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张居正功彪赐妾妃 宋来头得儿宠逆子(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朱翊钧说:“通政司每日送来很多奏本要朕审阅,这些公文事体浩繁,形式各样,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张居正一听这是明里在李太后面前考臣的学识,但张居正耍了个心眼,说道:“皇上所问之事仍宫廷间移文方式,冯公公在司礼监多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把此题推给冯保,是在太后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识。
冯保一听就明,两眼一眯笑着答道:“老奴虽在司礼监呆了多年,办的都是具体的事情,哪道折该怎么批,外头有内阁的票拟,上头有皇上的旨意,司礼监只是看样批。皇上所问之事,奴才不懂。张先生学问深厚,便请皇上亲自请教张先生吧。”冯保这话一讲,便显出是滑头的言词。
朱翊钧看了一下张居正说道:“方才朕提的问题,就请先生快快回答。”
张居正看了一下李太后,李太后悦心示意,又看了一下冯保,冯保似乎是想躲到一边看笑话。张居正胸有成竹,正襟肃坐,然后说道:“皇上在各类奏章批复或者御判文章,虽总称圣旨,但因体裁不同,大略可分十类:一曰诏,二曰诰,三早制,四曰赋,五曰册文,六曰谕,七曰书,八曰符,九曰令,十曰檄。至于政府各衙门所上奏本,体制亦分十类:一曰题,二曰奏启,三曰表笺,四曰讲章,五曰书状,六曰文册,七曰揭帖,八曰会议,九曰露布,十曰泽。”接下来,张居正就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各十种文体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每种文体的法式、对象及作用都引经据典,由浅及深剖析明白。张居正一番话更使李太后宽心快慰,感到有这样渊博的人做首辅辅助朝政,更具放心,心中欲做之事更为得意。
冯保一听张居正这番言讲更信服张居正的文略过人,才识宽广,施政助帝更是严嵩、高拱所不及。
朱翊钧听了张居正之教更感到张居正用心良苦,虽施严利但也是一片忠臣之心。
这时冯保倒真乖巧,巧言说道:“万岁爷,该歇会了。”
朱翊钧看着母后惬意悦心的神情,又看看张居正正襟肃然的神态,心中那疑团慢慢消散开来,于是说道:“看茶。”
立刻就有几位小内侍抬了四桌茶点上来,君臣四人一人一桌。张居正面前的小桌上摆了三五种饮品和十几种茶点,他只喝了一点银耳汤,吃了一块点心便漱口了。
朱翊钧一心贪玩,胡乱吃了一点就对冯保说:“大伴,陪我到外面走走。”
冯保不敢怠慢,随口说道:“奴才遵旨。”说着便扶着朱翊钧走出东阁门。
就在张居正慢慢品尝茶点的时候,细心的李太后暗暗看到张居正特别细心,吃的时候一只手始终按着下巴上的络长须,以防胡须沾上碎屑。咀嚼的时候也不发出任何声响,只是慢吞细咽,一派斯文之举。这难免让李太后想起自己的夫君隆庆皇帝,每次用膳,胡须上都难免沾上食物的碎末和汤水,要是碰上合胃口的饭菜,吃起来声音很大,样子难看。两相比较,一种爱慕之心在太后心中怦然而动。
朱翊钧和冯保走出之后。
李太后对张居正说:“先生怎么不吃了?”
张居正说:“谢太后,臣已用好了。”
李太后指了指自己桌上的一碟点心说:“这是先帝在世时最喜欢吃的蜜制罗汉果,张先生不防品尝几颗。”说罢用纤纤玉手温情地递了过去。
张居正恭手接住,欲要放进嘴中,忽然又放回到碟子里。
“怎么了?”李太后问。
张居正长叹一声,说道:“先帝与下臣有千古不移的君臣之道,他既龙驾大行,吃不成他本生最爱吃的罗汉果,下臣又哪里吞咽得下。”
张居正说着喉头发哽,敛眉唏嘘。
李太后大为感动,晶莹的泪花在眼里打转,她用丝绢手帕抹了一把眼角,让小内传唤宫女道:“传庄妃进宫。”
原来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后便获得妃子的名号,进入皇帝嫔妃的行列。嫔妃中分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为妃子中地位最高的,皇帝登基后即为太后。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灯笼,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缷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便传令其他各宫均缷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灯笼,明晚再重新挂上,亟盼皇上能御临陪寝。有宫词道:“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雨迹云踪易牵引,莫容轻露上空明。”就道出了妃子们临幸缷寝的宠期之情。这隆庆皇帝本来就是个短命皇帝,继承皇位只有六年。三十六岁就驾崩归天,宫内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他怎能都临幸陪寝。隆庆皇帝在位时,有的妃子一生就没见过皇帝尊容。再说这选进宫内的妃子不但有沉鱼落雁之貌,还有琴棋书画之才,在皇帝临幸时,吹拉弹唱能搏得龙颜大悦,云雨之欢方能尽兴所致。
话说这李太后让宫女唤这庄妃貌美赛西施,才华似文姬,可叹入宫以来未能一次与隆庆床第之欢。李太后常到她的宫内,听其抱琴吟唱如行云流水,观其作画藕莲蓬开,蝉翼振翅,栩栩如生。可叹如此才女销于宫内不得重生。这一日,李太后与乾清宫理朝后闲言碎语中,张居正即兴吟诗:
“落日千山风浩荡,
金戈铁马楚狂人。
虞姬伴我轻生死,
一回执手一阳春”。
李太后听着张居正吟咏这著名霸王别姬一词,心里怦然一动,难怪首辅他一心治理朝政,身边无一相伴的女子为他即兴解闷。于是就想起了庄妃,这庄妃姓余名宓,原本是一位乡村秀才家闺女,因幼年老母辞世,一直是父亲督教长大成人。父亲突病后经人举荐来到宫内做了李太后身边的一个婢女。因太后瞧她那模样俊秀柔靓,文采博古通今,特别是那鱼水丹青真乃活灵活现。李贵妃为了讨好隆庆,便推荐余宓做了妃子,谁知刚入裕绣宫不到半年,还没等隆庆临幸,隆庆就驾崩了。太后怜其是美貌才女,又为了拢络张居正,就把这余宓赐给张居正为妾。当然这是宫中机密之事,宫内众妃怎能知晓。
张居正先是想纳妃岂不是乱了君臣之大忌,但等他看了这余妃之后,按捺不住心猿意马,叩谢太后恩赐。
冯保知道此事后告知太后万万不可把余妃留在宫内,否则朝纲大乱又怎好让张大人辅政。李太后一听果然是理,于是求得张居正想法。张居正举荐潘季驯为河务巡抚,负责治理黄河、淮河水患之疫。当时他就想到把这余妃安排到河南府密县地界。这里距京城近,稍事告假便可前往幽会。太后一听那密县,这妃子又叫余宓,心中大喜,当即下令都察院拨下白银一万两交于潘季驯,说是用作治黄水患之用,实则是为余妃建造府第,张居正令仆人游七督办建府之役。
再说这宋寨国邱家中,几年来,朝中实行“一鞭法”,各种苛捐杂税减了许多,那密县知县太爷亦不敢到他家征粮派银,使得家里有了赢余资财。以守道想法是想盖房以彰显家富,依势不受外人欺负。而守法则不然,说那年碰到现任首辅张大人不过是巧遇,如依仗权势必惹来杀身之祸。对外缄口不言,就连村里人也不知内情。那县太爷又不敢明言直讲,唯恐宋家告知首辅,怪罪下来,就真是吃不完兜着走。兄弟二人各有想法,国邱虽年事逾百但仍治家教子,守法与守道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农又经做糖坊,日进钱财月累渐丰,家资越来越丰厚起来。
却说宋寨村有一羊倌,姓宋名来头,不善农事,自他父亲那代起就以牧羊为生,传承下来也算羊倌世家。人常说人世七十二行,行行有状元,这状元虽不是红袍披身,桂冠羽羚的文魁之星,倒也是每行的能人榜首。这宋来头放羊亦是这样,他放羊从不拿长柄响鞭,仅是拿一根短棍,棍系着红缨穗,只要打个口哨,一挥那红缨鞭,领群的头羊便知主人之意,到那里寻草觅食。宋来头的羊个个都是膘圆肥胖,因他深谙羊的习性,啥草羊能吃,啥草有毒性,他一眼就能认得出来。羊若有病他从来不请兽医诊疗灌汤,往往是手里一根铜针,或扎羊嘴,或刺羊脖,或扎羊舌,或扎羊耳,针扎之处汅血一放,那病恹恹的羔羊便活蹦乱跳“咩咩”乱叫。因此,近村邻里只要羔羊病笃都或用车来,或用筐抬来让他医治,他铜针一扎便手到病除,邻里都称他羊神仙。宋来头与羊相依相伴,几年来倒是靠卖羊毛,卖羊肉发了羊财。到了三十岁那年才娶了邻村的杨寡妇为妻,当年生下一子,农村人都以名子丑名怪以求孩子无病无疴,肥胖健壮,所以起名叫孬。自孩子生下以后杨氏奶不足,这婴儿就是喝着羊奶长大的,真可谓虎实健壮,活似一个乱蹦乱跳,攀崖越沟的小羊羔。老夫妻望着这老生子,心里甚是欢喜,任性娇惯养成了这孩子的坏习气,不仅常与邻里孩童斗殴惹事,就连宋来头放羊回来也指着宋来头的头说:“老羊倌,让我骑骑你。”有时来头跑了半天实在累了,放下那红缨撵羊棍想稍憩片刻。还没答应,那杨寡妇便眼瞪吼着母羊腔大声说道:“还不趴下让孩子骑骑?若不是老娘给你生下这小羊羔,怕你龟孙那守着那群母羊听羊叫。”宋来头听到杨寡妇这一番训斥,心想是理,便不顾劳累趴在地上。那孩子便跨在来头身上,挥着撵羊棍“得喔”地撵叫着。宋来头一圈又一圈地爬着,脸上流出了汗,杨寡妇一阵又一阵地笑着,夸孩子真聪明,那群啃了一下午草的羊群“咩咩”乱叫着,盼着喝水解渴。
这天宋国邱走进了宋来头的院内。
他看到孩子把来头当马骑,说道:“这孩子真不懂礼,你爹都放了一晌羊,咋还骑着你爹满院跑。”并对爬在地上的来头说:“来头,这样娇惯孩子是害孩子呀。”
杨寡妇见宋国邱这么说她孩子,横眉一瞪说:“俺的孩子俺当家,又不是骑
你啦。”
宋国邱一听这话本想发火,可他知道这个泼妇惹不起,便强咽怒气说:“哎,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谁是狗呀,谁是狗呀?”杨寡妇不知这句话的来历,以为是骂她的,疯狗似的冲了过来。
宋来头知道这女人的泼辣劲,急忙从地上爬起来,不料把骑在身上的儿子摔了个仰八叉,这孩子被摔得“哇哇”大哭起来。
杨寡妇顾不得与宋国邱争吵,急忙把孩子扶起来,拍打着孩子身上的土,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宋来头从地上爬起来,拍着身上的土说:“国邱哥,怪我家教不好,别跟她女人一般见识呀。”宋来头替杨寡妇打着圆场,又问道:“国邱哥找我有事吗?”
宋国邱受了一肚子窝囊气,本想扭头就走,可想到地里的芝麻苗长的旺势,该施肥助长了,咽下一口闷气说道:“俺种那几亩芝麻苗势长的不赖,想趁这快下雨了施遍肥,想今年腊月靠这些芝麻做灶糖呀。”
宋来头说:“你是说要羊粪吧?”
宋国邱说:“是。”
宋来头说:“那就让守法、守道来用小车推吧,反正我也该起圈了。你也知道这羊呀喜干不喜湿,羊圈不垫干土呀,这羊呀肯生病。”
杨寡妇听说是要她家的羊粪,没好气地说:“白推走没门儿,那垫羊圈的干土是俺一锨锨地晒干的,要推羊粪给钱。”
宋国邱心平气和地说:“我没说白推呀,多少钱一车说个数吧?”
宋来头见老婆说出来了,又不敢说不,于是说道:“随便吧,反正俺要推出去一来没时间,二来没地方堆呀。”
杨寡妇接上道:“啥没地方堆,俺娘也种有地,上羊粪地有劲谁不知道?”
宋来头接上说:“孩子他姥姥家距这二三十里,能推这羊粪吗?”
杨寡妇一拤腰大声说道:“二三十里咋啦,俺用篮㧟也要把这羊粪㧟到俺娘家。”
国邱知道杨寡妇说的是赌气话,便说道:“多少钱一车就说个数吧。”
杨寡妇伸了两个指头。
国邱问道:“二文钱一车?”
杨寡妇说:“就这定了,嫌贵俺就㧟到娘家。”
宋来头一听这钱有点过分,便对宋国邱说:“他大伯,让守法、守道来推吧。给几个是几个,要不等冬上做麻糖了,就给孬孩点麻糖吃也行。”
那宋孬一听吃麻糖,便嚷叫着:“我要吃麻糖,我要麻糖。”
听着孩子哭叫着要吃麻糖,杨寡妇就没再说要钱了。
宋国邱听了宋来头这话,便满口答应道:“那也好,等到腊月做麻糖,保管让孩子随便吃个够。”
宋来头接上说:“国邱哥,听说你家要盖楼?”
宋国邱摇摇头:“那还是没影儿的事呀,盖楼那要多少银两呀!”
“俺也要盖楼,俺也要盖楼。”宋孬又哭着叫道。
杨寡妇急忙劝道:“别哭,等天上下榆钱了,娘多给你拾点盖楼。”
“娘,天下就会下钱吗?”宋孬问。
宋来头笑着说:“那等鸡子扎牙,骡子生驹了吧。”
“娘,鸡子扎牙,骡子啥时候会生驹呀?”宋孬问杨寡妇。
杨寡妇笑了:“就是你爹生孩子。”
宋国邱听到这话,心里暗暗叹息道:“这真是苟不教,性乃迁呀。”
这正是:
老来得子喜盈盈,生而不教横祸生。
虽有金银据万贯,惹是生非一刻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张居正一听这是明里在李太后面前考臣的学识,但张居正耍了个心眼,说道:“皇上所问之事仍宫廷间移文方式,冯公公在司礼监多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把此题推给冯保,是在太后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识。
冯保一听就明,两眼一眯笑着答道:“老奴虽在司礼监呆了多年,办的都是具体的事情,哪道折该怎么批,外头有内阁的票拟,上头有皇上的旨意,司礼监只是看样批。皇上所问之事,奴才不懂。张先生学问深厚,便请皇上亲自请教张先生吧。”冯保这话一讲,便显出是滑头的言词。
朱翊钧看了一下张居正说道:“方才朕提的问题,就请先生快快回答。”
张居正看了一下李太后,李太后悦心示意,又看了一下冯保,冯保似乎是想躲到一边看笑话。张居正胸有成竹,正襟肃坐,然后说道:“皇上在各类奏章批复或者御判文章,虽总称圣旨,但因体裁不同,大略可分十类:一曰诏,二曰诰,三早制,四曰赋,五曰册文,六曰谕,七曰书,八曰符,九曰令,十曰檄。至于政府各衙门所上奏本,体制亦分十类:一曰题,二曰奏启,三曰表笺,四曰讲章,五曰书状,六曰文册,七曰揭帖,八曰会议,九曰露布,十曰泽。”接下来,张居正就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各十种文体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每种文体的法式、对象及作用都引经据典,由浅及深剖析明白。张居正一番话更使李太后宽心快慰,感到有这样渊博的人做首辅辅助朝政,更具放心,心中欲做之事更为得意。
冯保一听张居正这番言讲更信服张居正的文略过人,才识宽广,施政助帝更是严嵩、高拱所不及。
朱翊钧听了张居正之教更感到张居正用心良苦,虽施严利但也是一片忠臣之心。
这时冯保倒真乖巧,巧言说道:“万岁爷,该歇会了。”
朱翊钧看着母后惬意悦心的神情,又看看张居正正襟肃然的神态,心中那疑团慢慢消散开来,于是说道:“看茶。”
立刻就有几位小内侍抬了四桌茶点上来,君臣四人一人一桌。张居正面前的小桌上摆了三五种饮品和十几种茶点,他只喝了一点银耳汤,吃了一块点心便漱口了。
朱翊钧一心贪玩,胡乱吃了一点就对冯保说:“大伴,陪我到外面走走。”
冯保不敢怠慢,随口说道:“奴才遵旨。”说着便扶着朱翊钧走出东阁门。
就在张居正慢慢品尝茶点的时候,细心的李太后暗暗看到张居正特别细心,吃的时候一只手始终按着下巴上的络长须,以防胡须沾上碎屑。咀嚼的时候也不发出任何声响,只是慢吞细咽,一派斯文之举。这难免让李太后想起自己的夫君隆庆皇帝,每次用膳,胡须上都难免沾上食物的碎末和汤水,要是碰上合胃口的饭菜,吃起来声音很大,样子难看。两相比较,一种爱慕之心在太后心中怦然而动。
朱翊钧和冯保走出之后。
李太后对张居正说:“先生怎么不吃了?”
张居正说:“谢太后,臣已用好了。”
李太后指了指自己桌上的一碟点心说:“这是先帝在世时最喜欢吃的蜜制罗汉果,张先生不防品尝几颗。”说罢用纤纤玉手温情地递了过去。
张居正恭手接住,欲要放进嘴中,忽然又放回到碟子里。
“怎么了?”李太后问。
张居正长叹一声,说道:“先帝与下臣有千古不移的君臣之道,他既龙驾大行,吃不成他本生最爱吃的罗汉果,下臣又哪里吞咽得下。”
张居正说着喉头发哽,敛眉唏嘘。
李太后大为感动,晶莹的泪花在眼里打转,她用丝绢手帕抹了一把眼角,让小内传唤宫女道:“传庄妃进宫。”
原来后宫宫女很多,宫女被皇帝御幸后便获得妃子的名号,进入皇帝嫔妃的行列。嫔妃中分贵妃、淑妃、宁妃、贤妃、恭妃、宸妃、康妃、庄妃、裕妃。贵妃为妃子中地位最高的,皇帝登基后即为太后。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灯笼,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缷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便传令其他各宫均缷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灯笼,明晚再重新挂上,亟盼皇上能御临陪寝。有宫词道:“参于鼻观气非清,脉脉遗芳媚寝情,雨迹云踪易牵引,莫容轻露上空明。”就道出了妃子们临幸缷寝的宠期之情。这隆庆皇帝本来就是个短命皇帝,继承皇位只有六年。三十六岁就驾崩归天,宫内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他怎能都临幸陪寝。隆庆皇帝在位时,有的妃子一生就没见过皇帝尊容。再说这选进宫内的妃子不但有沉鱼落雁之貌,还有琴棋书画之才,在皇帝临幸时,吹拉弹唱能搏得龙颜大悦,云雨之欢方能尽兴所致。
话说这李太后让宫女唤这庄妃貌美赛西施,才华似文姬,可叹入宫以来未能一次与隆庆床第之欢。李太后常到她的宫内,听其抱琴吟唱如行云流水,观其作画藕莲蓬开,蝉翼振翅,栩栩如生。可叹如此才女销于宫内不得重生。这一日,李太后与乾清宫理朝后闲言碎语中,张居正即兴吟诗:
“落日千山风浩荡,
金戈铁马楚狂人。
虞姬伴我轻生死,
一回执手一阳春”。
李太后听着张居正吟咏这著名霸王别姬一词,心里怦然一动,难怪首辅他一心治理朝政,身边无一相伴的女子为他即兴解闷。于是就想起了庄妃,这庄妃姓余名宓,原本是一位乡村秀才家闺女,因幼年老母辞世,一直是父亲督教长大成人。父亲突病后经人举荐来到宫内做了李太后身边的一个婢女。因太后瞧她那模样俊秀柔靓,文采博古通今,特别是那鱼水丹青真乃活灵活现。李贵妃为了讨好隆庆,便推荐余宓做了妃子,谁知刚入裕绣宫不到半年,还没等隆庆临幸,隆庆就驾崩了。太后怜其是美貌才女,又为了拢络张居正,就把这余宓赐给张居正为妾。当然这是宫中机密之事,宫内众妃怎能知晓。
张居正先是想纳妃岂不是乱了君臣之大忌,但等他看了这余妃之后,按捺不住心猿意马,叩谢太后恩赐。
冯保知道此事后告知太后万万不可把余妃留在宫内,否则朝纲大乱又怎好让张大人辅政。李太后一听果然是理,于是求得张居正想法。张居正举荐潘季驯为河务巡抚,负责治理黄河、淮河水患之疫。当时他就想到把这余妃安排到河南府密县地界。这里距京城近,稍事告假便可前往幽会。太后一听那密县,这妃子又叫余宓,心中大喜,当即下令都察院拨下白银一万两交于潘季驯,说是用作治黄水患之用,实则是为余妃建造府第,张居正令仆人游七督办建府之役。
再说这宋寨国邱家中,几年来,朝中实行“一鞭法”,各种苛捐杂税减了许多,那密县知县太爷亦不敢到他家征粮派银,使得家里有了赢余资财。以守道想法是想盖房以彰显家富,依势不受外人欺负。而守法则不然,说那年碰到现任首辅张大人不过是巧遇,如依仗权势必惹来杀身之祸。对外缄口不言,就连村里人也不知内情。那县太爷又不敢明言直讲,唯恐宋家告知首辅,怪罪下来,就真是吃不完兜着走。兄弟二人各有想法,国邱虽年事逾百但仍治家教子,守法与守道不敢越雷池半步。事农又经做糖坊,日进钱财月累渐丰,家资越来越丰厚起来。
却说宋寨村有一羊倌,姓宋名来头,不善农事,自他父亲那代起就以牧羊为生,传承下来也算羊倌世家。人常说人世七十二行,行行有状元,这状元虽不是红袍披身,桂冠羽羚的文魁之星,倒也是每行的能人榜首。这宋来头放羊亦是这样,他放羊从不拿长柄响鞭,仅是拿一根短棍,棍系着红缨穗,只要打个口哨,一挥那红缨鞭,领群的头羊便知主人之意,到那里寻草觅食。宋来头的羊个个都是膘圆肥胖,因他深谙羊的习性,啥草羊能吃,啥草有毒性,他一眼就能认得出来。羊若有病他从来不请兽医诊疗灌汤,往往是手里一根铜针,或扎羊嘴,或刺羊脖,或扎羊舌,或扎羊耳,针扎之处汅血一放,那病恹恹的羔羊便活蹦乱跳“咩咩”乱叫。因此,近村邻里只要羔羊病笃都或用车来,或用筐抬来让他医治,他铜针一扎便手到病除,邻里都称他羊神仙。宋来头与羊相依相伴,几年来倒是靠卖羊毛,卖羊肉发了羊财。到了三十岁那年才娶了邻村的杨寡妇为妻,当年生下一子,农村人都以名子丑名怪以求孩子无病无疴,肥胖健壮,所以起名叫孬。自孩子生下以后杨氏奶不足,这婴儿就是喝着羊奶长大的,真可谓虎实健壮,活似一个乱蹦乱跳,攀崖越沟的小羊羔。老夫妻望着这老生子,心里甚是欢喜,任性娇惯养成了这孩子的坏习气,不仅常与邻里孩童斗殴惹事,就连宋来头放羊回来也指着宋来头的头说:“老羊倌,让我骑骑你。”有时来头跑了半天实在累了,放下那红缨撵羊棍想稍憩片刻。还没答应,那杨寡妇便眼瞪吼着母羊腔大声说道:“还不趴下让孩子骑骑?若不是老娘给你生下这小羊羔,怕你龟孙那守着那群母羊听羊叫。”宋来头听到杨寡妇这一番训斥,心想是理,便不顾劳累趴在地上。那孩子便跨在来头身上,挥着撵羊棍“得喔”地撵叫着。宋来头一圈又一圈地爬着,脸上流出了汗,杨寡妇一阵又一阵地笑着,夸孩子真聪明,那群啃了一下午草的羊群“咩咩”乱叫着,盼着喝水解渴。
这天宋国邱走进了宋来头的院内。
他看到孩子把来头当马骑,说道:“这孩子真不懂礼,你爹都放了一晌羊,咋还骑着你爹满院跑。”并对爬在地上的来头说:“来头,这样娇惯孩子是害孩子呀。”
杨寡妇见宋国邱这么说她孩子,横眉一瞪说:“俺的孩子俺当家,又不是骑
你啦。”
宋国邱一听这话本想发火,可他知道这个泼妇惹不起,便强咽怒气说:“哎,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谁是狗呀,谁是狗呀?”杨寡妇不知这句话的来历,以为是骂她的,疯狗似的冲了过来。
宋来头知道这女人的泼辣劲,急忙从地上爬起来,不料把骑在身上的儿子摔了个仰八叉,这孩子被摔得“哇哇”大哭起来。
杨寡妇顾不得与宋国邱争吵,急忙把孩子扶起来,拍打着孩子身上的土,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宋来头从地上爬起来,拍着身上的土说:“国邱哥,怪我家教不好,别跟她女人一般见识呀。”宋来头替杨寡妇打着圆场,又问道:“国邱哥找我有事吗?”
宋国邱受了一肚子窝囊气,本想扭头就走,可想到地里的芝麻苗长的旺势,该施肥助长了,咽下一口闷气说道:“俺种那几亩芝麻苗势长的不赖,想趁这快下雨了施遍肥,想今年腊月靠这些芝麻做灶糖呀。”
宋来头说:“你是说要羊粪吧?”
宋国邱说:“是。”
宋来头说:“那就让守法、守道来用小车推吧,反正我也该起圈了。你也知道这羊呀喜干不喜湿,羊圈不垫干土呀,这羊呀肯生病。”
杨寡妇听说是要她家的羊粪,没好气地说:“白推走没门儿,那垫羊圈的干土是俺一锨锨地晒干的,要推羊粪给钱。”
宋国邱心平气和地说:“我没说白推呀,多少钱一车说个数吧?”
宋来头见老婆说出来了,又不敢说不,于是说道:“随便吧,反正俺要推出去一来没时间,二来没地方堆呀。”
杨寡妇接上道:“啥没地方堆,俺娘也种有地,上羊粪地有劲谁不知道?”
宋来头接上说:“孩子他姥姥家距这二三十里,能推这羊粪吗?”
杨寡妇一拤腰大声说道:“二三十里咋啦,俺用篮㧟也要把这羊粪㧟到俺娘家。”
国邱知道杨寡妇说的是赌气话,便说道:“多少钱一车就说个数吧。”
杨寡妇伸了两个指头。
国邱问道:“二文钱一车?”
杨寡妇说:“就这定了,嫌贵俺就㧟到娘家。”
宋来头一听这钱有点过分,便对宋国邱说:“他大伯,让守法、守道来推吧。给几个是几个,要不等冬上做麻糖了,就给孬孩点麻糖吃也行。”
那宋孬一听吃麻糖,便嚷叫着:“我要吃麻糖,我要麻糖。”
听着孩子哭叫着要吃麻糖,杨寡妇就没再说要钱了。
宋国邱听了宋来头这话,便满口答应道:“那也好,等到腊月做麻糖,保管让孩子随便吃个够。”
宋来头接上说:“国邱哥,听说你家要盖楼?”
宋国邱摇摇头:“那还是没影儿的事呀,盖楼那要多少银两呀!”
“俺也要盖楼,俺也要盖楼。”宋孬又哭着叫道。
杨寡妇急忙劝道:“别哭,等天上下榆钱了,娘多给你拾点盖楼。”
“娘,天下就会下钱吗?”宋孬问。
宋来头笑着说:“那等鸡子扎牙,骡子生驹了吧。”
“娘,鸡子扎牙,骡子啥时候会生驹呀?”宋孬问杨寡妇。
杨寡妇笑了:“就是你爹生孩子。”
宋国邱听到这话,心里暗暗叹息道:“这真是苟不教,性乃迁呀。”
这正是:
老来得子喜盈盈,生而不教横祸生。
虽有金银据万贯,惹是生非一刻倾。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