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张居正私访过宋寨 宋守道谑语误成真(上)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梦幻楼阁》:
第十一回:张居正私访过宋寨,宋守道谑语误成真
时光荏苒,日月飞流。
话说到了明喜靖四年(1525),在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的一个秀才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此时这婴儿的曾祖父夜做一梦,梦中见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忽见一只小白龟从瓮底浮了上来。这曾祖先认定这小白龟就是小曾孙。信口取了个乳名叫“白圭”,希望他将来能光宗耀祖。
这白圭聪明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深得荆州知州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居正。这一年,居正补府学生。四年才高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又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说“此子将相必有效国之能”,并解下犀带赠予张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抱负,做府尹,做顾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可以赐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有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政,为日后扶助朝政积蓄了薄发的潜能。
明初中央集权,废除丞相,设内阁。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学习的时候,内阁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时任内阁大学士唯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之职,结果夏言获胜,任首辅之职。然严嵩不服,谗言夏言舞弊而被杀。严嵩窃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的斗争,作为新科进士的张居正哪有发言的权力?他冷眼旁观,对朝廷的政治腐败边防废驰焦虑于心。为此,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陈述他的改革主张,然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张居正怀才不遇,再也没有上述过一次奏折。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欲回故乡江陵。
张居正离开京师,只带家什,身着便服,乘一辆清漆罩顶,蓝绸围裹的轿车,沿着官道一路南下而来。
却说宋家,建兴生子名尤,龙生子名纪,纪生子名以平,以平生子名子先,子先生子名国邱。人丁兴旺,已是儿孙成群。
宋家以耕种立业,靠灶糖发家,在密县方圆已有名气。
此时中原通过移民之法已是田无荒芜,地无闲置。由于朝内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种赋税繁杂,使耕民难以承受,加之匪患四起,拦路抢劫,入室盗窃之事时有发生,民怨载道,百姓们重荷难负。
到了宋国邱这支脉系已是自先祖宗宋億德算起的第七世了。国邱有二子,长子守法,次子守道,子孙们秉承祖训勤劳治家,本分做人,又靠祖上传授的制作灶糖、麻糖的秘方把宋家灶糖做的是远近有名,富贵乡里。虽家有节余,但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祖上传下盖大房,盖楼院耀宗光祖的梦想不得实现。每当儿子问起这事,国邱沉闷不语,难以安慰孩儿们的亟盼。这省府到州府,再到县府一层层赋税的盘剥,盖楼之梦何时能现?国邱曾想放弃,可他每每想起祖上那“成功者肯找方法,失败者因赖借口”的遗训便感汗颜,一次次曾想泯灭的楼院梦又一次次燃烧于胸,他暗告自己此生若盖不成楼院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盖楼院”在此时宋億德的后人心里已不是某种物质拥有的希冀,而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信心与精神追求。
想归想,做归做。地里不打粮,家里不存财,什么希冀和欲望都是空话。宋国邱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地打的粮,家里存点财又都被官府的征粮纳税所攫取。这不公平的黑暗世道何时才能拨去浓云见青天。
这日国邱带着守法、守道在地锄谷子,自打做糖的秘方传下后,宋家把谷子作为秋季的主作物了。因为谷子是灶糖、麻糖的主料,自家不种,靠买人家的除去本钱就赚的不多,自家种谷子,自家做灶糖,赚的是血汗钱。
谷子这庄稼是耐旱怕涝,要想长势好就要好肥料,宋国邱本想买头牛马,一来便于耕作,农忙季节省力省时,二来可以积些屎肥,也好喂饱多年不见好肥的薄地。可这些大牲口是张嘴货,农忙时是个好帮手,冬天又是吃崩家,吃草吃料,小户人家又怎能养得起它们。所以国邱几次动了买牲口的念头,但屡次都被这样那样的顾虑所打消。每当他看到守法、守道在地里如牛似马地耕作时,心里对儿子心疼的感痛如针刺心。
当头的烈日把人晒的透不过气来。国邱看到年仅十七八岁的两个孩子抡着大锄在锄二遍的谷子,他停下来用手抹了一把额角的汗说:“守法,你和守道到地头那大槐树下歇一会儿吧,剩下这几垅我自个儿锄完。”
守法停住了锄说:“爹,你去吧,这几垅地我和守道一伸胳膊就锄完了。”
国邱说:“奔大锄可是个细发活,可不能光图快不精心,一大锄下去草掉了谷子也没有了。”
守道看了爹一眼说:“爹,您就放心吧,就锄掉一棵咋啦?这一大块谷子,锄掉一两棵又咋啦,就是多打一穗两穗的还能富了家?”
“守道,你净说些混账话,积砂成丘,积水成河,那麦圈的粮食不是一粒粒积起来的吗?”国邱对守道说。
“爹,您就别说守道了,他才十七岁,这么重的大锄别说砸进这干板地了,就不锄光抡一晌他也受不了。”守法对爹说道。
国邱说:“守道,不是爹说你,守法比你大一岁,你就没他知情达礼,还老惹事,我最怕你惹事,我就操心你,不想干你就走吧。”
这守道倒也倔强,听到这话把大锄往地里一扔扭头就走。
国邱一看守道真的扔了大锄,大声道:“兔崽子,你给我回来!”说着就去追赶守道。
守法知道爹的暴躁脾气,要是抓着守道免不了又要挨几下鞋底子粘屁股的一顿暴打,便急忙拦着爹说:“爹,就别再打守道啦,咱家穷靠种地过日子,人家富人家的孩子像守道那年龄还是跑着看斗蛐蛐,狗咬狗的孩子哪。”
国邱叹了口气:“唉,咱家穷可这税又多,咱祖上说要盖楼那事,我啥时候才能让你们住上啊?”
“爹,您放心,咱楼一定会盖起来的。”守法坚定地说。
“守法,咱靠啥呀?”国邱无奈地说。
“就靠这个。”守法说着脱掉身上被汗水湿透的上衣扔在田地里,抡起大锄玩花似的锄起了地。他边锄边说:“谷子有了好收成,进入腊月间,咱就做麻糖、灶糖,俺用一根根的麻糖垒起一个楼院来。”
宋国邱望着守法那倔强的不服输的劲儿喃喃自语道:“俺大宋家的后代都有这种劲。”
再说守道一气之下走出谷田,见一辆轿车碾压着石子官道“咔咔”而来,那驾车人扬起红缨长鞭把车辕里的红宗大马抽打得“咴咴”嘶鸣,那马蹄踏地腾起尘土,扬起一阵风尘。守道刚踏上官道,这轿车便追身而至,冲着守道撞了上来。
守道躲闪不及,疚手一伸一把拽住马笼头,只见那马前蹄竖立,可守道紧抓笼头不放,那大马嘶叫着停了下来。
那扬鞭催马者见有人敢拦下轿车,急忙跳下驾辕,厉声喝道:“何人大胆,敢拦进士大人的轿座。”
这时从轿车内传来声音:“游七,车行官道,路皆行人,你把车撵得这么快,难免会有马踏撞伤行人之虞,不得无礼。”说话间这轿车乘坐之人便掀开了轿车的车帘。
这个叫游七的仆人急忙走到车门口扶着说话之人下了轿车。
只见这下车之人身着一身蓝色长袍素装,年方不过而立之年,头扎一束蓝色顶巾,印堂明亮,额角饱满,浓眉下一双目光炯炯有神,高耸方正的鼻梁下已蓄须发,下额下那须发下垂,更显得此人的气质与大度。他拨开恶气面对守道的仆人游七,彬彬有礼地对守道说:“小兄弟,鄙人的马车是否撞伤了你?”
守道气乎乎地说:“要不是俺拽着马笼头,这车就从俺身上辗过去了。”
这人谦卑地说:“小弟受惊了,鄙人给你赔礼了。”他转头对那仆人说:“游七,拿些文钱来给这位小弟压惊。”
游七不情愿地走向轿车。
守道听说要给他钱,气乎乎地说:“也没撞着俺,俺不要。”
游七拿了几文钱给守道说:“这是进士大人给你的赏钱,不要不知好歹。”
这人道:“游七,慢得无礼。”又问守道:“鄙人问你农事可忙?税赋可重?家境可苦?”
守道听到这文邹邹的话语,不知所然闭口不声了。
这时从官道对面走来两个衙役装束的人,这两个差役见守道是身农夫装束便问道:“这是宋国邱的地田吗?”
宋守道说:“是。你们是干啥的?”
衙役道:“俺们是密县知府的,催要税赋的。”
这车上下来的人突然问道:“什么税赋?”
这衙役一看此人不凡,但又没着官服,想必是书生而已,于是随口答道:“人丁税,饲养税,修路税,集市税,种植税,反正多啦,十几种呢。”
另一衙役一听这衙役把什么都说了,怕知县知道了怪罪,忙问这车上下来之人:“你是干什么的?问这干啥?”
仆人游七见这衙役专横跋扈,这么蔑视大人,便厉声说:“你们两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你们知道大人是谁吗?”
俩衙役瞪大了眼睛。
游七一看俩衙役愣神了,便大声说:“大人就是当今翰林院新科进士张大人,张居正。”
俩衙役仅在县衙当差,何知朝中之事。听游七这么一说,“哈哈”大笑道:“俺还以为是皇上老爷呢,俺只是当差跑腿的,俺只管挨门逐户收税,俺才不知啥翰林不翰林的,就是皇上老爷来了也挡不住俺纳税收银,这是皇上的事,有本事就改一改不让收呀,省得俺跑断腿磨破嘴,遇到钉子户还得骂俺八辈老祖宗。”
99mk.cc。wap.99mk.cc
第十一回:张居正私访过宋寨,宋守道谑语误成真
时光荏苒,日月飞流。
话说到了明喜靖四年(1525),在湖广荆州府江陵县的一个秀才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此时这婴儿的曾祖父夜做一梦,梦中见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忽见一只小白龟从瓮底浮了上来。这曾祖先认定这小白龟就是小曾孙。信口取了个乳名叫“白圭”,希望他将来能光宗耀祖。
这白圭聪明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白圭报考生员,深得荆州知州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居正。这一年,居正补府学生。四年才高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又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说“此子将相必有效国之能”,并解下犀带赠予张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抱负,做府尹,做顾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
庶吉士是一种见习官员,按例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可以赐修。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有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政,为日后扶助朝政积蓄了薄发的潜能。
明初中央集权,废除丞相,设内阁。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学习的时候,内阁争权,斗争十分激烈,时任内阁大学士唯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之职,结果夏言获胜,任首辅之职。然严嵩不服,谗言夏言舞弊而被杀。严嵩窃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的斗争,作为新科进士的张居正哪有发言的权力?他冷眼旁观,对朝廷的政治腐败边防废驰焦虑于心。为此,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陈述他的改革主张,然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张居正怀才不遇,再也没有上述过一次奏折。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欲回故乡江陵。
张居正离开京师,只带家什,身着便服,乘一辆清漆罩顶,蓝绸围裹的轿车,沿着官道一路南下而来。
却说宋家,建兴生子名尤,龙生子名纪,纪生子名以平,以平生子名子先,子先生子名国邱。人丁兴旺,已是儿孙成群。
宋家以耕种立业,靠灶糖发家,在密县方圆已有名气。
此时中原通过移民之法已是田无荒芜,地无闲置。由于朝内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种赋税繁杂,使耕民难以承受,加之匪患四起,拦路抢劫,入室盗窃之事时有发生,民怨载道,百姓们重荷难负。
到了宋国邱这支脉系已是自先祖宗宋億德算起的第七世了。国邱有二子,长子守法,次子守道,子孙们秉承祖训勤劳治家,本分做人,又靠祖上传授的制作灶糖、麻糖的秘方把宋家灶糖做的是远近有名,富贵乡里。虽家有节余,但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祖上传下盖大房,盖楼院耀宗光祖的梦想不得实现。每当儿子问起这事,国邱沉闷不语,难以安慰孩儿们的亟盼。这省府到州府,再到县府一层层赋税的盘剥,盖楼之梦何时能现?国邱曾想放弃,可他每每想起祖上那“成功者肯找方法,失败者因赖借口”的遗训便感汗颜,一次次曾想泯灭的楼院梦又一次次燃烧于胸,他暗告自己此生若盖不成楼院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盖楼院”在此时宋億德的后人心里已不是某种物质拥有的希冀,而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的信心与精神追求。
想归想,做归做。地里不打粮,家里不存财,什么希冀和欲望都是空话。宋国邱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地打的粮,家里存点财又都被官府的征粮纳税所攫取。这不公平的黑暗世道何时才能拨去浓云见青天。
这日国邱带着守法、守道在地锄谷子,自打做糖的秘方传下后,宋家把谷子作为秋季的主作物了。因为谷子是灶糖、麻糖的主料,自家不种,靠买人家的除去本钱就赚的不多,自家种谷子,自家做灶糖,赚的是血汗钱。
谷子这庄稼是耐旱怕涝,要想长势好就要好肥料,宋国邱本想买头牛马,一来便于耕作,农忙季节省力省时,二来可以积些屎肥,也好喂饱多年不见好肥的薄地。可这些大牲口是张嘴货,农忙时是个好帮手,冬天又是吃崩家,吃草吃料,小户人家又怎能养得起它们。所以国邱几次动了买牲口的念头,但屡次都被这样那样的顾虑所打消。每当他看到守法、守道在地里如牛似马地耕作时,心里对儿子心疼的感痛如针刺心。
当头的烈日把人晒的透不过气来。国邱看到年仅十七八岁的两个孩子抡着大锄在锄二遍的谷子,他停下来用手抹了一把额角的汗说:“守法,你和守道到地头那大槐树下歇一会儿吧,剩下这几垅我自个儿锄完。”
守法停住了锄说:“爹,你去吧,这几垅地我和守道一伸胳膊就锄完了。”
国邱说:“奔大锄可是个细发活,可不能光图快不精心,一大锄下去草掉了谷子也没有了。”
守道看了爹一眼说:“爹,您就放心吧,就锄掉一棵咋啦?这一大块谷子,锄掉一两棵又咋啦,就是多打一穗两穗的还能富了家?”
“守道,你净说些混账话,积砂成丘,积水成河,那麦圈的粮食不是一粒粒积起来的吗?”国邱对守道说。
“爹,您就别说守道了,他才十七岁,这么重的大锄别说砸进这干板地了,就不锄光抡一晌他也受不了。”守法对爹说道。
国邱说:“守道,不是爹说你,守法比你大一岁,你就没他知情达礼,还老惹事,我最怕你惹事,我就操心你,不想干你就走吧。”
这守道倒也倔强,听到这话把大锄往地里一扔扭头就走。
国邱一看守道真的扔了大锄,大声道:“兔崽子,你给我回来!”说着就去追赶守道。
守法知道爹的暴躁脾气,要是抓着守道免不了又要挨几下鞋底子粘屁股的一顿暴打,便急忙拦着爹说:“爹,就别再打守道啦,咱家穷靠种地过日子,人家富人家的孩子像守道那年龄还是跑着看斗蛐蛐,狗咬狗的孩子哪。”
国邱叹了口气:“唉,咱家穷可这税又多,咱祖上说要盖楼那事,我啥时候才能让你们住上啊?”
“爹,您放心,咱楼一定会盖起来的。”守法坚定地说。
“守法,咱靠啥呀?”国邱无奈地说。
“就靠这个。”守法说着脱掉身上被汗水湿透的上衣扔在田地里,抡起大锄玩花似的锄起了地。他边锄边说:“谷子有了好收成,进入腊月间,咱就做麻糖、灶糖,俺用一根根的麻糖垒起一个楼院来。”
宋国邱望着守法那倔强的不服输的劲儿喃喃自语道:“俺大宋家的后代都有这种劲。”
再说守道一气之下走出谷田,见一辆轿车碾压着石子官道“咔咔”而来,那驾车人扬起红缨长鞭把车辕里的红宗大马抽打得“咴咴”嘶鸣,那马蹄踏地腾起尘土,扬起一阵风尘。守道刚踏上官道,这轿车便追身而至,冲着守道撞了上来。
守道躲闪不及,疚手一伸一把拽住马笼头,只见那马前蹄竖立,可守道紧抓笼头不放,那大马嘶叫着停了下来。
那扬鞭催马者见有人敢拦下轿车,急忙跳下驾辕,厉声喝道:“何人大胆,敢拦进士大人的轿座。”
这时从轿车内传来声音:“游七,车行官道,路皆行人,你把车撵得这么快,难免会有马踏撞伤行人之虞,不得无礼。”说话间这轿车乘坐之人便掀开了轿车的车帘。
这个叫游七的仆人急忙走到车门口扶着说话之人下了轿车。
只见这下车之人身着一身蓝色长袍素装,年方不过而立之年,头扎一束蓝色顶巾,印堂明亮,额角饱满,浓眉下一双目光炯炯有神,高耸方正的鼻梁下已蓄须发,下额下那须发下垂,更显得此人的气质与大度。他拨开恶气面对守道的仆人游七,彬彬有礼地对守道说:“小兄弟,鄙人的马车是否撞伤了你?”
守道气乎乎地说:“要不是俺拽着马笼头,这车就从俺身上辗过去了。”
这人谦卑地说:“小弟受惊了,鄙人给你赔礼了。”他转头对那仆人说:“游七,拿些文钱来给这位小弟压惊。”
游七不情愿地走向轿车。
守道听说要给他钱,气乎乎地说:“也没撞着俺,俺不要。”
游七拿了几文钱给守道说:“这是进士大人给你的赏钱,不要不知好歹。”
这人道:“游七,慢得无礼。”又问守道:“鄙人问你农事可忙?税赋可重?家境可苦?”
守道听到这文邹邹的话语,不知所然闭口不声了。
这时从官道对面走来两个衙役装束的人,这两个差役见守道是身农夫装束便问道:“这是宋国邱的地田吗?”
宋守道说:“是。你们是干啥的?”
衙役道:“俺们是密县知府的,催要税赋的。”
这车上下来的人突然问道:“什么税赋?”
这衙役一看此人不凡,但又没着官服,想必是书生而已,于是随口答道:“人丁税,饲养税,修路税,集市税,种植税,反正多啦,十几种呢。”
另一衙役一听这衙役把什么都说了,怕知县知道了怪罪,忙问这车上下来之人:“你是干什么的?问这干啥?”
仆人游七见这衙役专横跋扈,这么蔑视大人,便厉声说:“你们两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你们知道大人是谁吗?”
俩衙役瞪大了眼睛。
游七一看俩衙役愣神了,便大声说:“大人就是当今翰林院新科进士张大人,张居正。”
俩衙役仅在县衙当差,何知朝中之事。听游七这么一说,“哈哈”大笑道:“俺还以为是皇上老爷呢,俺只是当差跑腿的,俺只管挨门逐户收税,俺才不知啥翰林不翰林的,就是皇上老爷来了也挡不住俺纳税收银,这是皇上的事,有本事就改一改不让收呀,省得俺跑断腿磨破嘴,遇到钉子户还得骂俺八辈老祖宗。”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