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张居正私访过宋寨 宋守道谑语误成真(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却说宋国邱和守法正在锄地,忽见官道上跑来一辆轿车,又见车上下来一人和守法说着些什么,又见两个衙役赶来,以为是守道又惹出什么事了。这守道虽说年方十七,但长的人高马大,气爽力壮,爱打抱不平,在村子里也是有名的侠义之人,狐朋狗友倒结了一帮弟兄,那是一人有事众人相助,是个惹不起的主儿。国邱和守法见守道惹事了,丢下手中的锄头急忙跑了过来。
就在这时,有个衙役认出宋国邱,便对他说道:“你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老子问你要那税赋已是第三次,事不过三,你是给银文呢,还是把你家这俩小子带走一个?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另一个衙役说:“你家做麻糖在全县方圆几十里都有名,你装啥苦穷呀,难道你敢抗交皇上的税赋不成?”
“交钱没有,要人一个,有种就把我带走吧。”守道见这衙役这么凶狠地对爹说话,便豁出去了说道。
宋国邱急忙说:“两位军爷,有事慢慢说。去年冬上卖糖是赚了几个钱,光交税都用了一多半,剩下一点钱吧,俺本家大爷病了又让他拿去了,缓些时再交行吗?”
那认得宋国邱的衙役说:“不行,不行,老子脚跑肿了,鞋磨烂啦,不交钱就带人!”说着就从腰里掏出法绳。
张居正伸手拦住掏出法绳的衙役说:“慢着,这位大哥所欠税赋我给他付了,不过你要逐一说出税赋的名称、数额来。”
衙役一听有人代交税赋,不再思考什么,竹筒倒豆子一下就要说出来。
张居正对游七说:“取笔墨纸砚来。”
游七心里明白这密县知县倒霉的时候到了,就急忙回到车上取来笔墨纸砚。
那衙役一一说着,张居正一一记着。衙役说罢,张居正记好。修书一封让衙役转交密县知县,并把需交税银足额交够,末了还要两差役在所说的税赋文书上写名画押。这一签字画押两衙役方知惹了大祸,但为时已晚。他们便急忙回到密县县衙禀报此事,这是后事暂且不说。
那衙役走后,张居正便与宋国邱攀谈起来,宋国邱如实说各类税赋繁多,百姓残遭负重,民忿四起,怨声载道。张居正一一细听默记于心。突然国邱感到此人言谈话语句句知礼温心,便想问其根由。
张居正笑了笑说:“大哥不必担心,鄙人一介乡民,莫须惊异。”
谁知那仆人想借张居正抬高自己,便对宋国邱说道:“此乃张大人,是当朝翰林院新科进士,此次回乡养病,顺便体察民情。”
宋国邱闻听此言,惊出一身冷汗。方才那一番话中大有杀身之辞,急忙跪下言称:“贱民有罪,贱民有罪。”
张居正急忙扶起说:“当今朝廷奸佞弄权欺骗皇上,漫说是百姓,就是我们这些在翰林为官的人,奸佞严嵩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奏言。此次回乡也是体察民情民意,如有时机启奏皇上得知,宽赦百姓劳役之苦。”张居正一番热情语言说得宋国邱心惊顿消,温暖随至。
张居正轻言慢语与宋国邱谈的体贴入微,谈话间举目四周,见这地四面是丘,犹如一个元宝低洼之处,一条溪水环元宝低洼之处流过,气呈祥灵秀瑞霭,有股圣景宝地之感,手捻胡须嗟叹道:“居正告老,除江陵唯此地矣。”
宋国邱送张居正上车,张居正说:“大哥留步,居正若有缘会来见大哥。”
宋国邱此时已无拘束,说道:“张大人,若能再路过此地,小民一定特制麻糖送大人品尝。”
张居正在车上拱手作揖行礼:“一定,一定。”
翌日一早,宋国邱带着儿守法、守道照样在谷田里锄地。国邱对守道说若不是昨天遇见好心贵人必有大祸一场,以后做事别再由着性子来,咱大宋家以德治家,以仁承祖,以孝敬老,此家风祖训万万不可丢掉。
“爹,种地就种地呗,讲那些干啥?您老说盖楼,都几辈人了,连楼是啥样俺还没见过呀。”守道又嘟哝着说。
“守道,就你这样爱惹是生非,盖了楼也让你惹丢了。”国邱见儿子又强嘴大声说道。
“爹,您看那官道上一乘小轿停咱地头了。”守法突然见一乘二人抬小轿停在地头急忙惊叫道。
“宋大哥,您过来一下,知县大人来看您啦。”就在国邱对那轿子发愣不解的时候,地头上传来昨天那衙役的呼喊声。
宋国邱不敢怠慢,扔下锄头快步走了过去,守法、守道也跟了过去。
宋国邱刚走到地头,从轿子里走出来,身着县太爷官服的知县便行拱手作揖礼说:“本人不知您与张居正张大人有亲缘,昨日差役所讨税赋如数归还,以后还望您在张大人面前美言几句,昨天差役有所得罪,还望您海涵海涵。”
宋国邱不知所然,如置云雾之中。
宋守道接过那纹银说道:“那张大人是俺家老亲戚,这次回江陵特来看看俺爹,他还说过几年还回来看俺。”宋守道刁钻古怪,借题发挥说得淋漓尽致。
知县听说这话连连声称是。
宋家自此后就出了名。
话说嘉靖二十四年(1545),家住山西府一个叫李伟的人出身贫困家庭,由于生活所迫移民到了京城。李伟有一女儿名叫李定,女儿年幼的时候生活穷困到了极点,李伟夫妇为了让孩子有条生路有口饭吃,无奈将小女送到裕王府做了婢女。女大十八变,没过几年,这孩子就如出水芙蓉般出落成绝色美女,不久便被裕王宠幸。后来生下一个孩子叫朱翊钧。隆庆六年(1572)六月,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就驾崩归天。年仅十岁朱翊钧在母后李定的扶持下即登皇位,年号万历,庙号神宗。
新皇帝继位后,李贵妃就成了李太后。当时万历年幼,李太后寻思靠谁扶持皇帝重振朝纲。
却说张居正借养病为名回故乡江陵三年中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夫,亲临田地耕耘,家境本就贫寒的张居正在农桑耕耘劳作中亲身体会到了农夫的疾苦和饥寒,因此写下了名篇《荆州府题名》,文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恻然心动,志在重返政坛。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三年的休养生息,使他在民间亲临的生活中苦闷思索日渐成熟,在政治风浪中,获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混迹,相机而动”的启迪。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谕德,深谋远虑的徐阶深知张居正他这位得意门生三年返乡做了些什么,于是倾力举荐他为裕王朱载后的侍讲侍读,也就是朱翊钧的父亲。此时的贵妃李定见张居正一表人材,文博识广,深谋熟虑,特别他那飘然的胡须若如仙风,心中暗喜,但讳于宫廷君臣之礼不便言表。徐阶举荐张居正做的谕德侍讲侍读,这本是个虚衔,但徐阶知道裕王很可能继承王位,侍裕王邸侍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王身边期间,张居正深得裕王赏识。嘉靖四十五年张居正就执掌了翰林院事。入阁以后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自鸣得意。这时的朝政内则土地兼并,农夫无地可种流民四散,草泽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犯中原,制造了“庚戍之变”。南方土司争夺权力,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扰乱沿海,民不聊生。更让张居正担心的是内阁内部权力斗争日益白热化。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徐阶接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协力只谋朝政,纠正了世宗时期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但不久徐阶终因年迈多病而被迫归田,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张居正曾是高拱的知己,后发生嫌隙。高拱又和权宦冯保不和。隆庆六年,穆宗病殁,神宗即万历皇帝继位。李太后想启用张居正,就暗中操作,以高拱“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告老还乡,回到原藉河南府新郑县。就这样张居正接任首辅,与李太后、冯保形成“铁三角”扶助幼主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治理朝政。
张居正接任首辅后重整朝纲,整饬吏治,富兵强国,特别是委任戚继光为抵御沿海倭寇的领兵大元帅,抵御外患;委任著名水利官潘季驯修治黄、淮水害;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层层考试,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虽谆谆,而下之听者恒貌貌”,上令下不达,貌似朝纲之风即除。施行勤俭节支,就连万历皇帝的费用也节之又减。他还廉洁律己,其父生日,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吩咐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家祝寿。他写过一偈自律自己,“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对农民税赋实行“一鞭法”,即是各种税赋集中在一起交纳,在全国推广,改变了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宥史的舞弊,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夫有较多时间事农富家。
张居正辅助万历既是师傅又朝臣,冯保辅助万历既助起居又严管大内,李太后历规教子,如此三人历政,使万历年间朝纲肃严,百姓称道。
再说宋寨国邱家事。
密县知县自张居正为国邱家垫税赋一事后对宋家另眼看待,不但力差之役不再摊派,就是税赋也是按规就章不敢多收。这苛捐杂税减了许多,使宋家家资节余有了积蓄起来。
国邱教育两个孩子节俭持家,勤耕于田,家景慢慢好了起来。
守法与守道亦先后娶亲,守法娶亲生子有二,长子名龙,次子名海。守道娶亲生子有三,长子名楷,次子名榆,三子名松。此时已是宋氏移民支脉八世了。
此时万历三年(1575年),自万历皇帝对税赋实行“一鞭制”后,农夫赋税乱七八糟地减了许多,百姓亦称赞当今皇上虽年幼执政,但利于农,即获万民称颂。又怎知其背后太后李定、首辅张居正、大内冯保所付出的劳辛呕心之苦。
一日,年逾半百的密县知县乘着小轿来到宋寨专门拜访宋国邱,此时国邱亦年过半百,加之劳作家事已苍老许多,鬃发斑白,满脸皱纹,就连说话也不像先前那么便利熟口了。
衙役传呼县太爷到访,守道忙扶父亲从卧床上坐起。国邱毕恭毕敬地问道:“县太爷大人来到小民草舍有啥差役,小民一定按律施役。”
县太爷恭敬地笑了笑:“你家那远亲乃当今首畏大人,辅助幼主治理朝政,本官前来垂询家中可有需本官劳作之事,本官一定效力,决不推辞。”
老眼昏花的国邱一听是这事一下目瞪口呆,不如如何是好。
守道见爹无话应对,随口说道:“俺那老亲戚久没来过,可能是太忙吧,俺是种地的,以种地为生,啥事也没有,就不敢麻烦县太爷大人了。”守道知道那次随机应变只不过是年幼无知随便说出的话语,如今县太爷说那张大人官居首辅,岂敢说些什么,如若再蒙骗下去,岂不是带来杀头之罪。于是不敢强求什么,只得以话搪塞。
县太爷听了之言,喃喃自语道:“难怪朝臣颂赞张首辅,张大人就连远亲都这样自律,本官岂敢再舞弊枉法。”
当然守道把县太爷这话权作听似天书,当朝内之事,他一介平民又怎能知晓内幕。
这正是:
居正回故察民情,巧遇污吏暴赋征。
守道一言戏谑语怎,奈知县误真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就在这时,有个衙役认出宋国邱,便对他说道:“你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老子问你要那税赋已是第三次,事不过三,你是给银文呢,还是把你家这俩小子带走一个?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另一个衙役说:“你家做麻糖在全县方圆几十里都有名,你装啥苦穷呀,难道你敢抗交皇上的税赋不成?”
“交钱没有,要人一个,有种就把我带走吧。”守道见这衙役这么凶狠地对爹说话,便豁出去了说道。
宋国邱急忙说:“两位军爷,有事慢慢说。去年冬上卖糖是赚了几个钱,光交税都用了一多半,剩下一点钱吧,俺本家大爷病了又让他拿去了,缓些时再交行吗?”
那认得宋国邱的衙役说:“不行,不行,老子脚跑肿了,鞋磨烂啦,不交钱就带人!”说着就从腰里掏出法绳。
张居正伸手拦住掏出法绳的衙役说:“慢着,这位大哥所欠税赋我给他付了,不过你要逐一说出税赋的名称、数额来。”
衙役一听有人代交税赋,不再思考什么,竹筒倒豆子一下就要说出来。
张居正对游七说:“取笔墨纸砚来。”
游七心里明白这密县知县倒霉的时候到了,就急忙回到车上取来笔墨纸砚。
那衙役一一说着,张居正一一记着。衙役说罢,张居正记好。修书一封让衙役转交密县知县,并把需交税银足额交够,末了还要两差役在所说的税赋文书上写名画押。这一签字画押两衙役方知惹了大祸,但为时已晚。他们便急忙回到密县县衙禀报此事,这是后事暂且不说。
那衙役走后,张居正便与宋国邱攀谈起来,宋国邱如实说各类税赋繁多,百姓残遭负重,民忿四起,怨声载道。张居正一一细听默记于心。突然国邱感到此人言谈话语句句知礼温心,便想问其根由。
张居正笑了笑说:“大哥不必担心,鄙人一介乡民,莫须惊异。”
谁知那仆人想借张居正抬高自己,便对宋国邱说道:“此乃张大人,是当朝翰林院新科进士,此次回乡养病,顺便体察民情。”
宋国邱闻听此言,惊出一身冷汗。方才那一番话中大有杀身之辞,急忙跪下言称:“贱民有罪,贱民有罪。”
张居正急忙扶起说:“当今朝廷奸佞弄权欺骗皇上,漫说是百姓,就是我们这些在翰林为官的人,奸佞严嵩也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奏言。此次回乡也是体察民情民意,如有时机启奏皇上得知,宽赦百姓劳役之苦。”张居正一番热情语言说得宋国邱心惊顿消,温暖随至。
张居正轻言慢语与宋国邱谈的体贴入微,谈话间举目四周,见这地四面是丘,犹如一个元宝低洼之处,一条溪水环元宝低洼之处流过,气呈祥灵秀瑞霭,有股圣景宝地之感,手捻胡须嗟叹道:“居正告老,除江陵唯此地矣。”
宋国邱送张居正上车,张居正说:“大哥留步,居正若有缘会来见大哥。”
宋国邱此时已无拘束,说道:“张大人,若能再路过此地,小民一定特制麻糖送大人品尝。”
张居正在车上拱手作揖行礼:“一定,一定。”
翌日一早,宋国邱带着儿守法、守道照样在谷田里锄地。国邱对守道说若不是昨天遇见好心贵人必有大祸一场,以后做事别再由着性子来,咱大宋家以德治家,以仁承祖,以孝敬老,此家风祖训万万不可丢掉。
“爹,种地就种地呗,讲那些干啥?您老说盖楼,都几辈人了,连楼是啥样俺还没见过呀。”守道又嘟哝着说。
“守道,就你这样爱惹是生非,盖了楼也让你惹丢了。”国邱见儿子又强嘴大声说道。
“爹,您看那官道上一乘小轿停咱地头了。”守法突然见一乘二人抬小轿停在地头急忙惊叫道。
“宋大哥,您过来一下,知县大人来看您啦。”就在国邱对那轿子发愣不解的时候,地头上传来昨天那衙役的呼喊声。
宋国邱不敢怠慢,扔下锄头快步走了过去,守法、守道也跟了过去。
宋国邱刚走到地头,从轿子里走出来,身着县太爷官服的知县便行拱手作揖礼说:“本人不知您与张居正张大人有亲缘,昨日差役所讨税赋如数归还,以后还望您在张大人面前美言几句,昨天差役有所得罪,还望您海涵海涵。”
宋国邱不知所然,如置云雾之中。
宋守道接过那纹银说道:“那张大人是俺家老亲戚,这次回江陵特来看看俺爹,他还说过几年还回来看俺。”宋守道刁钻古怪,借题发挥说得淋漓尽致。
知县听说这话连连声称是。
宋家自此后就出了名。
话说嘉靖二十四年(1545),家住山西府一个叫李伟的人出身贫困家庭,由于生活所迫移民到了京城。李伟有一女儿名叫李定,女儿年幼的时候生活穷困到了极点,李伟夫妇为了让孩子有条生路有口饭吃,无奈将小女送到裕王府做了婢女。女大十八变,没过几年,这孩子就如出水芙蓉般出落成绝色美女,不久便被裕王宠幸。后来生下一个孩子叫朱翊钧。隆庆六年(1572)六月,三十六岁的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就驾崩归天。年仅十岁朱翊钧在母后李定的扶持下即登皇位,年号万历,庙号神宗。
新皇帝继位后,李贵妃就成了李太后。当时万历年幼,李太后寻思靠谁扶持皇帝重振朝纲。
却说张居正借养病为名回故乡江陵三年中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夫,亲临田地耕耘,家境本就贫寒的张居正在农桑耕耘劳作中亲身体会到了农夫的疾苦和饥寒,因此写下了名篇《荆州府题名》,文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恻然心动,志在重返政坛。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三年的休养生息,使他在民间亲临的生活中苦闷思索日渐成熟,在政治风浪中,获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混迹,相机而动”的启迪。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进宫右春坊右谕德,深谋远虑的徐阶深知张居正他这位得意门生三年返乡做了些什么,于是倾力举荐他为裕王朱载后的侍讲侍读,也就是朱翊钧的父亲。此时的贵妃李定见张居正一表人材,文博识广,深谋熟虑,特别他那飘然的胡须若如仙风,心中暗喜,但讳于宫廷君臣之礼不便言表。徐阶举荐张居正做的谕德侍讲侍读,这本是个虚衔,但徐阶知道裕王很可能继承王位,侍裕王邸侍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王身边期间,张居正深得裕王赏识。嘉靖四十五年张居正就执掌了翰林院事。入阁以后张居正并没有为个人的升迁而自鸣得意。这时的朝政内则土地兼并,农夫无地可种流民四散,草泽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外则北方鞑靼进犯中原,制造了“庚戍之变”。南方土司争夺权力,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扰乱沿海,民不聊生。更让张居正担心的是内阁内部权力斗争日益白热化。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徐阶接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协力只谋朝政,纠正了世宗时期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官职,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但不久徐阶终因年迈多病而被迫归田,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张居正曾是高拱的知己,后发生嫌隙。高拱又和权宦冯保不和。隆庆六年,穆宗病殁,神宗即万历皇帝继位。李太后想启用张居正,就暗中操作,以高拱“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告老还乡,回到原藉河南府新郑县。就这样张居正接任首辅,与李太后、冯保形成“铁三角”扶助幼主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治理朝政。
张居正接任首辅后重整朝纲,整饬吏治,富兵强国,特别是委任戚继光为抵御沿海倭寇的领兵大元帅,抵御外患;委任著名水利官潘季驯修治黄、淮水害;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层层考试,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虽谆谆,而下之听者恒貌貌”,上令下不达,貌似朝纲之风即除。施行勤俭节支,就连万历皇帝的费用也节之又减。他还廉洁律己,其父生日,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吩咐仆人带着寿礼,骑驴回家祝寿。他写过一偈自律自己,“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他对农民税赋实行“一鞭法”,即是各种税赋集中在一起交纳,在全国推广,改变了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宥史的舞弊,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农夫有较多时间事农富家。
张居正辅助万历既是师傅又朝臣,冯保辅助万历既助起居又严管大内,李太后历规教子,如此三人历政,使万历年间朝纲肃严,百姓称道。
再说宋寨国邱家事。
密县知县自张居正为国邱家垫税赋一事后对宋家另眼看待,不但力差之役不再摊派,就是税赋也是按规就章不敢多收。这苛捐杂税减了许多,使宋家家资节余有了积蓄起来。
国邱教育两个孩子节俭持家,勤耕于田,家景慢慢好了起来。
守法与守道亦先后娶亲,守法娶亲生子有二,长子名龙,次子名海。守道娶亲生子有三,长子名楷,次子名榆,三子名松。此时已是宋氏移民支脉八世了。
此时万历三年(1575年),自万历皇帝对税赋实行“一鞭制”后,农夫赋税乱七八糟地减了许多,百姓亦称赞当今皇上虽年幼执政,但利于农,即获万民称颂。又怎知其背后太后李定、首辅张居正、大内冯保所付出的劳辛呕心之苦。
一日,年逾半百的密县知县乘着小轿来到宋寨专门拜访宋国邱,此时国邱亦年过半百,加之劳作家事已苍老许多,鬃发斑白,满脸皱纹,就连说话也不像先前那么便利熟口了。
衙役传呼县太爷到访,守道忙扶父亲从卧床上坐起。国邱毕恭毕敬地问道:“县太爷大人来到小民草舍有啥差役,小民一定按律施役。”
县太爷恭敬地笑了笑:“你家那远亲乃当今首畏大人,辅助幼主治理朝政,本官前来垂询家中可有需本官劳作之事,本官一定效力,决不推辞。”
老眼昏花的国邱一听是这事一下目瞪口呆,不如如何是好。
守道见爹无话应对,随口说道:“俺那老亲戚久没来过,可能是太忙吧,俺是种地的,以种地为生,啥事也没有,就不敢麻烦县太爷大人了。”守道知道那次随机应变只不过是年幼无知随便说出的话语,如今县太爷说那张大人官居首辅,岂敢说些什么,如若再蒙骗下去,岂不是带来杀头之罪。于是不敢强求什么,只得以话搪塞。
县太爷听了之言,喃喃自语道:“难怪朝臣颂赞张首辅,张大人就连远亲都这样自律,本官岂敢再舞弊枉法。”
当然守道把县太爷这话权作听似天书,当朝内之事,他一介平民又怎能知晓内幕。
这正是:
居正回故察民情,巧遇污吏暴赋征。
守道一言戏谑语怎,奈知县误真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2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