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回 老君移位 上清宗坛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度朔山四周的黑风之所以暗藏玄机,说到底,不过是在黑风之中加入了结界的玄法,将不同的机关暗器藏于黑风之中,令人猝不及防。对于常人来说,这两种玄法的组合的确凶狠,一不小心便会命丧黄泉,然而对于荆熙红和池一恒这两位奇门遁甲高手而言,不过是寻常的“把戏”罢了。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可以简单总结成一个词语,叫做“相生相克”,所以再强的玄法也自然有破解的方法。
身为“二十八位副教授”之一的女士蝠荆熙红,早年曾在江西龙虎山修行,学得一身好本事,拜入“天纲阁”以后更是得到张凌勋教授的真传,于奇门遁甲之术有着高深莫测的造诣。。那黑风先是从右面刮来,像是有生命一样,快到身前的时候突然转着圈的刮起一阵龙卷风!荆熙红掐指一算,算准时辰方位,拿起一杆拂尘,倒转过来,用后面的木柄往前一戳,那旋风风向一转,向旁边的池一恒刮去!看上去这一点实在实在简单不过了,但就是这样看似平常的一招,才显出荆熙红造诣之精深,实在非常人能比拟!要使出这一招,先要判断出结界的种类、大小及特征,之后要找出结界最坚实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界峰”,最后出手的一瞬间,除了出手位置要精准之外,“力道”还要把握得好,这样才能把整个结界“顶出去”。荆熙红能在眨眼之间判断出以上信息,道行之高可以见一斑!
荆熙红道行虽高,但是为人高傲,自视极高。尽管在“天纲阁”之中对其他六位教授还算恭敬,但心中唯一钦佩的只有张凌勋教授一人而已。眼下,一个消失十几年的毛头小子突然要来担任张凌勋的位置,荆熙红实在不服,于是处处“示强”,想让池一恒知难而退。
池一恒也明白荆熙红的心思,尽量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但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那黑风刮得正紧,池一恒不敢大张旗鼓的做法退风,免得荆熙红又要恼火,于是稍稍往后撤了一步。
不曾想,这一步撤下来,不仅破了机关,就连那黑风也还原成清凉的海风了!!
原来池一恒撤了一步之后,整个身体正好“卡在”黑风与结界结合的位置,也就是结界最薄弱的位置——界点!这个位置上,黑风刮不着,机关也发动不了,两种玄法硬生生的被池一恒的身体分开了!池一恒没想到的是,施法的人百密一疏:两种玄法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功效,一旦分开,竟然全都失效了!!本来是想在这个“夹缝里”蒙混过关,没想到却把两种玄法都解除了!!
荆熙红是何等人物?!这其中的奥妙一看便知。
荆熙红心中本就有气,看见池一恒破了黑风,更加恼怒:那界点我也找得到,可惜被这毛头小子抢了风头!!
池一恒一看荆熙红发了火,一时不知所措,连忙把手一伸,两只手好像我这什么东西,之后往一起一合,只见一阵黑风夹杂着机关暗器呼啸而去!!……池一恒又把解除的两种玄法结合到了一起……
池一恒的本意是想恢复之前摸样,好让荆熙红以为自己没有能力“破解”黑风,虽然动作做得很快,又怎能逃得过荆熙红的眼睛?!
此时的荆熙红已是又惊又怒。怒的是池一恒敢在她面前如此“卖弄“?!惊的是池一恒竟然真能两种“破碎”的玄法重新组合起来。这种手段,荆熙红只见过张凌勋做过一次,而那一次还是简单的教学实验,与眼下的黑风不可同日而语。
荆熙红“哼”了一声,一甩拂尘,跳下小船,飞身上岸。池一恒只觉得那那岸上的气流略显紊乱,要去阻止荆熙红,已经晚了。
荆熙红心中又嫉又恨,根本没有察觉,等跳到一半,突然感觉不对,没想到里面还有一层结界!正要往回返,身后突然像是大海波涛一样结界一层一层的推着荆熙红往前走!荆熙红身在半空,无处借力,只能跳到了岸上。池一恒担心荆熙红的安危,明知有陷阱,还是跟着过来了。
这岸上不过是一块巨石,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荆熙红见池一恒也来了,心中更是不爽,也不等他,自己倔强的往前走,池一恒不知如何是好,不敢离得太近,也不敢走远,只好在后面跟着了。
转过巨石是一片树林,明明距离岸边不远,却像是大山的深处一样茂密。荆熙红一心要甩掉池一恒,脚步飞快。翻过了一道山岭,看见一条青石小路。顺着小路往前走,小路越来越宽,两边的林子也没有那么茂密了,看来附近应该有什么人家。青石路被一条石板路拦腰切断,看着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再看那石板路已经延伸到了山后。
荆熙红心想:这条路倒也算是气派了,说不定就是通往潘语庭的老窝!?我若是擒住潘语庭,看那池一恒还有什么话说!想到这,脚步更快了。
荆熙红在龙虎山修行时,曾练得一身的好轻功,这一段石板路看着虽长,在荆熙红脚下不过是几步的功夫。荆熙红转眼间绕过了山坡,那石板路还没有到尽头,蜿蜒着进了山林深处。荆熙红越看越眼熟,正迟疑着往前走,就听见前面的山坡上又有吆喝:“一二,起!一二,起!”那喊声真是声嘶力竭,好像是很多人正在干着什么力气活。荆熙红越来越好奇,赶上几步穿过一片树林,只见一座为巍峨高山耸立在面前!!那座山郁郁葱葱,草木繁盛,山下有千级台阶直通山顶,在树丛间隐约能看见一座大殿,大殿依山而建,一派仙风道骨的气息,在群山之中尽显逍遥!大殿里面看的不甚清楚,却有一尊硕大无比的铜像!荆熙红定情一瞧,认得那是道家始祖—老子的神像!
荆熙红看见那尊神像才想起来,此地不是别处,乃是道教圣地——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之间的薛埠镇境内,南北走向。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来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又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印宫、乾元观、华阳洞、金牛洞、新&四军纪念馆等。
荆熙红早年在龙虎山学道之时曾经来过一次,不过那时年纪还小,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老子像,但是道长们已经有了老子像的绘本,准备依照绘本铸一尊老子像。荆熙红年纪虽小,对着一个绘本却是记忆犹新。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建成,直到1998年才算竣工。荆熙红一看那神像突然间想起了当年的绘本,加上那时残存的茅山印象,所以才断定这就是茅山。
奇怪的是,那尊老子像四周搭建了许多脚手架,下面还有熙熙嚷嚷的一群道士,刚才的叫喊声正是从那里传过来的,看样子似乎是要移动那尊老子像。
看到这般景象,荆熙红更加奇怪了:那老子神像净高33米,重达106吨,是由226块铜板焊接而成,当初建造的时候就在想要这神像“屹立万年”,为什么还要移动呢?!荆熙红越想越奇怪,加紧了脚步好过去看个究竟。
一会的功夫已经到了山脚下,荆熙红上了石阶,来到那老子神像的前面。
这里似乎汇集了所有的茅山道士,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准备绳索,有的准备木料,还一些是请来的工人,正在开着吊车等工程机械准备起吊那尊老子像。
荆熙红拦下一个小道士,问是怎么回事。
那小道士光着膀子,一身的大汗,看见荆熙红一身道姑的打扮,先是礼貌的施礼,之后擦了擦汗,说:“道姑您有所不知,这里要建一尊新的神像,所以要把他移开。”
荆熙红一笑说:“你是新来的小道士吧?你可知道这尊神像是谁?!”
那小道士一脸不高兴,说:“您这是哪里话,我好呆也在这里呆了七八年,这老君神像怎么能不认得?!”
荆熙红说:“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搬?!”
小道士有些不耐烦,说:“刚才不是说了吗?这里要建新的铜像,所以要移开!”
荆熙红脸色一变,伸手抓住小道士的手腕,往后一扭,说:“胡说八道!老君乃是我教始祖,有谁不知天高地厚?竟敢让老君移位?!分明是想蒙骗我!!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道士忍不住疼痛,张着大嘴一通乱叫。这一叫,其余的那些道士也都看见了,其中几个年岁较大的道长连忙过来劝解。
荆熙红松了手,向几位年长的道长施礼说:“几位前辈,我是‘天纲阁’张凌勋教授的徒弟荆熙红,早年曾在龙虎山学道,今天恰巧路过,看见各位大兴土木,一时好奇,这才过来问问,可这小道士也太无礼了,竟编些瞎话骗我!!”
其中最年迈的一位挽着衣袖,手臂上纹着一个奇怪的蝙蝠纹身。此人上前还礼说:“原来是师叔的高徒,失敬失敬!老道钟真子,是张道勋掌门的徒弟。荆师妹你有所不知,我茅山确实是要建一座新的铜像,本想把这尊铜像切割了移走,那样比较方便,但对老君太不尊重了,所以这才要整尊的移走。”
在此简答说明一下,“天纲阁”七泰斗之一的张凌勋,早年就在茅山学道,后来张凌勋和师兄张道勋合力阻止了茅山大恶魏默生的奸计,清理了门户,立下大功。张道勋由此成了茅山阁的新掌门,张凌勋则是天性逍遥,不愿在茅山受那些约束,几经辗转,来到了“天纲阁”。那位老道长是张道勋的弟子,他所说的师叔指的正是张凌勋。荆熙红自然也知道这一节渊源,所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荆熙红听钟真子这一说,知道确有此事,心中更是不解,说:“钟师兄,这我就更糊涂了,老君神像乃是我教的圣物,怎么能轻易的移动?!在这世上,唯有天、地、无极可以老君比肩,难道这里要新建的是天地、无极的铜像吗?”
钟真子一笑,说:“师妹所言极是,本来这世上只有天地、无极才可与老君比肩。”
荆熙红说:“本来?……听师兄的言语,似乎话里有话呀!?你我好歹也是同门。师兄就别绕弯子了,有话还请直说!”
钟真子点点头说:“荆师妹中真是豪爽!那我就直说了吧!这里要新建的乃是我茅山阁的掌门老祖张道陵道长!!”
荆熙红一愣,继而仰天大笑,许久才停下来,说:“师兄还真会开玩笑!?茅山阁创立也有数百年,可谓能人辈出!就连历代掌门德行最高的也不跟仰视老君半分,难道张道长竟然要与老君比肩吗?!”
钟真子面不改色,说:“师妹误会了,师傅从未提及要与老君比肩,建这尊新铜像也是我们这些弟子徒孙自己的主意。”
荆熙红说:“这就更奇怪了,张道长何德何能,竟然你们如此钦佩?”
钟真子说:“在我们看来,师傅的德行早已超过了老君,理应取而代之!”
荆熙红大怒:“那我倒要见识见识张道长的本事!!”说完甩起拂尘,迈步就要往里走。
钟真子一笑,说:“师傅恐怕没有时间陪你,不过你既是我同门,又是‘天纲阁’的贵客,老道我就替师傅接待你吧!”说完便排开架势。
就在双方准备激战之时,突然有人说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众人往上一看,只见老子神像的肩膀上坐着一个少年,年岁不大,却没有人发觉他是什么时候上去的!……此人正是“天纲阁”的六壬神童:池一恒!!
身为“二十八位副教授”之一的女士蝠荆熙红,早年曾在江西龙虎山修行,学得一身好本事,拜入“天纲阁”以后更是得到张凌勋教授的真传,于奇门遁甲之术有着高深莫测的造诣。。那黑风先是从右面刮来,像是有生命一样,快到身前的时候突然转着圈的刮起一阵龙卷风!荆熙红掐指一算,算准时辰方位,拿起一杆拂尘,倒转过来,用后面的木柄往前一戳,那旋风风向一转,向旁边的池一恒刮去!看上去这一点实在实在简单不过了,但就是这样看似平常的一招,才显出荆熙红造诣之精深,实在非常人能比拟!要使出这一招,先要判断出结界的种类、大小及特征,之后要找出结界最坚实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界峰”,最后出手的一瞬间,除了出手位置要精准之外,“力道”还要把握得好,这样才能把整个结界“顶出去”。荆熙红能在眨眼之间判断出以上信息,道行之高可以见一斑!
荆熙红道行虽高,但是为人高傲,自视极高。尽管在“天纲阁”之中对其他六位教授还算恭敬,但心中唯一钦佩的只有张凌勋教授一人而已。眼下,一个消失十几年的毛头小子突然要来担任张凌勋的位置,荆熙红实在不服,于是处处“示强”,想让池一恒知难而退。
池一恒也明白荆熙红的心思,尽量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但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那黑风刮得正紧,池一恒不敢大张旗鼓的做法退风,免得荆熙红又要恼火,于是稍稍往后撤了一步。
不曾想,这一步撤下来,不仅破了机关,就连那黑风也还原成清凉的海风了!!
原来池一恒撤了一步之后,整个身体正好“卡在”黑风与结界结合的位置,也就是结界最薄弱的位置——界点!这个位置上,黑风刮不着,机关也发动不了,两种玄法硬生生的被池一恒的身体分开了!池一恒没想到的是,施法的人百密一疏:两种玄法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功效,一旦分开,竟然全都失效了!!本来是想在这个“夹缝里”蒙混过关,没想到却把两种玄法都解除了!!
荆熙红是何等人物?!这其中的奥妙一看便知。
荆熙红心中本就有气,看见池一恒破了黑风,更加恼怒:那界点我也找得到,可惜被这毛头小子抢了风头!!
池一恒一看荆熙红发了火,一时不知所措,连忙把手一伸,两只手好像我这什么东西,之后往一起一合,只见一阵黑风夹杂着机关暗器呼啸而去!!……池一恒又把解除的两种玄法结合到了一起……
池一恒的本意是想恢复之前摸样,好让荆熙红以为自己没有能力“破解”黑风,虽然动作做得很快,又怎能逃得过荆熙红的眼睛?!
此时的荆熙红已是又惊又怒。怒的是池一恒敢在她面前如此“卖弄“?!惊的是池一恒竟然真能两种“破碎”的玄法重新组合起来。这种手段,荆熙红只见过张凌勋做过一次,而那一次还是简单的教学实验,与眼下的黑风不可同日而语。
荆熙红“哼”了一声,一甩拂尘,跳下小船,飞身上岸。池一恒只觉得那那岸上的气流略显紊乱,要去阻止荆熙红,已经晚了。
荆熙红心中又嫉又恨,根本没有察觉,等跳到一半,突然感觉不对,没想到里面还有一层结界!正要往回返,身后突然像是大海波涛一样结界一层一层的推着荆熙红往前走!荆熙红身在半空,无处借力,只能跳到了岸上。池一恒担心荆熙红的安危,明知有陷阱,还是跟着过来了。
这岸上不过是一块巨石,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荆熙红见池一恒也来了,心中更是不爽,也不等他,自己倔强的往前走,池一恒不知如何是好,不敢离得太近,也不敢走远,只好在后面跟着了。
转过巨石是一片树林,明明距离岸边不远,却像是大山的深处一样茂密。荆熙红一心要甩掉池一恒,脚步飞快。翻过了一道山岭,看见一条青石小路。顺着小路往前走,小路越来越宽,两边的林子也没有那么茂密了,看来附近应该有什么人家。青石路被一条石板路拦腰切断,看着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再看那石板路已经延伸到了山后。
荆熙红心想:这条路倒也算是气派了,说不定就是通往潘语庭的老窝!?我若是擒住潘语庭,看那池一恒还有什么话说!想到这,脚步更快了。
荆熙红在龙虎山修行时,曾练得一身的好轻功,这一段石板路看着虽长,在荆熙红脚下不过是几步的功夫。荆熙红转眼间绕过了山坡,那石板路还没有到尽头,蜿蜒着进了山林深处。荆熙红越看越眼熟,正迟疑着往前走,就听见前面的山坡上又有吆喝:“一二,起!一二,起!”那喊声真是声嘶力竭,好像是很多人正在干着什么力气活。荆熙红越来越好奇,赶上几步穿过一片树林,只见一座为巍峨高山耸立在面前!!那座山郁郁葱葱,草木繁盛,山下有千级台阶直通山顶,在树丛间隐约能看见一座大殿,大殿依山而建,一派仙风道骨的气息,在群山之中尽显逍遥!大殿里面看的不甚清楚,却有一尊硕大无比的铜像!荆熙红定情一瞧,认得那是道家始祖—老子的神像!
荆熙红看见那尊神像才想起来,此地不是别处,乃是道教圣地——茅山!!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金坛市之间的薛埠镇境内,南北走向。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
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来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又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印宫、乾元观、华阳洞、金牛洞、新&四军纪念馆等。
荆熙红早年在龙虎山学道之时曾经来过一次,不过那时年纪还小,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没有老子像,但是道长们已经有了老子像的绘本,准备依照绘本铸一尊老子像。荆熙红年纪虽小,对着一个绘本却是记忆犹新。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建成,直到1998年才算竣工。荆熙红一看那神像突然间想起了当年的绘本,加上那时残存的茅山印象,所以才断定这就是茅山。
奇怪的是,那尊老子像四周搭建了许多脚手架,下面还有熙熙嚷嚷的一群道士,刚才的叫喊声正是从那里传过来的,看样子似乎是要移动那尊老子像。
看到这般景象,荆熙红更加奇怪了:那老子神像净高33米,重达106吨,是由226块铜板焊接而成,当初建造的时候就在想要这神像“屹立万年”,为什么还要移动呢?!荆熙红越想越奇怪,加紧了脚步好过去看个究竟。
一会的功夫已经到了山脚下,荆熙红上了石阶,来到那老子神像的前面。
这里似乎汇集了所有的茅山道士,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准备绳索,有的准备木料,还一些是请来的工人,正在开着吊车等工程机械准备起吊那尊老子像。
荆熙红拦下一个小道士,问是怎么回事。
那小道士光着膀子,一身的大汗,看见荆熙红一身道姑的打扮,先是礼貌的施礼,之后擦了擦汗,说:“道姑您有所不知,这里要建一尊新的神像,所以要把他移开。”
荆熙红一笑说:“你是新来的小道士吧?你可知道这尊神像是谁?!”
那小道士一脸不高兴,说:“您这是哪里话,我好呆也在这里呆了七八年,这老君神像怎么能不认得?!”
荆熙红说:“既然知道,为何还要搬?!”
小道士有些不耐烦,说:“刚才不是说了吗?这里要建新的铜像,所以要移开!”
荆熙红脸色一变,伸手抓住小道士的手腕,往后一扭,说:“胡说八道!老君乃是我教始祖,有谁不知天高地厚?竟敢让老君移位?!分明是想蒙骗我!!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道士忍不住疼痛,张着大嘴一通乱叫。这一叫,其余的那些道士也都看见了,其中几个年岁较大的道长连忙过来劝解。
荆熙红松了手,向几位年长的道长施礼说:“几位前辈,我是‘天纲阁’张凌勋教授的徒弟荆熙红,早年曾在龙虎山学道,今天恰巧路过,看见各位大兴土木,一时好奇,这才过来问问,可这小道士也太无礼了,竟编些瞎话骗我!!”
其中最年迈的一位挽着衣袖,手臂上纹着一个奇怪的蝙蝠纹身。此人上前还礼说:“原来是师叔的高徒,失敬失敬!老道钟真子,是张道勋掌门的徒弟。荆师妹你有所不知,我茅山确实是要建一座新的铜像,本想把这尊铜像切割了移走,那样比较方便,但对老君太不尊重了,所以这才要整尊的移走。”
在此简答说明一下,“天纲阁”七泰斗之一的张凌勋,早年就在茅山学道,后来张凌勋和师兄张道勋合力阻止了茅山大恶魏默生的奸计,清理了门户,立下大功。张道勋由此成了茅山阁的新掌门,张凌勋则是天性逍遥,不愿在茅山受那些约束,几经辗转,来到了“天纲阁”。那位老道长是张道勋的弟子,他所说的师叔指的正是张凌勋。荆熙红自然也知道这一节渊源,所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荆熙红听钟真子这一说,知道确有此事,心中更是不解,说:“钟师兄,这我就更糊涂了,老君神像乃是我教的圣物,怎么能轻易的移动?!在这世上,唯有天、地、无极可以老君比肩,难道这里要新建的是天地、无极的铜像吗?”
钟真子一笑,说:“师妹所言极是,本来这世上只有天地、无极才可与老君比肩。”
荆熙红说:“本来?……听师兄的言语,似乎话里有话呀!?你我好歹也是同门。师兄就别绕弯子了,有话还请直说!”
钟真子点点头说:“荆师妹中真是豪爽!那我就直说了吧!这里要新建的乃是我茅山阁的掌门老祖张道陵道长!!”
荆熙红一愣,继而仰天大笑,许久才停下来,说:“师兄还真会开玩笑!?茅山阁创立也有数百年,可谓能人辈出!就连历代掌门德行最高的也不跟仰视老君半分,难道张道长竟然要与老君比肩吗?!”
钟真子面不改色,说:“师妹误会了,师傅从未提及要与老君比肩,建这尊新铜像也是我们这些弟子徒孙自己的主意。”
荆熙红说:“这就更奇怪了,张道长何德何能,竟然你们如此钦佩?”
钟真子说:“在我们看来,师傅的德行早已超过了老君,理应取而代之!”
荆熙红大怒:“那我倒要见识见识张道长的本事!!”说完甩起拂尘,迈步就要往里走。
钟真子一笑,说:“师傅恐怕没有时间陪你,不过你既是我同门,又是‘天纲阁’的贵客,老道我就替师傅接待你吧!”说完便排开架势。
就在双方准备激战之时,突然有人说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众人往上一看,只见老子神像的肩膀上坐着一个少年,年岁不大,却没有人发觉他是什么时候上去的!……此人正是“天纲阁”的六壬神童:池一恒!!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1/21498/90855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1/21498/90855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