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怒火在燃烧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臣附议!”

    “臣附议!”

    就在陈镒弹劾王振过后,又有几个大臣齐齐下跪。

    “臣等附议!”

    这一次,群臣黑压压跪倒一大片。

    这些赞同陈镒的大臣,遍布六部九卿六科十三道御史给事中。

    就连五军都督府、各指挥使衙门,武将方面也是参与其中

    王振欺压群臣,民怨沸腾,由此可见一斑。

    “臣弹劾王振五大罪。”

    “其罪一,媚言惑主。”

    “天子本无沙场战阵经验,若不是王振贪图军功而蛊惑天子,大军不可能出师北伐,也就不会有土木堡大败。”

    “其罪二,贪赃枉法。”

    “王振强迫群臣贿赂于他,家中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其在京师的府邸富丽堂皇,所用规格超过天家御苑。”

    “其罪三,祸国殃民。”

    “经土木堡一战,京营三十万大军伤亡过半,数十名肱股之臣以身殉国。”

    “三代君王积蓄为之一空,北境户户披麻戴孝。”

    “其罪四,结党营私。”

    “王振掌权,在朝中聚集了一批鹰犬走狗,这些人只知阿谀奉承,致国法纲常于无物。”

    “王振的子侄们,不读四书五经,不练刀枪棍棒,人人都得以身居高位。”

    “其罪五,欺压百官。”

    “王振残害忠良,死在他手下得正直之士何其之多。”

    “翰林院试讲刘球被分尸,大理寺少卿薛瑄被罢官,南京国子监祭酒陈敬宗十八年不得升迁,北京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被施以枷刑,驸马都尉石璟下狱,监察御史李俨铁岭充军,霸州知州张需发配边疆。”

    “此等恶行,数不枚举。”

    陈镒说到这里,牙关紧咬。

    当初王振举办寿宴,都御史陈镒和王文因为去得晚了一些,就被王振逼迫跪在大门之外。

    “于侍郎,你忘了当初你不肯行贿王振,差一点被他害死的旧事了吗?”

    陈镒见到于谦没有附议,不由得要拉他下水。

    “太后、殿下,王振党羽,死有余辜。”

    于谦看了看身后跪下的上百同僚,再加上被陈镒这么一激,他知道自己不能独善其身。

    于谦已经和孙太后、朱祁钰达成了协议,三方各取所得。

    孙太后立她孙儿为太子,朱祁钰监国,于谦统领京师防务。

    如今群臣激愤,于谦必须和群臣保持一致。

    要不然,于谦就会和群臣失和,他又怎么能够统筹大明上下之力,来抵御瓦剌铁骑?

    “卖国之贼,该杀!”

    听到于谦也赞成诛杀王振余党,群臣士气大涨。

    多年以来,群臣不分文武,皆是处处受制于王振,皆是敢怒不敢言。

    就连皇亲国戚,王振都不放在眼里。

    如今王振自己作死在了土木堡,群臣犹自觉得还不够解气。

    “杀国贼!”

    就连负责纠察百官朝会礼仪的巡视御史,负责内外警戒的校尉力士,也都纷纷加入到了声讨王振的队伍当中。

    “王振素来狡诈,说不定这次他只是诈死。”

    “咱们应该找到王振狗贼的尸骨,如果确定是真的死了,就以千刀万剐之刑!”

    “若是找不到他的尸骨,就广发海捕文书,将其捉拿归案!”

    一个自诩为见识深远的大臣,更是在怀疑王振到底有没有死在土木堡。

    只不过,在大殿之中,还是有一群人和百官不同。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以及他手下二三十个铁杆心腹,已经把手伸到了腰间剑柄之上。

    礼部尚书胡濙,把一切左顺门内的变故都看在眼中,心中已然变得警觉。

    群臣如此逼迫孙太后和朱祁钰,怕不是上下之间会生出嫌隙来?

    只不过胡濙已经七十多了,他想要阻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尔等大胆!”

    “如此裹挟上意,莫非是要造反吗?”

    “还不速速去散朝,免得冲撞皇城威严!”

    马顺嚣张跋扈惯了,他开始黑着脸斥责群臣。

    原因无他,只因为马顺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乃是王振心腹中的心腹。

    “臣有言禀奏,请殿下听之!”

    这次跪下的是仪铭,是郕王府的长史,是朱祁钰的嫡系。

    “本朝开国以来,大逆不道者,有胡惟庸、蓝玉等人。”

    “然而即使是他们,罪恶也不及王振万分之一。”

    “还请殿下立刻下旨,查抄王振府邸,捉拿王振亲族党羽。”

    “这些乱党,再擒拿以后,就马上押赴西市,处以凌迟之刑!”

    仪鸣比陈镒还狠。

    陈镒只是要求杀人,仪鸣这是要千刀万剐。

    “太后,儿臣不知何以自处。”

    “还请太后明示。”

    朱祁钰这个时候可不是多么孝顺,多么听话。

    只是因为朱祁钰还没有称帝,还需要孙太后颁布让他登基的诏书。

    “王振有错,自有天子处罚。”

    “内廷之事,不需要外臣进言。”

    孙太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大明本来是三架马车,内廷太监、武将勋贵、外廷文臣。

    这次土木堡大败,勋贵武将几乎伤亡殆尽。

    要是太监再被文臣拿捏,怕是以后大明天子的政令都出不了皇城。

    “儿臣明白!”

    朱祁钰也不是傻子。

    对于文臣,朱祁钰是又打又拉,又用又防。

    治理国家,需要文臣协助内政。

    但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又会重现明末东林党空谈误国。

    而且文人并不是个个都有风骨。

    明朝灭亡之后,东林党领袖的钱益谦,不肯投湖殉国,还剃发当了满清的官。

    水太凉,就是钱益谦的借口。

    虽然听从了孙太后的意见,不过朱祁钰也没打算保王振余党。

    王振是乱臣贼子,不容翻案。

    朱祁钰还想着,让历史发生的午门血案再来一次。

    马顺按照原来历史待遇,被文臣们围殴致死,对朱祁钰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孙太后受到惊吓,只会让她提防外臣,只会让她不得已扶持朱祁钰。

    有马顺帮朱祁镇背锅,朱祁镇就会少几分骂名。

    朱祁钰都帮着朱祁镇洗白了,孙太后不可能不有所表示。

    其次,朱祁钰可以在赦免打死马顺的大臣后,收获群臣人心。

    要知道,马顺在皇城内被活活打死,动手的文臣们触犯皇家尊严,这可是死罪。

    再次,可以用马顺的死,来震慑意图逃跑的人。

    马顺可是锦衣卫指挥使,你觉得你比他的身份地位还要高?

    还有就是,统一人心,提升士气。

    马顺的死,激发了群臣爱国之心,也宣泄了群臣怒火。

    最后,朱祁钰可以借着清理王振、马顺余党的名义,把朱祁镇的心腹给干掉,再安插信得过的人上位。

    两桃杀三士?

    不,朱祁钰全都要!

    “尔等暂且退下,王振之事,朝廷日后自会有裁决!”

    朱祁钰故意不支持群臣的主张,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怒火。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0/20060/85623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0/20060/85623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