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三字经学吟明礼仪 大旱年欲移密邑地(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星转斗移,寒去春来。过了一年又一年,宋億德对这里的农耕习作逐渐适应并熟悉起来。小建兴跟着那老妇人咿咿呀呀地学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虽然建兴不知所念博深含意,但稚趣如铃的童音确实惹人喜爱。
灶房里的玉秀听到建兴这朗朗颂唱,倒是十分愉悦。
过午时分,玉秀做好饭走出灶房,搬了个凳子在屋檐下坐下,望着满院奔跑的建兴,看着孩子那健康敦实的体魄,心里在感受着未来生活的美好。
这时宋億德扛着锄头回来了,玉秀急忙站起接过他肩上的锄头,搁在墙根儿边,进灶房端来一盆水,把那个粗布布巾放在盆里说:“快洗洗吧,别老那么犟劲干老晌活,看日头到头顶了就别锄呗。”
億德用布巾洗了一下脸说:“不干老晌行吗?我总感到这里地薄,不像在老家地不咋的就光收粮谷。”
玉秀说:“老家那是一块地一年只种收一季粮,这里一块地既种麦子又种秋粮,合到一起还是比老家收的多吗!”
億德说:“我总想着密县那个叫宋寨的田地。我打七、八岁就跟爹学种地,都二十多年啦,哪里地有没有好收成,我打眼一看就知道。”
玉秀说:“既然来这啦,就好好在地过日子吧,啥密县宋寨的,别瞎想了,娘对咱这么好,让娘听到了她老人家会寒心的。她是知书明礼的人,别在她老人家面前老提密县宋寨啦。”
宋億德没说什么。
这时小建兴又咿呀地唱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億德听到建兴这话,似乎听懂了什么,他对玉秀说:“你听小建兴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明天我就带他到地里看我种庄稼,咱把他养大不教他学会种庄稼是咱的罪过嘛。”
玉秀瞪他一眼说:“就会说种庄稼,你咋不想让他学识字,中状元呀。”
億德不屑地笑了笑:“咱庄稼人生来就是种庄稼的料,你没听这里的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就打洞,中状元,咱宋家会出那样的人吗?”
这时玉秀突然干嗝起来,一阵连一阵像有什么东西吐不出来。
宋億德急忙上前歉疚地说道:“我只是说说,你生哪门子气呀,以后不说不行吗?”
玉秀打着嗝摆了摆手。
小建兴见娘这样,忙搬着小凳子一摇一晃地走到玉秀跟前,小嘴叫道:“娘,娘。”
这时老妇人挎着菜篮子嘻嘻哈哈进了家院。她看到小建兴搬凳子给玉秀,脱口说道:“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建兴见奶奶回来,又说出三字经,顺口接道:“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老妇人爱怜地抚摸着小建兴的头说:“好孙子,你说的啥意思呀?”
小建兴摇了摇头。
老妇人说:“等你再大两岁,奶奶就一句一句地教懂你呀。”
小建兴瞪着眼睛要接奶奶挎着的菜篮子。
億德见老妇人回来,指着玉秀说:“娘,秀刚才好好的,我就说她了几句她就这样了。”
老妇人搁下菜篮,忙问玉秀:“又咋啦?”
玉秀说:“刚吃了一窝头就想吐,这几天老觉得没劲,想睡觉,吃点儿东西就想吐。”
億德问道:“是啥病,要不我请个先生看一看?”
老妇人“咯咯”一笑:“看啥看,这病我知道。”
億德忙问:“是啥病呀。”
老妇人说:“是有喜啦。”
玉秀脸红了:“娘,别说出来嘛。”
老妇人:“哎哟,自家人在一起还怕啥子羞嘛。”
億德勾下头不语了,美滋滋的笑意挂在了脸上。
“你等着。”老妇人说着就往外走。
玉秀不解地问道:“您又干啥去呀?”
老妇人边走边说:“给东院你二叔说说,明早到集上买几条鱼,炖些鱼汤给你喝,这方子比吃了灵芝草都灵验。”
玉秀说:“娘,您就别满街地嚷嚷啦,让街坊邻居知道了怪丢人的。”
老妇人回头说道:“丢啥人呀,咱老宋家人丁兴旺不好吗?又多一个叫奶奶的,我能不满街嚷嚷吗。”老妇人说着风风火火地走出了家院。
玉秀此时心里涌动着一股难以表述的敬意:老人家多好呀,真像亲娘那样亲,知冷暖,懂心意,我今生今世一定要报答这位慈祥老人的恩情。
億德听说玉秀又有了身孕,心里自然欢喜。他对玉秀说:“秀,以后你就啥也别做啦,你说啥话我都依你,再不惹你生气了。”
玉秀温情一笑说:“俺就怕你是只老鼠,举着前瓜啥都明白,放下前瓜啥都忘啦。”
億德知道刺到了他的痛点,嬉皮笑脸地说:“看你说的,天下有我这么大的老鼠吗?”
玉秀咯咯地笑了。她笑的是那么灿烂,绯红的脸颊泛着红润,水灵的明眸透着光芒,皓白的牙齿洁净如玉,额角那撮刘海低垂着更显得妩媚与娇柔。
宋億德看着看着,心里涌动着一股不可名状的激情,他想到了谷子地里那相依相偎的互助,想到了那年狂风暴雨中相依相拥的呵护,想到山崖边、峁梁上扯破嗓子唱着的《信天游》,想到了那天夜里夺下剪刀,脱去上衣看到她身穿的红兜兜。宋億德这位庄稼人平生萌生了冲动……他如饥似渴地说:“秀,让我亲一口……”
玉秀亦沉浸在那爱河翻卷的激情中,她柔温地闭上眼,欲想享受着那爱的滋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小建兴不知所然又颂唱道。
億德和玉秀听到孩子的颂唱声,俩个心中获得的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满足。
日月轮回,春播秋收。时间又过了两年。
玉秀生下了二子云兴,又生下了三子长兴。玉秀虽未至而立之年,但那先前秀俊的脸上多了些苍老,眼睑下垂了,眼角的鱼尾纹镂刻着对孩子哺育与操劳的年轮。但那目光更加闪射着睿智的光亮。几年来同老妇人婆媳亲密地相处,使她感到了那曾失去的母爱时时滋润着她冷却的心,从老妇人言谈话语举姿行就中,使她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范模,做事的诚信,持家的勤俭和与邻里睦合相处的品德。从二儿子云兴在襁褓中的嘻笑,到三儿子长兴的呱呱坠地,从建兴那不知所然对《三字经》的颂唱,到年仅七岁的玩童能说出句句的含意,老妇人付出的心血长如流水,重如泰山。这一切的一切更使玉秀对老妇人充满着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情感激。
话说洪武十三年(1378年)河南又遭旱灾。到了秋收时节,地里玉米干枯的秸秆随着西北风的吹拂着枯叶发出“哗哗”的响声。地里的谷穗,除了极少的谷粒在糠皮里缩居着干瘪的身子,愧疚地面对耕耘的汗水。道路上荡起的尘土,扬起的尘土一阵又一阵扑向耕田中沮丧地望着绝收的农人。
小建兴望着哭丧着脸的父亲,用双手把水罐捧给了他。
宋億德望着这么懂事的孩子,心里一热两颗泪珠滚了出来。
小建兴似乎懂得了爹的心,他开口吟颂道:“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孩子的吟唱疏解了億德心中的沮丧,他缓了一口气问道:“建儿,奶奶教你的这是啥意思呀?”
小建兴随口说道:“奶奶说,人要吃饭就得种地打粮,俺们吃着五谷粮食,就不要忘记种地的人。爹,俺也记着您不会忘记您的。”
宋億德把建兴紧紧搂在怀里,说:“建儿,爹会养活你和云兴、长兴、你娘、你奶奶的,这里绝收我看啦,是这里的地气不好,咱再选个地方去种地?”
建兴问:“到哪种呀?”
宋億德说:“到密县,到宋寨呀?”
建兴说:“离这远吗?奶奶、娘都去吗?”
億德摇摇头说:“你还小,有些事你不知道呀。”
小建兴不服气说道:“我啥都知道,奶奶教的。”说着又吟唱起来:“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建兴吟唱着。
一层又一层的愁云厚厚地罩在了宋億德的心头,移居他地,耕耘劳辛在他心头萌生着。
宋億德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掂了只小木凳坐了下来,唉声叹气长吁不止。
玉秀端来一大碗绿豆面面条,面条里掺和着红薯叶子:“遭年景啦,就将就着填饱肚子吧。”
億德无语,接过面条碗放在了地上。
玉秀劝说道:“在老家不也是常年遭年景吗?你忘了那年你随爹和咱大伯走西口,要过杀虎口了,爹怕被土匪抢劫,又带你回来了。可大伯一去就没回吗?”
建兴天真地看着玉秀问道:“娘,啥叫走西口呀?俺咋没听奶奶教过呀?”
玉秀心酸地抚摸着建兴的头说:“奶奶没去过山西,她不知道走西口的滋味。”
听说走西口,億德眼睛湿了。
建兴缠着玉秀说:“娘,您就说说走西口是啥嘛?”
玉秀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更重的阴影,可她又想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她心情沉重地说:“孩子,娘给你唱个歌好吗?”
“不,我要听走西口。”建兴执拗地说。
“就是走西口的哥哥。”玉秀说。
建兴点了点头:“我听,娘您唱吧,您教俺学唱那《信天游》可好听啦。”
玉秀说:“这个歌是咱山西人的苦难水呀。”
“娘,您唱吧,俺听听。”建兴很懂事地说。
玉秀冲着億德,声音低重: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实难留
有几句痴心话
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
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人儿多
拿话儿解忧愁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送你走
手拉着哥哥的手
妹妹我泪长流
……“
玉秀这如泣如诉的歌声把億德带进了那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忆历历在心。
“秀,你不要唱啦,我揪心呀。”億德哽咽着说。
“娘,俺听懂了,爹出门了,你送爹去的。”小建兴说道。
玉秀紧紧搂着建兴:“乖娃娃,你懂娘的心了。”
“可爹说他还要走,你送不送呀?”小建兴突然说道。
“爹要去哪儿去?”玉秀急忙问道。
“爹说,要到密县,啥寨?”建兴说。
“他爹,你还记着那个宋寨呀?你真要走呀?”玉秀赶忙问道。
億德见建兴既然说出来了,便辩解说:“秀,我看这里地势高,又没河水,土地不保墒,老天稍不下雨,这庄稼就会旱死的。咱来这那年我看了宋寨那块地方四周高,地在洼里耐旱,旁边还有条河,万一天旱了,还能浇着。你说在这种天旱绝收,一家几口人吃啥呀?”
玉秀动情地说:“娘待咱就像亲娘,咱走了你放心吗?”
億德说:“那咱就把娘一起带过去。”
这时老妇人走进院子,接上億德的话茬说:“要去你娘几个就去吧,逃了活命。我老婆子哪儿都不去,死俺也要死在这个家,死了也好陪陪那老伴儿呀。”原来老妇人刚进了家门,听到了玉秀那凄凉的歌声,听到了億德和玉秀的对话,于是她大度地说道。
玉秀忙说:“娘,俺也不去,俺死了就让孩子把俺埋到您的脚头,您是俺亲娘,俺就是您的亲闺女。”
玉秀说着拥着老妇人,趴在她肩头哭了,泪水洇湿了老妇人那打着补丁的夹袄。
这正是:
移居浅井立家业,破船偏逢顶头风。
夫唱妇随偕百年,岂料灾患各西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灶房里的玉秀听到建兴这朗朗颂唱,倒是十分愉悦。
过午时分,玉秀做好饭走出灶房,搬了个凳子在屋檐下坐下,望着满院奔跑的建兴,看着孩子那健康敦实的体魄,心里在感受着未来生活的美好。
这时宋億德扛着锄头回来了,玉秀急忙站起接过他肩上的锄头,搁在墙根儿边,进灶房端来一盆水,把那个粗布布巾放在盆里说:“快洗洗吧,别老那么犟劲干老晌活,看日头到头顶了就别锄呗。”
億德用布巾洗了一下脸说:“不干老晌行吗?我总感到这里地薄,不像在老家地不咋的就光收粮谷。”
玉秀说:“老家那是一块地一年只种收一季粮,这里一块地既种麦子又种秋粮,合到一起还是比老家收的多吗!”
億德说:“我总想着密县那个叫宋寨的田地。我打七、八岁就跟爹学种地,都二十多年啦,哪里地有没有好收成,我打眼一看就知道。”
玉秀说:“既然来这啦,就好好在地过日子吧,啥密县宋寨的,别瞎想了,娘对咱这么好,让娘听到了她老人家会寒心的。她是知书明礼的人,别在她老人家面前老提密县宋寨啦。”
宋億德没说什么。
这时小建兴又咿呀地唱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億德听到建兴这话,似乎听懂了什么,他对玉秀说:“你听小建兴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明天我就带他到地里看我种庄稼,咱把他养大不教他学会种庄稼是咱的罪过嘛。”
玉秀瞪他一眼说:“就会说种庄稼,你咋不想让他学识字,中状元呀。”
億德不屑地笑了笑:“咱庄稼人生来就是种庄稼的料,你没听这里的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就打洞,中状元,咱宋家会出那样的人吗?”
这时玉秀突然干嗝起来,一阵连一阵像有什么东西吐不出来。
宋億德急忙上前歉疚地说道:“我只是说说,你生哪门子气呀,以后不说不行吗?”
玉秀打着嗝摆了摆手。
小建兴见娘这样,忙搬着小凳子一摇一晃地走到玉秀跟前,小嘴叫道:“娘,娘。”
这时老妇人挎着菜篮子嘻嘻哈哈进了家院。她看到小建兴搬凳子给玉秀,脱口说道:“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建兴见奶奶回来,又说出三字经,顺口接道:“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老妇人爱怜地抚摸着小建兴的头说:“好孙子,你说的啥意思呀?”
小建兴摇了摇头。
老妇人说:“等你再大两岁,奶奶就一句一句地教懂你呀。”
小建兴瞪着眼睛要接奶奶挎着的菜篮子。
億德见老妇人回来,指着玉秀说:“娘,秀刚才好好的,我就说她了几句她就这样了。”
老妇人搁下菜篮,忙问玉秀:“又咋啦?”
玉秀说:“刚吃了一窝头就想吐,这几天老觉得没劲,想睡觉,吃点儿东西就想吐。”
億德问道:“是啥病,要不我请个先生看一看?”
老妇人“咯咯”一笑:“看啥看,这病我知道。”
億德忙问:“是啥病呀。”
老妇人说:“是有喜啦。”
玉秀脸红了:“娘,别说出来嘛。”
老妇人:“哎哟,自家人在一起还怕啥子羞嘛。”
億德勾下头不语了,美滋滋的笑意挂在了脸上。
“你等着。”老妇人说着就往外走。
玉秀不解地问道:“您又干啥去呀?”
老妇人边走边说:“给东院你二叔说说,明早到集上买几条鱼,炖些鱼汤给你喝,这方子比吃了灵芝草都灵验。”
玉秀说:“娘,您就别满街地嚷嚷啦,让街坊邻居知道了怪丢人的。”
老妇人回头说道:“丢啥人呀,咱老宋家人丁兴旺不好吗?又多一个叫奶奶的,我能不满街嚷嚷吗。”老妇人说着风风火火地走出了家院。
玉秀此时心里涌动着一股难以表述的敬意:老人家多好呀,真像亲娘那样亲,知冷暖,懂心意,我今生今世一定要报答这位慈祥老人的恩情。
億德听说玉秀又有了身孕,心里自然欢喜。他对玉秀说:“秀,以后你就啥也别做啦,你说啥话我都依你,再不惹你生气了。”
玉秀温情一笑说:“俺就怕你是只老鼠,举着前瓜啥都明白,放下前瓜啥都忘啦。”
億德知道刺到了他的痛点,嬉皮笑脸地说:“看你说的,天下有我这么大的老鼠吗?”
玉秀咯咯地笑了。她笑的是那么灿烂,绯红的脸颊泛着红润,水灵的明眸透着光芒,皓白的牙齿洁净如玉,额角那撮刘海低垂着更显得妩媚与娇柔。
宋億德看着看着,心里涌动着一股不可名状的激情,他想到了谷子地里那相依相偎的互助,想到了那年狂风暴雨中相依相拥的呵护,想到山崖边、峁梁上扯破嗓子唱着的《信天游》,想到了那天夜里夺下剪刀,脱去上衣看到她身穿的红兜兜。宋億德这位庄稼人平生萌生了冲动……他如饥似渴地说:“秀,让我亲一口……”
玉秀亦沉浸在那爱河翻卷的激情中,她柔温地闭上眼,欲想享受着那爱的滋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小建兴不知所然又颂唱道。
億德和玉秀听到孩子的颂唱声,俩个心中获得的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满足。
日月轮回,春播秋收。时间又过了两年。
玉秀生下了二子云兴,又生下了三子长兴。玉秀虽未至而立之年,但那先前秀俊的脸上多了些苍老,眼睑下垂了,眼角的鱼尾纹镂刻着对孩子哺育与操劳的年轮。但那目光更加闪射着睿智的光亮。几年来同老妇人婆媳亲密地相处,使她感到了那曾失去的母爱时时滋润着她冷却的心,从老妇人言谈话语举姿行就中,使她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范模,做事的诚信,持家的勤俭和与邻里睦合相处的品德。从二儿子云兴在襁褓中的嘻笑,到三儿子长兴的呱呱坠地,从建兴那不知所然对《三字经》的颂唱,到年仅七岁的玩童能说出句句的含意,老妇人付出的心血长如流水,重如泰山。这一切的一切更使玉秀对老妇人充满着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情感激。
话说洪武十三年(1378年)河南又遭旱灾。到了秋收时节,地里玉米干枯的秸秆随着西北风的吹拂着枯叶发出“哗哗”的响声。地里的谷穗,除了极少的谷粒在糠皮里缩居着干瘪的身子,愧疚地面对耕耘的汗水。道路上荡起的尘土,扬起的尘土一阵又一阵扑向耕田中沮丧地望着绝收的农人。
小建兴望着哭丧着脸的父亲,用双手把水罐捧给了他。
宋億德望着这么懂事的孩子,心里一热两颗泪珠滚了出来。
小建兴似乎懂得了爹的心,他开口吟颂道:“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孩子的吟唱疏解了億德心中的沮丧,他缓了一口气问道:“建儿,奶奶教你的这是啥意思呀?”
小建兴随口说道:“奶奶说,人要吃饭就得种地打粮,俺们吃着五谷粮食,就不要忘记种地的人。爹,俺也记着您不会忘记您的。”
宋億德把建兴紧紧搂在怀里,说:“建儿,爹会养活你和云兴、长兴、你娘、你奶奶的,这里绝收我看啦,是这里的地气不好,咱再选个地方去种地?”
建兴问:“到哪种呀?”
宋億德说:“到密县,到宋寨呀?”
建兴说:“离这远吗?奶奶、娘都去吗?”
億德摇摇头说:“你还小,有些事你不知道呀。”
小建兴不服气说道:“我啥都知道,奶奶教的。”说着又吟唱起来:“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建兴吟唱着。
一层又一层的愁云厚厚地罩在了宋億德的心头,移居他地,耕耘劳辛在他心头萌生着。
宋億德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掂了只小木凳坐了下来,唉声叹气长吁不止。
玉秀端来一大碗绿豆面面条,面条里掺和着红薯叶子:“遭年景啦,就将就着填饱肚子吧。”
億德无语,接过面条碗放在了地上。
玉秀劝说道:“在老家不也是常年遭年景吗?你忘了那年你随爹和咱大伯走西口,要过杀虎口了,爹怕被土匪抢劫,又带你回来了。可大伯一去就没回吗?”
建兴天真地看着玉秀问道:“娘,啥叫走西口呀?俺咋没听奶奶教过呀?”
玉秀心酸地抚摸着建兴的头说:“奶奶没去过山西,她不知道走西口的滋味。”
听说走西口,億德眼睛湿了。
建兴缠着玉秀说:“娘,您就说说走西口是啥嘛?”
玉秀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更重的阴影,可她又想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她心情沉重地说:“孩子,娘给你唱个歌好吗?”
“不,我要听走西口。”建兴执拗地说。
“就是走西口的哥哥。”玉秀说。
建兴点了点头:“我听,娘您唱吧,您教俺学唱那《信天游》可好听啦。”
玉秀说:“这个歌是咱山西人的苦难水呀。”
“娘,您唱吧,俺听听。”建兴很懂事地说。
玉秀冲着億德,声音低重: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实难留
有几句痴心话
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
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人儿多
拿话儿解忧愁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送你走
手拉着哥哥的手
妹妹我泪长流
……“
玉秀这如泣如诉的歌声把億德带进了那难以忘却的记忆,记忆历历在心。
“秀,你不要唱啦,我揪心呀。”億德哽咽着说。
“娘,俺听懂了,爹出门了,你送爹去的。”小建兴说道。
玉秀紧紧搂着建兴:“乖娃娃,你懂娘的心了。”
“可爹说他还要走,你送不送呀?”小建兴突然说道。
“爹要去哪儿去?”玉秀急忙问道。
“爹说,要到密县,啥寨?”建兴说。
“他爹,你还记着那个宋寨呀?你真要走呀?”玉秀赶忙问道。
億德见建兴既然说出来了,便辩解说:“秀,我看这里地势高,又没河水,土地不保墒,老天稍不下雨,这庄稼就会旱死的。咱来这那年我看了宋寨那块地方四周高,地在洼里耐旱,旁边还有条河,万一天旱了,还能浇着。你说在这种天旱绝收,一家几口人吃啥呀?”
玉秀动情地说:“娘待咱就像亲娘,咱走了你放心吗?”
億德说:“那咱就把娘一起带过去。”
这时老妇人走进院子,接上億德的话茬说:“要去你娘几个就去吧,逃了活命。我老婆子哪儿都不去,死俺也要死在这个家,死了也好陪陪那老伴儿呀。”原来老妇人刚进了家门,听到了玉秀那凄凉的歌声,听到了億德和玉秀的对话,于是她大度地说道。
玉秀忙说:“娘,俺也不去,俺死了就让孩子把俺埋到您的脚头,您是俺亲娘,俺就是您的亲闺女。”
玉秀说着拥着老妇人,趴在她肩头哭了,泪水洇湿了老妇人那打着补丁的夹袄。
这正是:
移居浅井立家业,破船偏逢顶头风。
夫唱妇随偕百年,岂料灾患各西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4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4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