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梦幻楼阁 > 第十回:祭祖先重回洪洞地 学做糖巧使拜师计(下)

第十回:祭祖先重回洪洞地 学做糖巧使拜师计(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这卖糖的老汉倒也善良,听了建兴的想法“哈哈”一笑说道:“念你是咱山西人的后代,想靠做麻糖养家糊口也不容易呀。这麻糖是现做现卖货就出手的快,要是做了卖不出去,放两天就皮软了,糖上的*被糖融化了就粘成一大块,到时候卖不掉又吃不完,吃多了对肠胃不好。还有啊,这做麻糖多在秋后小冻,进入腊月为最火红的时候。咱这都有腊月二十三小过年祭灶的习惯,河南有这习惯吗?”老汉问道。

    建兴点了点头:“也有这习惯,说是啥灶王爷上天,吃灶糖是啥粘住嘴,不让上天多说话。”

    老汉说:“别信那,那只是说说取个吉利,原因是图个卖灶糖。不过这风俗都几百年啦,冬天做灶糖啊就是天气冷,糖不化。大过年啦,大人小孩都能吃。咱做糖人啊,就是赚个劳苦费,功夫钱,比买谷子强一点。”

    “大叔,这做麻糖还很苦还要功夫吗?”建兴问。

    “怕吃苦,没耐性,你就别干这档子活,赚钱不多,下功夫不小。唉,不给你说了,我看你不是干这个的料,年轻人谁肯下这个苦力气。”卖糖老汉说到这里瞥了建兴一眼,又扬起嗓子叫了起来:“卖糖啦,卖糖啦,洪洞麻糖,山西特产,香酥可口,脆酥可甜。卖糖!卖糖!”

    建兴欲要问些什么,卖糖老汉茬都不理。

    建兴一转眼珠子,走开了。

    卖糖老汉望着建兴走去的背影,嘴里说道:“还想学做麻糖,我一看就不是吃苦耐劳的料。挨了半天嘴一支糖也没卖出去,现在生意难呀。”

    就在这卖粮老汉愁容满面唉声叹气的时候,建兴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炒凉粉,手里夹着两个芝麻烧饼走了过来。他对卖糖老汉说:“大叔,我看你半天水米没沾牙,就吃碗凉粉,吃俩烧饼吧。”

    卖糖老汉听到建兴这话,看到他那真诚劲,愣了愣神:“你不欠我什么东西,就说了两句话就吃你这凉粉,你把我老汉看成是啥啦?说说就说说呗,不吃不吃。”卖糖老汉扬了扬手不耐烦地对建兴说道。

    “俺想拜您为师,这就算徒弟给您的见面礼吧。”建兴真诚地说道。

    卖糖老汉有点愣。

    “师傅,您要是不接这凉粉和烧饼,徒儿俺就给您跪下了。”建兴说着就要双膝跪地。

    卖糖老汉这才看出这年轻人的真情实意,便接过了凉粉和烧饼。

    建兴见师傅接了烧饼,便把两个糖箱上的托盘并放在一个糖箱上,腾出一个糖箱让师傅坐下,然后站在麻糖箱后把刚才师傅说这山西麻糖的特点用《三字》的韵味编了个顺口溜叫卖起来:

    “麻糖酥,麻糖甜,吃在嘴,牙不粘。

    香麻糖,麻糖香,山西米,名西扬。

    吃麻糖,没有渣,还想吃,真得法。

    老大爷,老大嫂,街邻居,邻街坊,

    众乡邻,快尝尝,货很真,价不扬。

    讲诚信,名四方,走大街,串小巷。

    童与叟,生不欺,少不骗,生意小。

    良心钱,若不信,骂心甘,祖秘方,

    代代传……“

    建兴这既有晋味又有豫味的声调,押韵合辙,朗朗上口,让卖糖老汉听得目瞪口呆,又确实招来不少买家,你半斤我八两,不一会儿托盘里的麻糖就卖了个精光。卖粮老汉又从木箱里拿出麻糖装进托盘,建兴担着糖箱换了个地方又叫卖起来,夕阳未坠,卖糖老汉那两箱麻糖便就告空。

    这时建兴对卖糖老汉说:“师傅,您老回家吧,我就住在干店里,等明天您来啦,我还替您卖糖。”

    “住干店?”卖糖老汉问。

    建兴点了点头。

    “住干店弄啥呀?”卖糖老汉说。

    “不住干店我总不能住在那大槐树下吧。”建兴听出师傅的话音,故意说道。

    “还不随我回家?”卖糖老汉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说道。

    建兴说:“师傅,我就不住家了,住干店吧。”

    “你不是要学做麻糖吗?在干店能学吗?”卖糖老汉假装生气地说。

    “师傅,您答应教我学做麻糖啦?”建兴兴奋地说。

    “傻孩子,不答应让你回家干吗?”卖糖老汉笑了。

    建兴听说师傅答应教他做麻糖的手艺,心里乐开了花,挑着空糖箱,跟着师傅回到了卖糖老汉的家。

    就这样一连十几天,白天建兴挑着糖箱随卖糖老汉走街串巷卖麻糖,晚上跟着师傅学做麻糖的手艺,什么大麦芽要看准啦,什么谷子水泡不能过啦,什么芝麻粘糖要去皮啦,如此这般的做糖重要手艺,建兴一一熟记于心。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

    建兴就要回家了,卖糖老汉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做麻糖是个辛苦的活,怕吃苦就甭干这一行,还有心要细,功夫要做到家,要不做坏了就赔了本,砸了牌子,以后人家一看是你做的糖就躲得远远的。”

    建兴连连称是。

    临别时卖糖老汉给建兴包了十几斤麻糖说:“虽说学手艺,但也辛苦了你这半月啦,师傅不给你工钱,就用这麻糖代替吧。一来带回来让家人尝尝,二来你也好从中品味,把师傅传你的手艺传下去。”卖糖老汉边给建兴包着麻糖边嘱托着说。

    建兴听了师傅这话不便不要,连连称谢说:“师傅,明年冬上我还来看您。”

    卖糖老汉叹了口气:“我老了,能不能活到明年还难说。这做麻糖的手艺有好多人想学我没传,怕他们吃不了这个苦,做活不精心砸了我这牌子。我看你是块料就传给你了,可别砸了师傅的牌子,我就放心了。”

    建兴与师傅分别自然是千嘱咐万叮咛,把啥话都说了个透。

    临别那天,师傅陪他来到大槐树下。

    大槐树下移民的队伍排的长长的,在移民局那块大牌下领取凭照川资。望着那一队队的移民,建兴心里一阵酸楚。

    卖糖老汉对建兴说:“建兴该上路了,记住洪洞大槐树,记住大槐树上的老鸦窝。”

    建兴深深地对卖糖老汉行了个作揖礼说道:“师傅,我记住您的话,记住爹的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鸦窝。”

    话说宋建兴别了做糖师傅,一路归心似箭,不几日就回到宋寨家里。

    俗话说久别似新婚,兰妮见建兴顺利回来,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柔情绵绵自不必说。亲热话谈之后,建兴拿出师傅送那麻糖给小龙和兰妮一支。龙接过麻糖就像吃甘蔗撇着咬了一口,谁知这一撇麻糖就粉碎落地,摔了一个粉碎。兰妮细心地捡着地上的粉碎麻糖说:“这么酥这么脆呀!”

    建兴笑着说:“这就是咱山西麻糖的特点,你再尝呀。”

    兰妮听建兴这么一说,就把那摔碎捡起的麻糖放在嘴里,稍微一嚼就碎酥了。她品品味,那香味咽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建兴见兰妮这般模样大惑不解,急忙问道:“你怎么啦?”

    兰妮伸伸脖子把麻糖咽进肚里,长吁了一口气说道:“真酥,真脆,真香,真好吃呀!”

    听娘一说小龙伸手向爹要了一块。建兴递给小龙说:“吃麻糖不能像吃甘蔗,不要撇着吃,要顺着放在嘴里,还要用手接着嘴,要不那脆酥的麻糖就掉地上了。”

    小龙按爹说的吃了一口,那脆酥的麻糖果然碎了,小龙把落下的碎沫又填到嘴里,嘴唇上粘了芝麻点。

    建兴这才对兰妮说了回家寻祖和拜师学艺的经过。

    兰妮听了有点泄气地说:“做这麻糖那么麻烦,还起明熬夜的那么辛苦,做不成又赔功夫又赔粮,能不能做成这样子香酥脆甜还真难说,咱还是种地这几亩地,庄稼人就是种庄稼,干别的咱不是那种料。”

    建兴说:“师傅也是担心我这个,怕我吃不了苦,做不好麻糖,砸了他的牌子,好说歹说都不教我。”

    兰妮问:“那后来又咋传给你啦?”

    建兴把妙招感动师傅的事一说,兰妮有点动心地说道:“俺知道你是个有心计的人,你只要不怕吃苦,俺就跟着你劳累。咱庄户人就是下力吃苦的命,咋扭也享不了福。”

    建兴听兰妮这么伤感,便说道:“兰妮,别说泄气的话。只要勤劳,咱会致富的。将来咱也会有新房,有高楼,有骡子牛羊成群,良田百亩。”

    兰妮苦笑了一下说:“俺知道你说这宽心话,你说这些谁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呀?”

    小龙一直在旁边听爹和娘说话,当娘说到这话时,小龙接上说:“娘,爹说的办不到俺接着办,只要记着祖上说的那句‘成功者肯找方法,失败者因赖借口’的话,啥事都会办成。”

    建兴听了小龙的话,拍着他的头说:“像宋家的后代,有骨气。”

    兰妮似乎也有了信心,说:“您爷儿俩搅到一切了,俺就跟着打下手吧。”

    宋建兴做麻糖心切,说干就干。

    他求东家借西家,找木杆借麦秸草,就在自家小院里搭建了一间糖房,按师傅那糖房的模样叄灶台,买了大缸、大锅,又找来石板,一切准备就绪,就按做麻糖步骤顺序干了起来。

    村里人见建兴又盖草棚,又买大锅又买缸,不知他要做些什么,闲言碎语就飘了过来。

    有的说:“建兴跟爹学了一把种地好手,咋不好好种地又捣鼓啥呀?”

    有的说:“外来户都是这样,这山看着那山高,到头都没好结果。”

    还有的说:“建兴是个有心机的能人,他想干的一定会干出个名堂来。”

    有人接着这话说:“要是做的事能把咱村的人都带富呀,那才叫真能人。出水才看两腿泥,现在说他是能人的话还早呢。”

    这冷言碎语飘到了兰妮的耳朵里,兰妮对建兴说:“他爹,咱就别干啦,你听村里啥话都有,是看咱笑话呀。”

    建兴在垒着灶台,听了兰妮这话说:“听不到布谷鸟叫还不知道种庄稼呢,人家不相信咱,咱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咱是掂筷笼上坟,搁不那啦。”说罢那瓦刀砍的叮叮当当,就像他那倔脾气掷地有声。

    村里人来到建兴院里看热闹,问是干啥的,一家三口人就是不吭声。

    还是建兴灵验,他搁下手里的活,急忙进屋用木盘托出一些麻糖来,对来到家里的乡亲说:“俺刚回了趟山西老家,给老奶祭坟了,回来捎了一些麻糖,山西特产,都尝尝吧。”建兴说着你一块我一块地递给了乡亲们。

    乡亲们吃过这麻糖,香酥可口,又一个个说起来啦。

    “这山西麻糖好吃早就听说了,这次可是吃到真货啦。”

    “香甜脆酥,没渣不哏牙,是好东西呀。”

    “你看吃了满嘴香,嚼在嘴里都不想咽呀。”

    乡亲们走出建兴的家院又悄悄说开了。

    “是不是建兴也想做麻糖呀,你看他又买大锅又买缸,又垒灶台又垒碾的,问他家人都不说,他一家人到底想干啥呀?”

    “做麻糖咱这也有,可能做到像人家山西这品味的可就没啦。”

    “哪的水土养哪的人,要想做出山西麻糖,我看没门。”

    “别说风凉话啦,人各有志,人家想干啥就干啥,咱能管得着吗?”

    建兴是个有心劲的人,人归人说,他归他干。但他对兰妮和小龙说,麻糖不做成,谁也不能说出去。兰妮和小龙哪能不听。

    做麻糖要大麦,可家里没大麦,兰妮就到村里头宋柱家借,宋柱妻子说:“兰妮,大麦是做牲口饲料的,你家没养牛没养马,借这大麦干啥呀?”

    兰妮没法回答,顺口说:“吃的呗。”

    宋柱家就借给她一官斗大麦,兰妮背着大麦走了。宋柱家看着兰妮的背影说:“家聚富怕捣穷,建兴家咋吃起大麦来啦?”

    做麻糖还要芝麻,建兴家也没种,兰妮又到东头福聚家去借。福聚家问:“现在借芝麻干啥?”兰妮说:“换点油吃。”福聚家说:“俺家芝麻打的也不多,就这七八斤,就先借给你拿去吧。”兰妮说:“明年打下来就还你。”福聚家突然问:“建兴是想做麻糖吧?”兰妮急忙说:“不,不是。”说着掂芝麻袋走出福聚家的门。福聚家望着兰妮走去的背影,自言自语说:“建兴是个精明人,傻事他不会干的。”

    做麻糖需要把谷子在碾上碾成糁,然后要用凉水泡。建兴垒的石碾碾磙是块大红石头,又是垒的新碾,推起来又重又沉。借别人家的牛呀马呀拉碾,要给人家牲口料,又承人情还不便说出碾米是做啥,于是便人推那石碾。

    午日当头,炎热倾晒。石碾发出“吱吜吱吜”的响声,碾盘上那谷料在沉重石碾碾压下在一点点地粉碎着。兰妮和建兴一步步地在碾道上转着无尽的圈儿,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兰妮不时离开碾地,用笤帚聚拢着碾盘上的谷子,谷子碎了,但碎的又是那么难,它在与建兴推碾的气力与汗水下抗争着,建兴与兰妮不韧地推碾,慢慢地使谷子细碾成糁。

    “爹,麻糖好吃力难下,你和娘流了这么多的汗能做成麻糖吗?”小龙扶着碾杠问。

    “小龙,少说不吉利的话。”兰妮埋怪道。

    建兴吃力地推着石碾,对手扶碾杠的小龙说:“《三字经》写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你奶奶说,干啥事要想干成就要有吃苦的精神,要不就干不好啥事。你没听说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吗?”

    小龙蹶起屁股用力推着碾杠,碾杠驱赶着碾磙在碾盘上滚动着,小龙喘着气说:“爹,我记得了。”

    这正是:

    创业不畏艰辛路,传承自有后来人。

    若获硕果岂易就,勤劳方能富家殷。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5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5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