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张居正含冤剥谥号 余妾妃命丧逃户地(上)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梦幻楼阁》:
第十四回:张居正含冤剥谥号,余妾妃命丧逃户地
话说秋收时节。这天一早,日升高竿,晨露已散。
宋国邱带着守法、守道来谷子地准备打镰收割。这一年风调雨顺,加之管理勤到,杂草无生,这谷穗一穗穗长得籽粒饱满,个个充盈。宋国邱看着这八亩齐刷刷密扎扎黄澄澄的谷子心里乐开了花,这谷子一收就可制作麻糖,反季做糖本小利大,农家人生财路赚的就是心计钱。
“爹,磨刀石不是带来了吗?”守法问道。
“你问守道,这点事还问我?就不长心眼吗?”宋国邱正在做发财梦,听守法问话,嗔怪地说道。
“带磨刀石干啥?”守道说道。
“这谷子的垅茬这么厚,这一趟三垅割不到头镰刀就钝了,硬钝割费力不出活,把磨刀石带来,镰钝了就磨,没听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吗?”守法说道。
“哥,我说你笨吧,真是脑瓜子不开窍。这八亩地就凭咱哥俩能一天两天割完了吗?村里地少的,他们收割完咱就雇短工割呗,反正也用不了几个钱。”守道说。
“守道你就想着那几个钱,雇短工图省力,咱庄稼人挣的就是力气钱,你道那几个钱是大风刮来的,那是咱用汗水和心血积攒起来的呀。”宋国邱戏落着宋守道说。
“农夫们是不易呀,听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这时一个头扎东坡巾,身穿绛色衣,腰系罗巾,气宇轩昂,胡须飘然非俗之客伫立地头声情并茂地说。
宋国邱回头一看,急忙说道:“这不是张……”
游七急忙阻止道:“叫张先生。”
宋国邱心里有些紧张:“张……张……”
张居正捊了一把胡须笑了笑:“这位大哥不必谦卑,本人来此是为督察治理黄河水患之事,顺便看看农夫收成,体恤一下民情民意呀。”
宋国邱急忙感激地说道:“自当年大人在小民地头一见,这官税杂役少了许多,加之这几年风调雨顺,皇上实行单一税赋,俺庄稼人的心里踏实,真是皇恩浩荡啊!”
“听大哥之言你也是读书之人?”张居正听宋国邱这言语彬彬有礼地问道。
“不敢,不敢,小民目不识丁,这些话语言传是靠祖上传下的《三字经》知晓的呀。”宋国邱诚实地说道。
“是啊,一本《三字经》传承几朝几代人,国民教育,知之于法,晓之于理,守之于德,勤之于奋,国强则家富呀。”张居正非常感慨地说道。
宋国邱急忙说道:“张大人言之极是,小民铭记于心,《三字经》说‘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张居正听宋国邱把《三字经》背的极熟,用的极切,非常慷慨地说:“我之大明,国昌民盛,重在礼教呀。”
游七见张居正对宋国邱这么赞扬急忙近前拍马屁道:“大人,这位乡民就是给您做那麻糖的匠人呀。”
张居正听到这话,忙亲切地说:“承蒙大哥让本官能吃上那么好口味的麻糖,在京城也是没有的呀。”
宋守道听到这话走上前道:“张大人,俺这八亩谷子一收割进仓,精工细作,能做好多麻糖,到时候俺就运到京城去。”
张居正哈哈一笑:“要是如此,本官就给你们题匾叫‘宋家麻糖’。”
游七也趋势道:“张先生的字写的最好,在京城是千金难求呀。”
宋守道真到猴精,急忙跪下对张居正说道:“那就求张大人写这几个字吧。”
这时突然有一骠骑从府第方向飞奔过来,那马蹄尚没停稳,那差役便就滚鞍下马,半跪在张居正面前说:“首辅大人,皇诏有谕命您火速回京。”
张居正不敢怠慢,由那差役和游七扶上骠马,挥鞭向府第赶去。
“啊,他就是张居正,当今皇朝的首辅?”宋守法惊诧道。
“哎,可惜没能让他写‘宋家麻糖’那几个字呀。”宋守道有点叹息道。
“快割谷子吧,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货,到哪儿都叫响。”宋国邱说着向那坐着骠骑绝尘而去的张居正喃喃自语:“当今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要的就是这样的好宰相呀。”
话说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万历皇帝的先生,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太师,大明朝受三公封号的文臣张居正病重不治,离开了人世。
张府中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嚎叫,从紫禁城到王朝的每个府县衙门,整个大明帝国好像剧震地抖动了一下,亿万道目光同时投向了那一片哀鸣低垂的京城。京城里乌云密布,笼罩着皇城城墙。浩大的哭声伴着浓浓的阴云,沉闷得使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们悲泣之极,张居正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张居正弥留之际,他耳边只萦回着他教导了十几年的学生,二十岁的皇上朱翊均那悲凄而诚挚的话:“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但万历皇帝这话刚过半年,朝政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张居正一死,大内太监冯保便被免职谪往南京闲住,不久便被抄家,最后在辅读神宗十年礼遇内伺的哀叹中自缢归西。
之后万历皇帝到慈宁宫与母亲李太后进行了一次交谈,使这位不到四十岁的母亲离开扶植十年参政。李太后自此真正过上了守着一盏孤灯,虔诚颂读经文,在普陀海潮的梵唱中的晚年生活。
冯保自缢了,母后“安度晚年”了,朱翊均又采取了一个彻底清算张居正的暴风骤雨式措施,连颁三道旨谕昭告全国。第一道旨:撤消赠给张居正的“文忠公”谥号。第二道旨:张居正生前受封的太师,上柱国等爵号一并剥夺。第三道旨:收回皇上对张居正的一切浩赠,连赐给他的瓷器银章,八宝银锭以及题匾,无分巨细一一追缴。过了不久,朱翊均又亲书一道谕旨,命刑部右侍郎邱橓,东厂掌太监张鲸率人前往湖广荆州府查抄张居正府邸。张家府第百十口人全被关在一个老屋里连续六天滴水未进,不少人已经饿死,没有死的也奄奄一息。历时七天被抄家登记完毕,张居正整个家财远不及奸相严嵩的二十分之一。这一结果令张居正在位时被革职除职位的邱橓和张鲸大为失望,他们断定张居正的家产远远不止此数。于是他们找来张居正的贴身仆人游七,游七对张鲸耳语一番,张鲸惊喜于心,最后令人把游七推出斩首,说“连张首辅在任时最信任的你都出卖,我朝岂敢用你靠钱捐来的官。”
却说万历十年的隆冬季节,阴云低垂,寒风萧瑟,人们感到这一年的冬年特别地冷,冷的让人心寒,张居正辅政的利民之策在改变着,各类曾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的苛捐杂税又卷土重来。
这一天宋寨东边桃胡地的疏黄府第又来了一哨人马,把这府第团团围护,并到处张贴告示曰:为治理黄河水害以防开春解冻时发生冻凌决堤之水害,要大量收购芦苇、秸杆、稻草之类的材草,并出很高的收购价钱。百姓们闻听甚喜,并纷纷车拉、人推、肩扛把那些材草堆在了这府第四周,不过七天工夫,这府第四周各类材草便堆积如山。
这堆积的材草之多已占据了宋国邱家的麦田,宋国邱这天到地里查看已返青的小麦长势,但见田地已堆满了材草,便问那收集材草的吏官:“这材草占据了小民的麦田,影响到麦子的长势,如遇火灾这一片火海,俺几亩地的麦苗就全完了。”
这吏官贱眉一横,大声喝道:“购买材草疏黄减灾,这是当今皇上的圣旨,抗旨者格杀勿论!”
宋国邱仗着胆子问:“这治黄河的材草不堆放在黄河边,放这干啥?当今首辅张居正大人难道就不知道这些?”
这吏官一听“哈哈”大笑道:“莫提那个什么张居正,六月天就死啦。”
宋国邱一听这话心里一惊,不由自主地问道:“张大人死于何因呀?”
这吏官戏弄地说道:“玩女人多了呗,戚继光给他俘了十几个美女,还给他弄了好多壮阳药,干那事不是要命吗?五十八岁就归天啦,哈哈哈。”
宋国邱摇摇头:“张大人是为国操劳积疾啊。”
吏官一听这话:“怎么?难道你是他同党不成?怎么替他说话?”
宋国邱说:“俺是他的百姓,乡间草民,从来就不知道啥事,他辅政这几年使俺过上好日子,俺是说句公道话呀。”
吏官听到连百姓都这样怀念张首辅,亦便无言,他动情地说;“这位大哥你走吧,这朝里的事,今东明西连我们这些做差役的饭碗能不能端得住,这脑袋能不能搬了家?”
宋国邱听到这话,愁云罩上眉头,他家的麻糖正在做着,他原来真想再让张大人写几个字把这麻糖卖到京城,也好闯个名气,这美梦一下被扑灭了。
99mk.cc。wap.99mk.cc
第十四回:张居正含冤剥谥号,余妾妃命丧逃户地
话说秋收时节。这天一早,日升高竿,晨露已散。
宋国邱带着守法、守道来谷子地准备打镰收割。这一年风调雨顺,加之管理勤到,杂草无生,这谷穗一穗穗长得籽粒饱满,个个充盈。宋国邱看着这八亩齐刷刷密扎扎黄澄澄的谷子心里乐开了花,这谷子一收就可制作麻糖,反季做糖本小利大,农家人生财路赚的就是心计钱。
“爹,磨刀石不是带来了吗?”守法问道。
“你问守道,这点事还问我?就不长心眼吗?”宋国邱正在做发财梦,听守法问话,嗔怪地说道。
“带磨刀石干啥?”守道说道。
“这谷子的垅茬这么厚,这一趟三垅割不到头镰刀就钝了,硬钝割费力不出活,把磨刀石带来,镰钝了就磨,没听人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吗?”守法说道。
“哥,我说你笨吧,真是脑瓜子不开窍。这八亩地就凭咱哥俩能一天两天割完了吗?村里地少的,他们收割完咱就雇短工割呗,反正也用不了几个钱。”守道说。
“守道你就想着那几个钱,雇短工图省力,咱庄稼人挣的就是力气钱,你道那几个钱是大风刮来的,那是咱用汗水和心血积攒起来的呀。”宋国邱戏落着宋守道说。
“农夫们是不易呀,听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这时一个头扎东坡巾,身穿绛色衣,腰系罗巾,气宇轩昂,胡须飘然非俗之客伫立地头声情并茂地说。
宋国邱回头一看,急忙说道:“这不是张……”
游七急忙阻止道:“叫张先生。”
宋国邱心里有些紧张:“张……张……”
张居正捊了一把胡须笑了笑:“这位大哥不必谦卑,本人来此是为督察治理黄河水患之事,顺便看看农夫收成,体恤一下民情民意呀。”
宋国邱急忙感激地说道:“自当年大人在小民地头一见,这官税杂役少了许多,加之这几年风调雨顺,皇上实行单一税赋,俺庄稼人的心里踏实,真是皇恩浩荡啊!”
“听大哥之言你也是读书之人?”张居正听宋国邱这言语彬彬有礼地问道。
“不敢,不敢,小民目不识丁,这些话语言传是靠祖上传下的《三字经》知晓的呀。”宋国邱诚实地说道。
“是啊,一本《三字经》传承几朝几代人,国民教育,知之于法,晓之于理,守之于德,勤之于奋,国强则家富呀。”张居正非常感慨地说道。
宋国邱急忙说道:“张大人言之极是,小民铭记于心,《三字经》说‘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张居正听宋国邱把《三字经》背的极熟,用的极切,非常慷慨地说:“我之大明,国昌民盛,重在礼教呀。”
游七见张居正对宋国邱这么赞扬急忙近前拍马屁道:“大人,这位乡民就是给您做那麻糖的匠人呀。”
张居正听到这话,忙亲切地说:“承蒙大哥让本官能吃上那么好口味的麻糖,在京城也是没有的呀。”
宋守道听到这话走上前道:“张大人,俺这八亩谷子一收割进仓,精工细作,能做好多麻糖,到时候俺就运到京城去。”
张居正哈哈一笑:“要是如此,本官就给你们题匾叫‘宋家麻糖’。”
游七也趋势道:“张先生的字写的最好,在京城是千金难求呀。”
宋守道真到猴精,急忙跪下对张居正说道:“那就求张大人写这几个字吧。”
这时突然有一骠骑从府第方向飞奔过来,那马蹄尚没停稳,那差役便就滚鞍下马,半跪在张居正面前说:“首辅大人,皇诏有谕命您火速回京。”
张居正不敢怠慢,由那差役和游七扶上骠马,挥鞭向府第赶去。
“啊,他就是张居正,当今皇朝的首辅?”宋守法惊诧道。
“哎,可惜没能让他写‘宋家麻糖’那几个字呀。”宋守道有点叹息道。
“快割谷子吧,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货,到哪儿都叫响。”宋国邱说着向那坐着骠骑绝尘而去的张居正喃喃自语:“当今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要的就是这样的好宰相呀。”
话说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万历皇帝的先生,中极殿大学士,太傅,太师,大明朝受三公封号的文臣张居正病重不治,离开了人世。
张府中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嚎叫,从紫禁城到王朝的每个府县衙门,整个大明帝国好像剧震地抖动了一下,亿万道目光同时投向了那一片哀鸣低垂的京城。京城里乌云密布,笼罩着皇城城墙。浩大的哭声伴着浓浓的阴云,沉闷得使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们悲泣之极,张居正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张居正弥留之际,他耳边只萦回着他教导了十几年的学生,二十岁的皇上朱翊均那悲凄而诚挚的话:“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但万历皇帝这话刚过半年,朝政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张居正一死,大内太监冯保便被免职谪往南京闲住,不久便被抄家,最后在辅读神宗十年礼遇内伺的哀叹中自缢归西。
之后万历皇帝到慈宁宫与母亲李太后进行了一次交谈,使这位不到四十岁的母亲离开扶植十年参政。李太后自此真正过上了守着一盏孤灯,虔诚颂读经文,在普陀海潮的梵唱中的晚年生活。
冯保自缢了,母后“安度晚年”了,朱翊均又采取了一个彻底清算张居正的暴风骤雨式措施,连颁三道旨谕昭告全国。第一道旨:撤消赠给张居正的“文忠公”谥号。第二道旨:张居正生前受封的太师,上柱国等爵号一并剥夺。第三道旨:收回皇上对张居正的一切浩赠,连赐给他的瓷器银章,八宝银锭以及题匾,无分巨细一一追缴。过了不久,朱翊均又亲书一道谕旨,命刑部右侍郎邱橓,东厂掌太监张鲸率人前往湖广荆州府查抄张居正府邸。张家府第百十口人全被关在一个老屋里连续六天滴水未进,不少人已经饿死,没有死的也奄奄一息。历时七天被抄家登记完毕,张居正整个家财远不及奸相严嵩的二十分之一。这一结果令张居正在位时被革职除职位的邱橓和张鲸大为失望,他们断定张居正的家产远远不止此数。于是他们找来张居正的贴身仆人游七,游七对张鲸耳语一番,张鲸惊喜于心,最后令人把游七推出斩首,说“连张首辅在任时最信任的你都出卖,我朝岂敢用你靠钱捐来的官。”
却说万历十年的隆冬季节,阴云低垂,寒风萧瑟,人们感到这一年的冬年特别地冷,冷的让人心寒,张居正辅政的利民之策在改变着,各类曾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的苛捐杂税又卷土重来。
这一天宋寨东边桃胡地的疏黄府第又来了一哨人马,把这府第团团围护,并到处张贴告示曰:为治理黄河水害以防开春解冻时发生冻凌决堤之水害,要大量收购芦苇、秸杆、稻草之类的材草,并出很高的收购价钱。百姓们闻听甚喜,并纷纷车拉、人推、肩扛把那些材草堆在了这府第四周,不过七天工夫,这府第四周各类材草便堆积如山。
这堆积的材草之多已占据了宋国邱家的麦田,宋国邱这天到地里查看已返青的小麦长势,但见田地已堆满了材草,便问那收集材草的吏官:“这材草占据了小民的麦田,影响到麦子的长势,如遇火灾这一片火海,俺几亩地的麦苗就全完了。”
这吏官贱眉一横,大声喝道:“购买材草疏黄减灾,这是当今皇上的圣旨,抗旨者格杀勿论!”
宋国邱仗着胆子问:“这治黄河的材草不堆放在黄河边,放这干啥?当今首辅张居正大人难道就不知道这些?”
这吏官一听“哈哈”大笑道:“莫提那个什么张居正,六月天就死啦。”
宋国邱一听这话心里一惊,不由自主地问道:“张大人死于何因呀?”
这吏官戏弄地说道:“玩女人多了呗,戚继光给他俘了十几个美女,还给他弄了好多壮阳药,干那事不是要命吗?五十八岁就归天啦,哈哈哈。”
宋国邱摇摇头:“张大人是为国操劳积疾啊。”
吏官一听这话:“怎么?难道你是他同党不成?怎么替他说话?”
宋国邱说:“俺是他的百姓,乡间草民,从来就不知道啥事,他辅政这几年使俺过上好日子,俺是说句公道话呀。”
吏官听到连百姓都这样怀念张首辅,亦便无言,他动情地说;“这位大哥你走吧,这朝里的事,今东明西连我们这些做差役的饭碗能不能端得住,这脑袋能不能搬了家?”
宋国邱听到这话,愁云罩上眉头,他家的麻糖正在做着,他原来真想再让张大人写几个字把这麻糖卖到京城,也好闯个名气,这美梦一下被扑灭了。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