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玄幻小说 > 天纲阁 > 正文 第四十三回 风巽奇论 枯林重圆

正文 第四十三回 风巽奇论 枯林重圆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乡间旅店之中重现了当年石棉厂的悲剧,急难之时,多亏了萧声远。

    箫声远是我们“天纲阁”、太极门、“地字号”的同届同学,主修“风巽”玄法。家里人都是老学究,素来以书香门第自居,只因起祖父爱书成癖,无意间收藏了一本《山川密藏》,但是残缺不全,只有讲“风水”的一篇还算完整,由此才与“玄法”结下不解之缘。他祖父虽是老学究,但不迂腐,对于这些“玄法秘术”还是持有比较中肯的态度,他的父亲则不同,因为有过出国经历,受了“正统的西式教育”,对于这些“歪门邪道”从来都是“批判”的态度,冠以“伪科学”之名,一概而论。

    箫声远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双重影响,自成一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为了求证自己的观点,四处求学,来“天纲阁”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毕业以后依旧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职业,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他自己却觉得很委屈,说是为“科学”奉献了青春云云……

    一生著作颇多,最有名的是《脱衣取暖》,讲了很多没用的废话和病句,前言不搭后语,最后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在冷的时候不应该加衣服,而要脱去衣服,于是更冷了,这时再穿上之前的那件衣服,便会觉得暖和了……他想用此说明解决困难的方法。后来一位乞丐在垃圾堆里捡到这本书,信以为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脱去了唯一一件大衣,结果冻死在街头,从此此书一夜成名,媒体称其为“继一贯道之后又一邪教组织”……好在箫声远写书时用的是“箫声”的笔名,而这个笔名也是由于当时截稿匆忙,一时大意,忘记了那个“远”字……因祸得福,正是由于这个疏忽才没有被公安机关捕获,畏罪潜逃至今……

    此人虽然“著作等身”,但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文盲”的嘴脸,平时说话好引经据典,讲个寓言故事什么的,借此掩盖他“无知”的本质特征,尤其爱讲历史故事,有一次跟我们谈论抗日战争的事儿,说:“当年的前辈们真是英勇,我最感动的就是‘飞夺卢沟桥’的故事……”

    我们愣住了说:“夺取卢沟桥的是日本侵略者,泸定桥才是咱们夺的,只听说过‘飞夺泸定桥’,还真没听说过‘卢沟桥’是什么时候夺回来的!……”其水平可见一斑。

    闲话少叙。

    这箫声远把我救了下来,在客店里找了解药,要为我服下。

    我说:“你怎么知道这是解药?”

    箫声远说:“理由有三:其一,我在这店里只找到这一种药,你不吃只有等死;其二,这药的包装十分精致独特,必定是有十分特殊的用途;其三,是直觉。不要小看直觉的作用,当年牛顿同志就是靠直觉才来到苹果树下,而他并不饿……”

    我说:“那包装不是有说明吗?!你仔细看看?!”

    箫声远恍然大悟,赶紧看说明,边看边念:“延更丹,主治气滞血瘀……”

    整个晚上,箫声远都在劝我吃药,说我的症状和说明书上的一样,叫我放心吃……

    我能理解:毕竟他逃亡在外这么多年,也确实没有时间看电视,对于十年前出来的新药,他的却很难知道……

    好在我中毒并不深,硬挺了一宿,那毒缓和了许多,加上从前中过一次这毒,似乎有了抗体,中午时分,我已经康复如初。箫声远十分惊讶,说这是医学上的一次奇迹!还要以这件事为素材,写一本关于医学的书,就叫《信念的力量》,搞得我好像是残疾病人似地,我苦劝无果……最后的妥协是:不用我的真名当主人公,我感激涕零,都想以身相许了……

    箫声远说:“那倒不必,从理论上讲,男同性恋是基因决定的,加上外部环境,如美国背背山,才容易出现!你还有杨晴,不可以轻言放弃!”

    虽然是句玩笑,却说到了我的痛处:回来好几天了,依然没有小晴一点线索……

    我叹了口气,岔开话题说:“你小子不是号称‘无业游侠’吗?怎么到这来了?”

    箫声远说:“我是特意来找你的。”

    我笑了笑,说:“我一不欠你钱,二不想向你借钱,三又不懂历史哲学,你来找我干嘛?”

    箫声远说:“说来话长……”

    我知道他的品性,没有两个小时是铺垫不完的,按他的说法:生活如写书,蜿蜒曲折才能引人入胜!我赶紧打断说:“捡要紧的说!”

    箫声远说:“简单地说,就是我知道杨晴在哪。”

    我一愣,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他的嘴,连忙问说:“你见到她了?!!”

    箫声远一笑,说:“虽然没看见本人,但是看见了这个……”说完拿出一个物件。

    我接过来一看,顿时目瞪口呆!!那不是别的物件,正是小晴的圣戒法器——戒天!!这枚戒子对于小晴重要之极,绝不会离身,怎会到了箫声远的手上?!

    箫声远侃侃道来:

    自从离开“天纲阁“以后,箫声远接连去了玄法界三大派的另外两派——茅山阁和山海阁。茅山历史悠久,有浓郁的积淀,箫声远为了“治学”,怎能不来此处?他在这呆了两年,收获颇丰;之后又去了山海阁。山海阁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算是后起之秀,能人辈出,在玄法界迅速站稳了脚跟,只是这个机构过于神秘,外人多不知道具体的情况。箫声远本想在这里好好研习一番,却被拒之门外,本来此事就此罢了,不想那山海阁的人竟然出口不逊,说他“有上门乞讨的天赋”什么的。箫声远也是人!被这样侮辱怎能罢休,于是大闹山海阁,最后全身而退,算是还以颜色。此后便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平时则以写书为生。直两个月前,箫声远准备南下去广东,结果买了一张假票,坐上了北上的火车,下车之后觉得“广东”很干燥,人也很少,和电视上宣传的很不一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到了甘肃!转念一想反正也来了,不如到处逛逛,玩了几天,路费花费一空,只能打些零工赚钱,一干就是一个月,在最后一天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住了,一个月的辛苦付诸流水,无奈之下只好再度来到火车站,以送亲友为名混上火车,准备回贵州老家。在厕所里呆了几天之后,出来一看,竟然到了吉林!又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由于客运紧张,车次不够用,这列火车到达贵州以后,并没有停下,换了一个车牌直接开往东北……

    箫声远将这种现象称为“背运”,也就是“总是背离自己原定的运行方向”,之后发誓永远不坐火车,还要贩卖假票让别人坐错车,把这种“背运”传递下去,以解心头之恨!到了吉林,箫声远很庆幸自己还有力气走路,于是赶紧在饿死之前来到镇政府,说自己是乡下来的,投奔呼延策马,但是联系不上他本人,希望政府帮忙。政府里有不少人由于拉过呼延的赞助才有今天的政绩,所以都很热情,于是终于联络到呼延家里,但是呼延不在家,只好由管家来接他。

    箫声远见到呼延的管家后,第一个要求就是大吃一顿。管家当然答应,只是没想到箫声远吃的那么激动,泪流满面……

    到了呼延家以后,小住了几天,也不见呼延回来,于是“借”了些钱,说等他有钱了再还他。管家说那就不用还了……之后继续游荡。

    这一天来到一个山林,不大,也叫不上名字来,奇怪的是四周茂林遮天,此处却都是枯树。箫声远也没有多想,穿过树林继续赶路。走到一半,一颗小树刮住了他的衣襟,他回头,无意间发现树枝上套着一个指环!拿下来一瞧,尽然是杨晴的“戒天”!他知道杨晴的戒天从不离身,此时落在这里,一定是出了意外,四周找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线索。

    事关紧急,不能像前几日游玩那般悠闲:坐火车违背誓言,坐飞机钱又不够,于是驾起风遁,前往“天纲阁”。到了之后看见“天纲阁”已成一片废墟,还以为是“山海阁”的前来报仇,扬言与“山海阁”势不两立。后来知道是由于陆宽,而是不“山海阁”,还是发誓要与“山海阁”势不两立,于是众人才明白原来这厮不是为了“天纲阁”着想,完全是“私仇”!

    问过之后知道我已经来了东北,这才又赶了过来,之后便是“四方缘”旅店这一段了。

    听了他的叙述,感觉他能够支撑着活到现在真的是一个奇迹。他把戒天还给我,很不好意思的说,能不能用这个和杨晴换点钱花,呼延的钱到前天已经花完了……我也知道他的处境,没有工作,还要四处奔波,实在不容易,我们一直也都很同情他,于是说:“不能,你想都别想。”……

    我把小晴的事儿和他大致说了一下,他才知道事情原来这么严重,于是不等天亮,便带我去了那个不知名的小山林。上午的时候就到了,箫声远饿得不行,在山下大吃了一顿。他知道,我请完这一顿,他下一顿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了,所以吃的很卖力。我则没什么胃口,等他吃完之后,我们便上山去找,但是到了下午也没有找到。

    箫声远说:“奇怪了!上一次明明就在附近,一丛枯树,与四周差别很明显,今天怎么突然不见了?!”

    我更是焦急万分,一个劲儿的催他好好找找,是不记错地方了?他被我一问,也有些怀疑了……

    就当我们要放弃的时候,箫声远突然对着一棵树发愣,我问他怎么了?箫声远缓了缓,说:“这些树都长出叶子来了……”

    根据我学习玄法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是:只要人活着,树就会枯萎;而人死了,树才会活的如此茂盛,成为一棵真正的树。我本来就怀疑是小晴的毒发作才变成了的那棵枯树,现在这些树已经长出了树叶,莫非已经完全变成“树”了不成?!

    我只觉得头脑发晕,四肢麻木,踉跄着来到近前,看着那棵树,泣不成声……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1/21498/90855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1/21498/90855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