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梦幻楼阁 > 第十六回:宋国邱造访楼院地 来头婆诼话乐匠人(上)

第十六回:宋国邱造访楼院地 来头婆诼话乐匠人(上)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梦幻楼阁》:

    第十六回:宋国邱造访楼院地,来头婆诼话乐匠人

    话说宋国邱勤奋操持家务,尊祖训传家风教育孩子,置地亩购牲畜节俭细算置办家业,做麻糖开染坊辛劳积累财富,不仅在宋寨村里名声鹤起,就是在邻近村里也是名气大作。

    这一天是个黄道吉日,宋老先生在同一日为守法、守道置办婚宴,把两个俊秀贤惠的儿媳秀兰和春花娶到家里,远亲近邻,村里乡外来了许多亲朋好友道喜恭贺。同日娶双亲在宋寨也算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了吧。亲朋好友纷纷称赞宋国邱治家有道,理财有方,把个宋国邱夸的捊着胡须双眼笑成了一道缝。

    喜庆大宴散去,亲朋好友道别,守法、守道进入洞房花烛。宋国邱琢磨着来年就要抱孙孙,心里甜,嘴里就像含着糖喝了蜜。

    再说这宋来头家里的楼墙越垒越高,那儿子宋孬却越来越不争气,一会对杨寡妇说:“咱这楼就盖成青楼吧,俺听那游管家说,京城里的青楼好热闹,男的女的进进出出,既挣钱又享乐。游大管家说他常到那去,那楼门口的红灯笼呀一晃一晃地可招惹人啦。”杨寡妇一听就明白京城里的青楼就是妓院,乡下人都叫窑子铺。这一下可气坏了杨寡妇,她骂着儿子说道:“你年纪不大惹事不少,再胡说八道我还把你送到密县县衙,那大板子你还没挨够呀。”一巴掌打在宋孬脸上,顿时起了五道手印,可这手印不是红肿的,却是脏兮兮的。原来这杨寡妇懒于洗手,她那双手粘到哪儿哪儿就是脏手印。

    宋孬被打又跑到宋来头跟前,这宋来头自从获得那些财富之后变得财大气粗,说起话来语气硬棒棒的,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就连穿戴也人模人样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可那副德性原本就是胎里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原本就没有好家教,那习性岂能会改?俗气十足,就是有了钱也不是个富绅样,那穿衣不知色样搭配,那说话不知颠倒横竖,若是说起羊话,那是有板有眼,话一出口句句离不开那个羊字。这时宋孬跑到宋来头跟前状告杨寡妇打他。

    宋来头眼一瞪,大声说道:“你娘真是羊群里蹿出一条狗—乱咬乱蹿

    呀。”

    宋孬说:“爹,人家守法、守道家都娶老婆了,你就给我买个吧,他家都要两个老婆,一人一个他家要那么多干啥?”

    宋来头眼一横,提了提脚踩着的袍裙说:“你道那是羊羔呀,生了就买

    呀。”

    宋孬说:“那我想娶老婆。”

    宋来头说:“你才刚十二岁,你道你是种羊呀,一年半载就会配种种羊羔呀!等着吧,你那牙口长全了我就给你买只母的。”

    宋孬听不懂,诧异道:“啥是牙口全,咋是买母的呀?”

    宋来头说:“牙口全就做种能跑羔了,买母的就是母羊呀。”

    宋孬张开嘴让宋来头看了一下,哭着说:“你看我牙口都长全了,我不要母羊,我要老婆,俺不要俺娘那样的母杨。”

    宋来头这一下没词了,他搜肠刮肚地说:“好,我就给你买只你要的老婆,是只母羊。”

    宋孬又哭道:“咋还是母羊呀。”

    宋来头忙说:“买母的,买母的,好了吧。”

    杨寡妇走过来“啪”地打了宋来头一巴掌骂道:“长的像只羊也不会说人话,那母的是买的吗?要娶呀。咱家有的是钱,想要就给他娶十个八个的,那不值几个钱。”

    宋来头一听又慒了,说道:“你要给他娶十只八只呀,那大伤元气,就是只种羊也要停几天配一次呀。”

    这爷娘仨的对话引得院子里盖楼的匠人一阵哄堂大笑。

    宋来头见这些匠人笑他十分生气,急忙从罗圈椅上站了起来,谁知他从当铺里买来的袍子有点长,坐时袍子角不慎被椅子腿压着袍下裙角了,这猛一站起来,本来就不大结实的旧袍角“刺啦”一声撕掉了。宋来头一看他这用十几文钱买来装点体面的袍子被撕烂就更气了,冲着笑他的匠人说:“笑,笑个羊蛋,你们要不把这楼墙垒结实,那工钱连个羊蛋都不给。”

    杨寡妇接着说:“连根羊鞭也不给。”

    那领工的匠人赵木匠说:“来头哥,你放心吧,俺们可是在逃户地盖过军营的,这垒墙的功夫可是按京城来的那潘大人教的,结实着哪,几百年都塌不了啊。”

    宋来头听到这话气消了一点,说道:“就要这楼墙盖的跟京城那楼墙一样,俺羊心就放在羊肚里了。”

    宋孬接上说:“俺还要你们按京城里青楼的样子盖,俺就要把这楼盖成青楼。”

    正在砌砖的王木匠说:“那青楼啥样?俺没去过,也没见过,你就去青楼看看那青楼是啥样,回来给俺们说说,这楼就盖成青楼样子啦。”

    宋孬听了这话就向杨寡妇嚷着说:“娘,俺要去青楼看看是啥样,那边楼就盖成青楼呀。”

    杨寡妇怕他再说出什么惹得这群盖楼的匠人再讨笑,于是指着那正在盖的青砖垒起的楼墙说:“你看这楼墙不是青色的吗?这就是青楼呀。”

    有一个故意调逗宋孬的匠人说:“要去你就到咱东边那新郑县,前朝首辅高拱高阁老都在那青楼里听过唱戏呀。”

    宋孬睁大眼睛问这匠人:“真的吗?”

    其实这匠人也是听说的,便道听途说地说道:“真不真,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杨寡妇听到这匠人的话,知道是教儿子学坏,便对这匠人说:“你个兔崽子是想把俺孩子教孬呀。”

    这匠人“哈哈”一笑道:“你儿子本来就不好,要不咋叫孬呀!”

    杨寡妇被这话噎住了。

    宋孬哭叫着:“娘,我要去看看青楼,回来我要你给我盖青楼。”

    再说宋守法、宋守道兄弟二人自娶亲成婚以后更加勤奋治家,哪块地该种啥,哪块地咋种,兄弟俩合计过来计算过去智谋得合理合情。做麻糖精打细算,不能浪费大麦、谷子和芝麻,尽力把本钱压低点。做起来又静观火候,精心制作,使麻糖越做越好,牌子越叫越响,来做这“宋家麻糖”生意的人挤破了门,催着要货,等着买卖。那麻糖在石板上还没晾干切块就急着要打包,可守道坚决不肯卖,说:“爹说过,钱再多货再急也不能砸了‘宋家麻糖’的牌子。”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好中求佳,佳中求优。这一来宋家麻糖的名气越来越大,经营者越来越多,麻糖做一锅卖一锅,货就存不住。守法和守道一计议,又扩大了糖坊,又支起两口锅,做糖功夫精道丝毫不减,可是经营者越来越多,还是供不应求。有心计的经营者怕到经营旺季拿不到麻糖,赚不了好价钱,于是头年就把定钱付了,等到来年做糖期便可提前取走做出的麻糖,这样宋家在钱庄里的存银就像雪地滚球越滚越大。

    这一天守法和守道来到鹤发童颜身体强壮的老父亲宋国邱面前,想对爹说说盖楼的事。

    可是宋国邱微微笑了笑就是不开口,兄弟俩也不敢强逼爹答应。可他兄弟俩就是心里纳闷,这家里的钱足够盖楼了,咱家在宋寨四邻也已有名气,人家放羊的都能盖楼,咱咋盖不起?盖楼不为住的好坏,那是光宗耀祖,宋家人做了多少代的梦,就要为宋家立牌子争口气呀。

    这宋国邱老人咋对两儿子坚持盖楼的想法不立即答应?

    原来几天前他到宋来头家盖楼的东院走了走,见那楼墙垒砌的确实坚固,净白的石灰是从南边一个叫灰寨沟的地方拉来的。这灰寨沟烧石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石灰是当地有名的青石头,和别的石头烧的石灰不一样。别的石头烧出的石灰有沫有渣,砌砖盖瓦不粘,用不了几年风吹日晒就砖缝开口,瓦片脱落。这灰寨沟烧的石灰全是人工精烧,一层石头一层煤,装好后烧上七天七夜,出窑后把那青色的石头烧成了白色,原本很重的石头被烧的拿在手里端一端很轻就是烧透了,若是用手拿着有点重的就扔到一边。挑剔的石灰窑的人苦叫连天,像这样挑,这一窑能赚几个钱,于是就高抬石灰的价格,把那被扔出的生石灰块的价钱也算了进去。宋来头说只要能买到好石灰,价钱好说。这石灰窑的人就按当年建军营的石灰价让宋来头拿。宋来头二话没说就掏钱。这样宋来头盖楼的石灰就纯白细腻,无渣无煤沫,粘糊糊的就像胶膏一样。宋国邱用手捏了一点,用手一捻果然如此。

    宋国邱再看那砖头长一尺二,宽六寸,厚三寸,这是村里先前盖房没有见过的。那赵木匠对他说,这砖头是盖逃户地军营时由京城来的那巡抚大人潘季驯按京城的城砖定制的尺寸,由当地特有的红粘土,也就是当地人说的煤土烧制的。这做砖功夫也十分讲究,先把那粘土挖下,捡出土中的杂石、裂姜石、杂草树根,然后晾晒一下。再收拢起来堆在一起用水浸泡,浸泡透了做砖人再赤腿光脚在这砖泥里用脚踹踩,道理就像蒸馍和面,做砖人叫做揉泥。砖泥揉透了再翻堆,就是把这砖泥用铁铲一铲一铲地翻到另一个地,看到有生土不粘的就再用脚和粘,就这样翻了几次堆后,就用那核桃木特制的砖斗模子,把这砖泥摔进去,再用枣木板用劲摔打,然后用刮板刮去多余的残泥,把这砖坯翻倒在平整的砖场上晾晒,等晒上两个时辰再一块块搬起,把砖坯堆码得整整齐齐后再用平整的砖斗从上面板打整齐,然后用木板从两边拍打使其方方正正,不歪不扭不变形,等砖坯晾晒半天就架起来坯墙晒干,再装进烧窑烧制。这烧砖更有讲究,自烧砖点火那天起,烧窑的师傅就要在烧砖的火道洞里吃住一刻也不能离开,一个时辰要添加一次煤饼,还要从火窗口看那火苗,火苗要下红上蓝,不黑不暗,从点火到烧成要一连七天七夜,烧窑师傅俩人轮流看火,不敢有半点懈怠,不然就可能把砖烧的不匀称,火小烧轻了就成红砖,摔到地上就酥的成沫,火大烧过了就流渣变形像琉璃块。七天之后息火,洇砖这工序决定砖的成色,水要慢慢洇,水洇过了砖易裂口发酥,水洇小了砖色易红蓝不匀。洇窑之后就该出砖了。那成色好的砖用铁器一敲叮当声脆如铃,要是成色不好那被敲的声音就像破锣声。要劈开一看那内瓤密实无孔,色如黛兰。当年修建逃户地那军营所用青砖就是被一块一块精挑细捡出来的。如今宋来头要盖楼院,说要的这砖也要那样的上等好货。这砖窑匠人听说他有钱财就故意抬高了砖价,宋来头二话没说就拿了出来,确实让砖窑匠人吃了一惊,这放羊的来头哪来这么多银钱,出手这么阔绰。宋国邱拿起那砖,凭着他的感觉足足有十几斤重,心里叫道:“好砖,真是好砖呀。”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