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苏知州雇车送玉秀 宋億德落户浅井村(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差役说:“此山叫具茨山,是人类先祖轩辕黄帝拜天求卜之山。传说当年黄帝统一中原后,每年三月初三都要率大臣部下来此山上拜天求道,期盼风调雨顺,消灾祛邪,以保天下百姓福祉康宁。”
“黄帝不是在陕西吗?咋会来到中原?”移民问道。
差役说:“黄帝出生在距此山不远的新郑,那时有个叫蚩尤的人曾番乱中原,妄图一统天下。黄帝率民众与其征战于河北涿鹿九战九败,然后退居距此以西的一个幽静的河谷之中,后人叫黄帝宫,操兵演练八卦阵法,然后举兵北上,战败蚩尤一统天下。黄帝死后葬于陕西西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祖先的统一大业,把安葬黄帝的地方叫黄陵县。”
移民听说人类的祖先曾于此地征战中原,纷纷跪在地上,面对具茨山磕头礼拜,以求保其平安,重建家园,安居乐业。
移民队翻过具茨小山,山阳之坡北高南低,坡地延缓十分平坦。宋億德见此地形又动了垦荒耕种之念。这时夕阳西坠已是傍晚时分。
移民问差役这里距禹州府还有多远?差役道:“大约还有三十里路程。”众移民求告道,还有三十余里,现已傍晚时分,怎能走得到?差役看到一个个累的有些脚拐腿瘸的移民,便就应允对移民说,你们在此稍憩,待我找一村落也好稍住一宿。移民们纷纷同意,便席地而坐,谈起这一路见闻,你说我讲好不热闹。
话说这差役离了移民队,举眼一望见居东方向有一村落,便赶了过去。约有二里之地,差役来到这村子,但见村中人迹稀疏,一条东西大道倒也宽阔。大道中间有口水井,井口为红石垒砌。近前一看井水很浅,不足丈余,井水清澈,冷爽之气自井内散发出来。此时,差役十分口渴,正在思索怎么弄些水喝之时,只见一个壮年汉子担着木桶走了过来。
差役急忙上前彬彬有礼地问道:“这位大哥,请问此村叫什么名字?”
这壮年汉子见这官府差役甚是善良,出语有礼,便用手指了指这水井。
差役有些不解道:“叫水井村?”
壮汉搁下水桶,抓起钩担,钩着木桶放进井里左右一摆,那木桶桶口朝下,壮汉一提,灌满井水的木桶就被提了上来。
这壮汉如此轻巧的提水动作,使差役顺口说道:“哎呀,这水井这么浅呀。”
壮汉“哈哈”一笑说道:“对啦,这村就叫浅井。”
差役看到木桶里清澈的井水,恳求道:“大哥,能否让小弟喝些?”
壮汉和善地说道:“有肚子尽管大喝,喝完我再打吗。”
差役掂起木桶连喝带流,一桶水喝了个底朝天。放下水桶,差役抹了一下嘴唇,“咂咂”嘴巴异常痛快地说:“这水好甜呀。”
壮汉用钩担钩着那被差役喝光的木桶笑着说:“那就再来一桶?”
差役摸着胀鼓鼓的肚子说:“饱啦,饱啦。”然后真切地说:“要是我当差告老了就住这村里,这里的水养人呀。”
壮汉听到这话,声音低沉地说:“唉,话是这么说呀。接连几年这里兵匪劫扰,又加上几年前遭了一次瘟疫,跑的跑死的死,原来百十几口人的村子,现在就剩十几口了。地荒没人种,人气越来越小了。听说当今皇诰迁民,还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怕到时连这浅井的水都没人喝了。”
差役“哈哈”一笑说:“大哥,你们盼的人来啦!”
壮汉急忙问道:“啥来啦?”
差役急忙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子,自我解嘲道:“说漏嘴了。”可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大哥,是这样的。从山西来的移民来咱禹州啦,还不知县太爷分到哪个乡村,我呀就是护送这移民队的,一大早从郑州走到这里,赶黑走不到县府了,今晚想在这村里借宿一宿,不知大哥您能不能帮个忙?”
壮汉一听喜笑颜开,忙问道:“多少人呀?”
差役说:“这一批六十多个,多是男丁,还有几个女眷。”
壮汉一听似乎有点为难:“这么多人呀。”
差役说:“能找几个空闲的房子住一宿也就行啦。”
壮汉说:“空房多着哪,就是这么多人总得让喝点热汤,吃点什么吧。只是咱穷,家里能拿出吃的东西不多呀。”
差役说:“能有个住的地方求个方便就谢谢啦,官府发了些干粮,又有这么好喝的井水,他们会知足的。”
壮汉说:“我这就让村里的人腾些房子烧些热水,来咱这种地不容易啊。”
差役说:“大哥,你是好人呀。”
这壮汉笑着挑起水桶,欢快地走去,水桶里溅出的水滴洒了一溜溜。
再说车上的玉秀。自早晨从郑州坐上车,那硬木铁箍做成的车轮子在那石子铺成的坎坷官道上颠簸滚动,把个玉秀晃动的松了身骨架子。有几次颠得她想下来走道,可是刚生了孩子,那虚弱的身子骨又怎能行得动吃得消。加上一天光啃干窝头,喝不上一点水,那里哪有奶给孩子吃?孩子没奶吃,饿的“哇哇”直哭,婴儿越啼哭,億德心越烦,想起路过密县宋寨时的那块地,烦着的心轻了些。种地人看见地就像当爹的看见孩子,可眼下孩子哭着没奶吃,宋億德更是燥热地五内俱焚。越烦躁烦心的事就越事事袭上心头,想到几个月来老娘生死未卜,想到东去的億仁不知走到哪里,想到北上的億孝会不会又惹出事来。他此时的心情就像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这时婴又“哇哇”地哭了。玉秀见億德烦躁不安的神态,急忙用奶堵住了孩子啼哭的嘴。孩子突然不哭,億德急忙走到车前,见玉秀用奶堵住了孩子的嘴,孩子小手乱抓乱挠,显然是被堵的难受。億德见状对玉秀大声发火了:“你想憋死孩子呀,你想让宋家绝后呀?”
玉秀听到这话犹如晴天霹雳,她万万没有想到陪伴她十几年的哥哥,自己的亲男人说出这么狠毒的话来,委屈和伤心,痛楚和凄悲使她一下子大声哭了出来。
此时的億德哪能理解玉秀情柔似水的心,玉秀的哭声更激起了億德的烦恼:“哭,哭,就知道哭,要是泪水能当奶喝,你就哭出一碗两碗来。”
玉秀不哭了,泪水却更多了。孩子不哭了,瞪眼看着母亲。玉秀想起了億仁,想起了億孝,本是一母同胞,他们咋那么仁善有情,侠义肝胆?淳厚朴实的宋億德此时又怎能理解玉秀此番的心景?
就在宋億德闷闷不乐,玉秀郁郁寡欢之时,那差役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把浅井村如何好讲了一番,搏得众移民一片快活。宋億德感到方才那番话确实不妥,玉秀见億德不乐,加之婴儿嚼着干瘪无奶的感到揪心地疼,哪能高兴得起来。就这样玉秀在车上,億德跟着车,随着移民队走进浅井村。
再说担水的壮汉回到家里,把移民要来村里的事一讲,妻子先是不信,说人家在山西不好好种地,跑咱这开荒种地图个啥?后经这汉子一说方才信了许多。这汉子让老婆烧些热水,他便东喊人西叫门地挨家说说这事,一时间原本冷清清的小村子一下子如滚沸的开水热闹起来。
说话间这移民便到了村里,浅井村的乡亲们便热情地把他们请进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里。一盆又一盆的热水端了过来,移民们接过热水,那真是久旱逢甘露,异乡遇亲人,接过水碗,热水伴着浅井乡民的情谊喝进了肚,暖热了心。
玉秀下了车,那被雇来的马车夫以为送到了迁民地,便对差役说要回去禀报知州大人,没等差役要说什么,那车夫一扬马鞭,轱辘马车便在那坑洼不平的道路上绝尘远去。
差役对玉秀和億德说:“大嫂,大哥别怕,明天我再雇辆手推车,把嫂夫人推到禹州城。”
億德想着那坡山地比家里的坡梁好多了,又见浅井村的乡民这么亲情,试探着说:“军爷,要是俺在这落户行不行?”
差役笑了笑说:“别叫我军爷啦,我也是个听差跑腿的,就叫我小弟吧。想在这里落户我想也行,这是禹州地界了,不过到了禹州城禀告知县大人再说吧。”
玉秀说:“那就先住下,俺在这等信,要是知县大人同意了就让俺落户到这吧,他是种地人,是看上那块坡梁地了。”
差役说:“上好的耕地多的是,种那山坡干啥呀,那里是只长石头不长粮,种那山坡会有啥收成。知县大人说啦,你们这迁户呀,每人要分十亩好地,就连嫂子怀里这孩子也有份呀!”
玉秀听到这话,方才有点笑容,问道:“孩子也有份?”
差役答道:“可不是嘛,嫂子要能再多生几个,就能多分几十亩地嘛。”
玉秀红着脸抿嘴笑了。
億德问:“要是开荒哪?”
差役说:“那就开多少有多少,全归个人啦!”
宋億德听到这话提了神。
玉秀见億德来精神,有了笑脸,低声说道:“就想着种地,就不想别的?”
億德问道:“那还想啥?”
玉秀说:“咱孩子长大了,也要跟你种一辈子地?”
億德一听这话有些生气地说:“种地咋啦?不种地吃什么?皇上爷把咱撵到这就是要咱种地的,孩子要是能学好种地的全把式,一辈子就饿不着,说不定还会盖庄园,住楼院呢!”
玉秀微笑了一下,瞪他一眼:“盖庄园住楼院,俺可不盼那个。”
億德问:“那你盼个啥?”
玉秀说:“俺就记着娘的话,为宋家多生娃好传宗接代。”这时玉秀怀里的孩子哭了。
听到孩子哭声,一个年约六旬,鬓发花白,身板硬朗的老妇人急忙走了过来,她对玉秀说:“孩子哭啥?”
玉秀低声说:“没奶,是饿了。”
“那还不快到家,愣这儿干啥,到家到家,我给孩子沏个鸡蛋,你先喂喂他。”这老妇人热情泼辣地说道。
玉秀看了億德一眼,億德忙说道:“大娘能给口热水喝就行了,鸡蛋就……”
“就啥就?你当我老婆子会问你要啥子钱?家里喂了四只鸡,鸡蛋多着呢!这么好个孩子饿着你们就不心疼?走走,快回家。”老妇人催促道。
玉秀看看億德,宋億德有点犹豫。
老妇人说:“让回家就回家,还愣着干啥?”老妇人说着就拽億德肩上的谷袋子,“哟,这是啥?这么沉。”老妇人拽着谷子说。
億德说:“谷子,俺山西的谷子。”
“山西的谷子?山西的谷子咋啦?能比俺这儿的谷子多长出双穗儿?”老妇戏笑着说。
玉秀说:“大娘,您不知道,俺山西的小米做出的饭香,俺那儿做麻糖用山西的谷子做出来可香可酥啦。”
老妇人哈哈一笑说:“那就在我家那地上种这谷子吧,老婆子我可好吃麻糖啦。嗨,别在这闲磨嘴啦,到家慢慢喷!”
玉秀好奇地问:“大娘,喷是啥?”
老妇人哈哈一笑:“喷,就是说话呀。俺这儿的人聚到一块,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叫喷大江东呀。”
玉秀笑了笑:“大娘,以后俺就跟您学说河南话吧,要不俺说山西话听不懂会闹笑话的。”
老妇人笑着说:“那你就做我闺女,不,做儿媳吧。我老婆子那破家就全给你们啦。”
玉秀看了看億德,对老妇人说:“大娘,俺是迁来的,让俺在哪落户知县大人还没发话,俺也做不了主呀?”
老妇人一听说:“谁是知县大人,他在哪?老婆子我亲自给他说说去。”
玉秀指了指那差役说:“那位军爷是管事的。”
老妇人风风火火跑了过去对差役说:“知县大人,老婆子我给您说个事。”
这差役正在张罗安排移民住地,听人叫知县忙转过身说:“大娘,俺不是知县,俺是给知县当差的,有啥事?”
老妇人说:“那男的,还有抱孩子那女人,就让落户俺家吧,老婆子我无儿无女,我给他们看孩子,他们给我种地,以后我死了有个埋我的人就行。”
差役说:“我听您这么说也行,不知知县大人同不同意呀。”
老妇人说:“知县大人在哪?我给他说。”老妇人说着在人群中搜寻着。
差役笑了:“知县大人没在这里,他在禹州城,等在这歇宿一夜,明天到了禹州城再说吧。”
老妇人说:“这也行,不过这人我可是不放走啦。明天我随你去见知县大人。”
差役笑着说:“也行,不过今宿你就安排好您那儿子,儿媳和孙子吃好,歇好就行啦。”
老妇人听这差役一说,乐的合不来合不拢嘴。
这正是:
移民路上坎坷行,天降斯人有后生。
宋家传宗继香火,来日大业安铸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黄帝不是在陕西吗?咋会来到中原?”移民问道。
差役说:“黄帝出生在距此山不远的新郑,那时有个叫蚩尤的人曾番乱中原,妄图一统天下。黄帝率民众与其征战于河北涿鹿九战九败,然后退居距此以西的一个幽静的河谷之中,后人叫黄帝宫,操兵演练八卦阵法,然后举兵北上,战败蚩尤一统天下。黄帝死后葬于陕西西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祖先的统一大业,把安葬黄帝的地方叫黄陵县。”
移民听说人类的祖先曾于此地征战中原,纷纷跪在地上,面对具茨山磕头礼拜,以求保其平安,重建家园,安居乐业。
移民队翻过具茨小山,山阳之坡北高南低,坡地延缓十分平坦。宋億德见此地形又动了垦荒耕种之念。这时夕阳西坠已是傍晚时分。
移民问差役这里距禹州府还有多远?差役道:“大约还有三十里路程。”众移民求告道,还有三十余里,现已傍晚时分,怎能走得到?差役看到一个个累的有些脚拐腿瘸的移民,便就应允对移民说,你们在此稍憩,待我找一村落也好稍住一宿。移民们纷纷同意,便席地而坐,谈起这一路见闻,你说我讲好不热闹。
话说这差役离了移民队,举眼一望见居东方向有一村落,便赶了过去。约有二里之地,差役来到这村子,但见村中人迹稀疏,一条东西大道倒也宽阔。大道中间有口水井,井口为红石垒砌。近前一看井水很浅,不足丈余,井水清澈,冷爽之气自井内散发出来。此时,差役十分口渴,正在思索怎么弄些水喝之时,只见一个壮年汉子担着木桶走了过来。
差役急忙上前彬彬有礼地问道:“这位大哥,请问此村叫什么名字?”
这壮年汉子见这官府差役甚是善良,出语有礼,便用手指了指这水井。
差役有些不解道:“叫水井村?”
壮汉搁下水桶,抓起钩担,钩着木桶放进井里左右一摆,那木桶桶口朝下,壮汉一提,灌满井水的木桶就被提了上来。
这壮汉如此轻巧的提水动作,使差役顺口说道:“哎呀,这水井这么浅呀。”
壮汉“哈哈”一笑说道:“对啦,这村就叫浅井。”
差役看到木桶里清澈的井水,恳求道:“大哥,能否让小弟喝些?”
壮汉和善地说道:“有肚子尽管大喝,喝完我再打吗。”
差役掂起木桶连喝带流,一桶水喝了个底朝天。放下水桶,差役抹了一下嘴唇,“咂咂”嘴巴异常痛快地说:“这水好甜呀。”
壮汉用钩担钩着那被差役喝光的木桶笑着说:“那就再来一桶?”
差役摸着胀鼓鼓的肚子说:“饱啦,饱啦。”然后真切地说:“要是我当差告老了就住这村里,这里的水养人呀。”
壮汉听到这话,声音低沉地说:“唉,话是这么说呀。接连几年这里兵匪劫扰,又加上几年前遭了一次瘟疫,跑的跑死的死,原来百十几口人的村子,现在就剩十几口了。地荒没人种,人气越来越小了。听说当今皇诰迁民,还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怕到时连这浅井的水都没人喝了。”
差役“哈哈”一笑说:“大哥,你们盼的人来啦!”
壮汉急忙问道:“啥来啦?”
差役急忙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子,自我解嘲道:“说漏嘴了。”可他又一本正经地说:“大哥,是这样的。从山西来的移民来咱禹州啦,还不知县太爷分到哪个乡村,我呀就是护送这移民队的,一大早从郑州走到这里,赶黑走不到县府了,今晚想在这村里借宿一宿,不知大哥您能不能帮个忙?”
壮汉一听喜笑颜开,忙问道:“多少人呀?”
差役说:“这一批六十多个,多是男丁,还有几个女眷。”
壮汉一听似乎有点为难:“这么多人呀。”
差役说:“能找几个空闲的房子住一宿也就行啦。”
壮汉说:“空房多着哪,就是这么多人总得让喝点热汤,吃点什么吧。只是咱穷,家里能拿出吃的东西不多呀。”
差役说:“能有个住的地方求个方便就谢谢啦,官府发了些干粮,又有这么好喝的井水,他们会知足的。”
壮汉说:“我这就让村里的人腾些房子烧些热水,来咱这种地不容易啊。”
差役说:“大哥,你是好人呀。”
这壮汉笑着挑起水桶,欢快地走去,水桶里溅出的水滴洒了一溜溜。
再说车上的玉秀。自早晨从郑州坐上车,那硬木铁箍做成的车轮子在那石子铺成的坎坷官道上颠簸滚动,把个玉秀晃动的松了身骨架子。有几次颠得她想下来走道,可是刚生了孩子,那虚弱的身子骨又怎能行得动吃得消。加上一天光啃干窝头,喝不上一点水,那里哪有奶给孩子吃?孩子没奶吃,饿的“哇哇”直哭,婴儿越啼哭,億德心越烦,想起路过密县宋寨时的那块地,烦着的心轻了些。种地人看见地就像当爹的看见孩子,可眼下孩子哭着没奶吃,宋億德更是燥热地五内俱焚。越烦躁烦心的事就越事事袭上心头,想到几个月来老娘生死未卜,想到东去的億仁不知走到哪里,想到北上的億孝会不会又惹出事来。他此时的心情就像十五只桶打水,七上八下。这时婴又“哇哇”地哭了。玉秀见億德烦躁不安的神态,急忙用奶堵住了孩子啼哭的嘴。孩子突然不哭,億德急忙走到车前,见玉秀用奶堵住了孩子的嘴,孩子小手乱抓乱挠,显然是被堵的难受。億德见状对玉秀大声发火了:“你想憋死孩子呀,你想让宋家绝后呀?”
玉秀听到这话犹如晴天霹雳,她万万没有想到陪伴她十几年的哥哥,自己的亲男人说出这么狠毒的话来,委屈和伤心,痛楚和凄悲使她一下子大声哭了出来。
此时的億德哪能理解玉秀情柔似水的心,玉秀的哭声更激起了億德的烦恼:“哭,哭,就知道哭,要是泪水能当奶喝,你就哭出一碗两碗来。”
玉秀不哭了,泪水却更多了。孩子不哭了,瞪眼看着母亲。玉秀想起了億仁,想起了億孝,本是一母同胞,他们咋那么仁善有情,侠义肝胆?淳厚朴实的宋億德此时又怎能理解玉秀此番的心景?
就在宋億德闷闷不乐,玉秀郁郁寡欢之时,那差役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把浅井村如何好讲了一番,搏得众移民一片快活。宋億德感到方才那番话确实不妥,玉秀见億德不乐,加之婴儿嚼着干瘪无奶的感到揪心地疼,哪能高兴得起来。就这样玉秀在车上,億德跟着车,随着移民队走进浅井村。
再说担水的壮汉回到家里,把移民要来村里的事一讲,妻子先是不信,说人家在山西不好好种地,跑咱这开荒种地图个啥?后经这汉子一说方才信了许多。这汉子让老婆烧些热水,他便东喊人西叫门地挨家说说这事,一时间原本冷清清的小村子一下子如滚沸的开水热闹起来。
说话间这移民便到了村里,浅井村的乡亲们便热情地把他们请进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子里。一盆又一盆的热水端了过来,移民们接过热水,那真是久旱逢甘露,异乡遇亲人,接过水碗,热水伴着浅井乡民的情谊喝进了肚,暖热了心。
玉秀下了车,那被雇来的马车夫以为送到了迁民地,便对差役说要回去禀报知州大人,没等差役要说什么,那车夫一扬马鞭,轱辘马车便在那坑洼不平的道路上绝尘远去。
差役对玉秀和億德说:“大嫂,大哥别怕,明天我再雇辆手推车,把嫂夫人推到禹州城。”
億德想着那坡山地比家里的坡梁好多了,又见浅井村的乡民这么亲情,试探着说:“军爷,要是俺在这落户行不行?”
差役笑了笑说:“别叫我军爷啦,我也是个听差跑腿的,就叫我小弟吧。想在这里落户我想也行,这是禹州地界了,不过到了禹州城禀告知县大人再说吧。”
玉秀说:“那就先住下,俺在这等信,要是知县大人同意了就让俺落户到这吧,他是种地人,是看上那块坡梁地了。”
差役说:“上好的耕地多的是,种那山坡干啥呀,那里是只长石头不长粮,种那山坡会有啥收成。知县大人说啦,你们这迁户呀,每人要分十亩好地,就连嫂子怀里这孩子也有份呀!”
玉秀听到这话,方才有点笑容,问道:“孩子也有份?”
差役答道:“可不是嘛,嫂子要能再多生几个,就能多分几十亩地嘛。”
玉秀红着脸抿嘴笑了。
億德问:“要是开荒哪?”
差役说:“那就开多少有多少,全归个人啦!”
宋億德听到这话提了神。
玉秀见億德来精神,有了笑脸,低声说道:“就想着种地,就不想别的?”
億德问道:“那还想啥?”
玉秀说:“咱孩子长大了,也要跟你种一辈子地?”
億德一听这话有些生气地说:“种地咋啦?不种地吃什么?皇上爷把咱撵到这就是要咱种地的,孩子要是能学好种地的全把式,一辈子就饿不着,说不定还会盖庄园,住楼院呢!”
玉秀微笑了一下,瞪他一眼:“盖庄园住楼院,俺可不盼那个。”
億德问:“那你盼个啥?”
玉秀说:“俺就记着娘的话,为宋家多生娃好传宗接代。”这时玉秀怀里的孩子哭了。
听到孩子哭声,一个年约六旬,鬓发花白,身板硬朗的老妇人急忙走了过来,她对玉秀说:“孩子哭啥?”
玉秀低声说:“没奶,是饿了。”
“那还不快到家,愣这儿干啥,到家到家,我给孩子沏个鸡蛋,你先喂喂他。”这老妇人热情泼辣地说道。
玉秀看了億德一眼,億德忙说道:“大娘能给口热水喝就行了,鸡蛋就……”
“就啥就?你当我老婆子会问你要啥子钱?家里喂了四只鸡,鸡蛋多着呢!这么好个孩子饿着你们就不心疼?走走,快回家。”老妇人催促道。
玉秀看看億德,宋億德有点犹豫。
老妇人说:“让回家就回家,还愣着干啥?”老妇人说着就拽億德肩上的谷袋子,“哟,这是啥?这么沉。”老妇人拽着谷子说。
億德说:“谷子,俺山西的谷子。”
“山西的谷子?山西的谷子咋啦?能比俺这儿的谷子多长出双穗儿?”老妇戏笑着说。
玉秀说:“大娘,您不知道,俺山西的小米做出的饭香,俺那儿做麻糖用山西的谷子做出来可香可酥啦。”
老妇人哈哈一笑说:“那就在我家那地上种这谷子吧,老婆子我可好吃麻糖啦。嗨,别在这闲磨嘴啦,到家慢慢喷!”
玉秀好奇地问:“大娘,喷是啥?”
老妇人哈哈一笑:“喷,就是说话呀。俺这儿的人聚到一块,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叫喷大江东呀。”
玉秀笑了笑:“大娘,以后俺就跟您学说河南话吧,要不俺说山西话听不懂会闹笑话的。”
老妇人笑着说:“那你就做我闺女,不,做儿媳吧。我老婆子那破家就全给你们啦。”
玉秀看了看億德,对老妇人说:“大娘,俺是迁来的,让俺在哪落户知县大人还没发话,俺也做不了主呀?”
老妇人一听说:“谁是知县大人,他在哪?老婆子我亲自给他说说去。”
玉秀指了指那差役说:“那位军爷是管事的。”
老妇人风风火火跑了过去对差役说:“知县大人,老婆子我给您说个事。”
这差役正在张罗安排移民住地,听人叫知县忙转过身说:“大娘,俺不是知县,俺是给知县当差的,有啥事?”
老妇人说:“那男的,还有抱孩子那女人,就让落户俺家吧,老婆子我无儿无女,我给他们看孩子,他们给我种地,以后我死了有个埋我的人就行。”
差役说:“我听您这么说也行,不知知县大人同不同意呀。”
老妇人说:“知县大人在哪?我给他说。”老妇人说着在人群中搜寻着。
差役笑了:“知县大人没在这里,他在禹州城,等在这歇宿一夜,明天到了禹州城再说吧。”
老妇人说:“这也行,不过这人我可是不放走啦。明天我随你去见知县大人。”
差役笑着说:“也行,不过今宿你就安排好您那儿子,儿媳和孙子吃好,歇好就行啦。”
老妇人听这差役一说,乐的合不来合不拢嘴。
这正是:
移民路上坎坷行,天降斯人有后生。
宋家传宗继香火,来日大业安铸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9mk.cc。wap.99mk.cc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3/23010/95284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3/23010/95284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