥仨成为顶天立地的成材栋梁,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宋守法和宋守道自爹仙逝后,按爹生前的交待,准备在宋来头那建有望京楼的院子西处再建一处宅院,于是请来为宋来头筑建宅院的赵木匠。

    赵木匠年事已高,但手下那一群徒弟一个个都成了能工巧匠。赵木匠虽老但思路敏捷,对楼院设计依然成竹在胸,老道利练。他听了宋守法、宋守道兄弟二人的想法,在来头家西边那空地上走了几趟,令徒弟们拿来绵纸毛笔,把个要建的楼院勾画得清清楚楚。

    这新楼院按两进院筑建,前面为高台门楼,门楼台高九级台阶,门楼宽为丈二,高为二丈,进阔八尺,门楼两边支立楼顶的砖墙厚为二尺,在八尺高处砖雕“福”“寿”字的圆形篆字。这雕砖要精挑细选,敲起来叮当作响,不能有杂音。然后砖对砖细心研磨密实后,用石磨磨出的麦子白面和成面团经水精洗成面筋,用这面筋把磨好的精砖按那要砖雕的字大小粘合到一起,待晾干以后,在一平如镜面的桌面上垫上几层布巾再精雕细琢那“福”“寿”二字。砖雕那字又特别讲究,字体要在那砖面上划上一个同心圆圈,圆圈周围画上富贵不断头的“卍”字符号,中间那“福”“寿”二字笔道要匀称如一,雕刻要深浅如一,线直弯圆顺溜。当然这活唯有赵木匠才能做得了。

    那门楼的门框一律要槐木做成。这槐木以笨槐或白槐最佳,不变形,防虫蛀。且槐木粗细不得小于合围五尺,去皮后先拉线做成方形,然后去掉四角成为八面,去掉八面的棱角变成圆形。这四根刨光用石片研磨光亮的立柱,是支撑门楼榫扣横梁的立柱。这立柱要置于圆扁形的柱礅上。门楼顶盖中起压顶脊墙,房脊两端各筑砖雕吞脊龙头,沿两端前后房坡筑四道压檐脊墙,面里朝外的脊头各筑一个砖雕张口龙头,这便是俗称的五脊六兽。这门楼要筑得高阔而不张扬,大方而不显凶气。门楼再挂一匾额,匾书“积善人家”四个大字。

    进得院内,要筑一屏高丈二,宽丈五的迎面照壁。照壁上要砖刻上仙桃、佛手、石榴、蝙蝠,意寓福禄不断。过照壁再东西各建两所厢房,这厢房要精砖精瓦所建,窗户门口既非官家的镂花雕刻,又非一般农户那小而俗陋,要大气尊贵。中堂房屋自然高出两边厢房以显主次分明,中堂房中院看去既是住房又是二进到后院的过庭。穿过过庭进后院再盖楼房,主楼房高要盖三层,高达十五丈有余,长要六丈有五,宽要丈五与厢房相配,两厢各盖两座二层配楼。这建造之固绝不逊于那逃户地的军营。赵木匠滔滔不绝如此说道。

    宋守法听赵木匠这么一说,再看他描画那图样顿时愣神了,说道:“这么大的楼院,咱哪恁多钱财呀。”

    宋守道则不然地说道:“你看咱这后代,如龙腾海,楷模典范,榆志坚韧,松骨傲然,咱哥俩这辈盖不成,他们能盖不成吗?”

    赵木匠一听宋守道把晚辈龙、海、楷、榆、松的名字言做宋家风骨,感慨称赞道:“难怪都说国邱老伯教子有方,你哥俩胸有大志,言词硬朗,一代胜过一代。我和徒弟们就把这楼院筑成宋寨的一座名宅,传到后代,泽及子孙。”赵木匠这些文绉绉的话还是当年建造那军营时潘巡抚潘季驯大人给他们的训词,他字字记在心里至今没忘。

    宋守法、宋守道兄弟商议已定,赵木匠便带着他手下那十几个徒弟和临时雇来的几十个捣灰搅泥、搬砖做杂、绑架递砖的乡民短工开进了宋家楼院。一时间,宋家楼院响起了垒墙砌砖的叮当声,捣灰拌泥的捣戮声,木匠们要这要那的呼叫声和短工们及时互应声,间或还夹着工匠们的说笑声,说笑的笑料又多是杨寡妇的绯闻趣事等等。

    为使盖楼与农活两不误,守法与守道商定,地里由守法照管,这盖楼的事就由守道来管,每晚地里和盖楼之需要哥俩互相说说,既不误工又不费银,哥俩你谦我让形同一人,那兄弟悌孝之义真乃手足之情。

    先说宋守法。麦收已过,秋种开始。为种好这四五十亩地的秋茬庄稼,守法跟宋守道一合计就雇了犁地的短工耕犁那麦茬地。按时节,三成地种上玉米以作吃食和牲口料用,二成地种上芝麻以作麻糖之用,半成地种上黄豆绿豆以作杂粮食用,一成地种上棉花以作家纺穿衣,剩下的三成半地就全种上谷子,这是做麻糖的主打粮料。

    守法在地里转了一圈,把哪里适合种啥庄稼就一想一看全部定了下来。一时间在宋家的耕地里便响起了犁地扬鞭催马声,赶牛耕地吆喝声,擦锄刮锨的叮当声,还夹杂着河南邦子腔的哼唱声。守法站在地头望着帮工的乡亲,听着这悦耳农耕声,眼前展现出一幅美妙的画景:绿油油的玉米破土而出,和着那片片吐叶的芝麻苗儿,垂着两片叶夹的豆苗儿,圆圆的红茎棉花苗儿,尖脉犹如芒刺的谷子苗儿碧绿一片。想到这,守法默默于心念着“成功者肯找方法,失败者因赖借口”。宋家自洪武三年移民到今几代人,今天不正是先人们谆谆家训的收获吗?宋家以后要立大家,闯大业,勤于耕节于俭,奋不止斗不息的精气神要传承下去,丝毫不能懈怠于一时之有而停脚,满足现状而止步啊。想到这宋守法便向那大骡子拉着独犁的地块走去。

    且说这时至小暑,天气闷热,日长高竿时那当空的日头就像一饼烧红的火鏊子,烧得大地如蒸笼一般。站在这地里别说干活,就是站上半时三刻也让你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守法走到这块地里,这块地是种芝麻的。芝麻这作物特别娇嫩,地犁不透,有隔垅留茬的那芝麻根就扎不进去,地不保墒,根苗不旺哪能长出好庄稼?使这大骡子犁地的是村里有名的铁骨壮汉,名叫宋成,人挺憨厚,力气也大。一般年轻人别说扶犁犁地,就是跟着大骡子跑几趟也吃不消。你别看这犁地虽说是个力气活,但更有讲究。扎犁多了易隔生,也就是犁不透,留茬口。扎犁少了易出犁,也就是说犁铧扎不到地里跑到墒沟里,犁出的地墒沟弯弯曲曲,翻出的地面高低不平,等耙地时就很费劲,来回耙几次耙不平又误工时。再说这大骡子每到农忙就以吃大料为主,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别说扬鞭抽打了,就是大声吆喝一声,它亦扬蹄狂奔,这气力小的人咋能扶稳犁又跟得上?稍扶不好犁拐,要么隔茬留生,要么跑出墒沟成弯曲。使这大骡子犁地原都是守道的差,就因守道留家盖楼,这宋成论力气,论个头都不比守道差到哪里。当守法请他打几天短工时,宋成满口应允。按说宋成也是种庄稼的能手,可头一次使这大骡子犁地倒使他有力使不上,有劲掏不出。这骡子一看使它犁地的是生手,倒想耍他一耍,“咴咴”仰天嘶鸣,在这地里不惜力地狂奔着,把那宋成难为的别说拿鞭了,就是双手扶犁不是留茬就是跑犁,来回没几遭就大汗淋漓,气喘如牛。大老远守法就看到了这些,于是就朝这大青骡子挂犁的地块走来。

    宋成见宋守法走了过来,扑腾便倒在了刚犁过的湿茬地上喘着气说:“守法哥,我这回可是耍猴的被猴咬——丢丑啦。耍把戏的漏了底——丢人啦。唱戏的忘词了——下不了台啦。你家这大骡子真有劲,按说我宋成给别人家打短工也算好把式,咋到你家就丢人啦。算啦,这工钱俺也不要啦,地也犁得高低不平,隔茬跑犁。要不让俺干点别的,不要工钱,就算赔你这犁坏的地吧?”

    宋守法笑了笑说:“成老弟,看你把我宋守法看成是什么人啦,我是那黑心的财主吗?咱都是种地的庄稼人,谁家忙就帮忙,地犁好犁坏能重过这人情吗?工钱我一个子也不会少你,还要多给些,你汗没少流力没少下呀。你稍歇一会,这骡子我弄惯了,看我咋用的,你就知道了。”

    宋成愧疚地说:“守法哥,您家都是好人啊。”

    宋守法说着一甩脚甩掉了鞋子,露出了两只黑黝黝的脚丫子,那脚趾分开着,一看就知道是赤脚踩地形成的大脚片子。他弯腰卷起了裤子,黝黑的双腿暴起着筋疙瘩,这是辛劳的农人特有的形态,从地里劳作回家用凉水洗脚,激起了的血管骤起积成了疙瘩。他又解开了上衣的扣子,把那白土布上衣扔到了地头上,露出了被晒得黝黑的胸膛,那凸凹的骨骼显露着一条条筋络,那堆积的一块块肉疙瘩把庄稼人那扑直豪爽的气息展现出来。他解开蓝腰带,把宽腰裤又折了折,吸口气用力扎紧。然后往手心里吐口吐沫,一手抓起了鞭杆,一手扶起了犁杖,嘴里吁了声口哨,那青色大骡子便“咴咴”叫了起来,好似回应主人的口哨。

    宋守法把犁扎好,又一声口哨把鞭子一扬,那大骡子顺溜地拉起了犁杖。

    那大骡子拉紧了套绳,套绳挂在犁钩上,犁杖扎在土地里,犁铧随着犁杖的走动翻滚着,被犁铧卷起的湿土均匀地被翻到了一边。守法那铁钳般的大手稳稳扶在犁拐把上,手与犁管就像榫在一起,两只铁板般的脚丫子踩在墒沟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子。宋守法来回两趟就把宋成方才那犁的弯弯曲曲的地墒沟纠犁地直溜溜地顺。真是谁家的牲口识谁家主人的性,这青色大骡子拉着犁杖不紧不慢不嘶不叫,匀称地踏着蹄步,这守法扶着犁杖不歪不扭,不隔生茬不跑墒沟,又把犁过的湿地翻得顺溜溜地平,让在地头上看的宋成啧啧称赞。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8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