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淮西勋贵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寅时一刻,春和宫亮起了光亮。
    朱允熥早早起来准备今日的早朝。
    早朝,也叫御门听政,是朱元璋制定的官员打卡制度。
    规定文武官员每天凌晨三点必须到奉天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立国当皇帝后,希望文武官员们也能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君臣一起共建美好大明。
    两名宫女取来一套袍服,垂首柔声道:“请殿下更衣。”
    这次不再穿道袍,而是团龙常服,是尚衣监奉旨送来的。
    朱允熥看去,盘中叠着青色袍服,又有一顶翼善冠,以及一条玉带,还有梳子等物。
    展开双臂任由宫女们束发更衣,同时目不转睛地打量着镜中的“自己”。
    镜中之人,身材中等,皮肤白净如玉,相貌中上,算得上英俊。
    毕竟是开国之初,朱标和常氏出身时都是草根,本就不是英俊美丽之人......
    人靠衣装马靠鞍。
    束发更衣后,朱允熥头戴翼善冠,身着青色五爪龙袍,腰缠玉带,脚踏一双皮质皂靴。
    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老朱真不吝啬,规定上至皇帝,下至郡王、世子,皆着五爪龙袍。”
    朱允熥唏嘘道。
    不像满清,把五爪龙袍当宝,只有皇帝才能穿,王爷只能穿四爪的。
    搁大明,四爪的是蟒袍,多赏赐给近臣的,太监中的高管更是人手一件。
    明朝的龙袍,区分不在几爪龙,而在衮服上绘制的十二章纹饰。
    皇帝冕服十二章十二旒,玄衣黄裳。
    皇太子衮冕九章九旒,玄衣纁裳;
    亲王世子七章七旒,青衣纁裳。
    (永乐三年后规定郡王五章)
    一般情况下,亲王和郡王的常服用青色,以避嫌皇太子,翼善冠也略有不同,区别彼此等级。
    “马和,隔壁二殿下什么情况?”
    朱允熥坐到圆桌旁,宫女雪梅飞快端来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粥汤。
    马和回道:“回殿下的话,二殿下已经吃完早膳准备动身早朝了。”
    “嗯。”
    朱允熥心说,朱允炆那小子还挺积极的。
    第一次上朝,怕是老朱有大事宣布。
    会不会是要册立皇太孙了?
    想到这里,朱允熥心跳加速,万分期待。
    雪梅端着米粥,单膝跪在桌前:“殿下,粥热,容奴婢吹温。”
    她嘟着嘴轻轻吹了吹,准备喂饭。
    朱允熥看了她一眼,颜值上佳,纯素颜无化学添加。
    没有太多心思,他伸手接过粥碗:“行了别吹了,我自己来。”
    ......
    朱红的宫墙,厚重的宫门,耸立的宫殿。
    庄严的紫禁城矗立在地平线上,被神烈山的阴影所笼罩。
    奉天门广场上,百官陆续入场,不时有鸟雀驻足檐脊,仿佛也来凑个热闹。
    东宫和奉天殿仅有一墙之隔,相距不过百米。
    早朝,给朱允熥的第一印象是:人非常的多!
    只怕有上千人!
    洪武年间的早朝,少则五六百人,多则一千多号官员。
    遇到朱元璋这样勤政的老板,当官的想告病请假都不容易。
    当然,也有一段时间,早朝几乎没人。
    因为那时候恰逢胡惟庸和郭桓案,京城众多官员受到牵连,六部官员几乎被杀绝了。
    清晨天气凉爽,文武百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大明虽立国二十余年,但很多制度不完善。
    比如朝觐制度,还未确立。
    皇帝没来之前,大家都很随意,仿佛早晨的菜市场。
    “两位皇孙殿下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众官纷纷让道,目光汇聚到朱允熥和朱允炆二人身上。
    储君一位,事关国本。
    如今有资格争夺的,莫过于四五人。
    秦、晋、燕三位藩王。
    还有两位皇孙。
    现在皇帝指名让两位皇孙参加早朝,立皇太孙的意思不言而喻。
    奉天门广场上朝臣很多,他们很明显的分为两部分。
    文官站在左班,品高居北。
    武将站在右班,同样是品高者居北,面东而立。
    看着形势,似乎是文官人数居多,且他们谈笑风生,好不得意。
    朱允炆刚进场,就被几个文官众星拱月迎入上首。
    至于朱允熥,他们只是打招呼客气一句。
    都不鸟我的嘛......
    一個人在那,朱允熥略显几分尴尬。
    “冯胜见过皇孙殿下!”
    一个头发半白的老将迈着铿将有力的步伐,快步走来,对着朱允熥深躬一礼。
    朱允熥忙上前扶起:“快快免礼,允熥久闻宋国公大名!”
    宋国公冯胜,大女儿嫁与常茂,也就是朱允熥的大舅妈。
    妥妥的自己人!
    “殿下,请入上首!”
    冯胜拉着朱允熥,将之迎入武将班次上首的奉天门的御阶上。
    再往上几步,就是朱元璋的御座了。
    老冯太给力了!
    朱允熥心生快乐。
    可惜蓝玉和舅舅常升他们不在,要不然更热闹了!
    论在军中的影响力,冯胜比蓝玉还大。
    洪武二十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肃清北元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
    朱元璋评价冯胜的功劳,在开国勋臣中排第三!
    冯用和傅友德,如今大明淮西集团的两大柱石,历史上都因“蓝玉案”牵连,被无罪诛杀。
    有冯胜支持,武将们纷纷过来与朱允熥打招呼。
    有定远侯王弼,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鹤庆侯张翼等十几位勋贵,皆是大明的开国功臣。
    武将们粗犷豪放,三言两语便热络起来,放声大笑。
    左班的文官们看来,不禁眉头大皱,同时心中隐隐有种畏惧感。
    淮西党与浙东党争斗多年,最终都被朱元璋镇压。
    虽说胡惟庸案主要打击的是淮西勋贵,但也有不少文官陨落。
    更别说和空印案和郭桓案,朱皇帝完全是把文官往死里整!
    随着刘伯温过世多年,如今浙东党没落,淮西党仍活跃在朝堂之上,力压文官。
    想要破局,他们只能支持皇孙朱允炆上位!
    但见一名身材魁梧的老将沉默寡言,朱允熥走下御阶,上前道:“可是颍国公?”
    “傅友德见过皇孙殿下。”
    颍国公傅友德容貌雄毅,性情憨直,脾气倔强,模样颇像新三国中的许褚......
    朱元璋曾评价: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
    傅友德仅率数千人马,就打得北元哭爹喊娘。
    他一生未尝败绩。
    历史上朱元璋在干掉蓝玉后,想打压傅友德,宴会上故意刁难想要羞辱他,让他回家喊来两个儿子,一家人当众跪下谢罪。
    结果傅友德直接回家砍了两个儿子,把儿子们的脑袋往宴会上一扔。
    并开怼朱元璋: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头吗?拿去便是!
    说完直接自杀。
    这让朱元璋十分难堪,下旨抄其家。
    傅友德对朱允熥的态度,并不像冯胜那般热切,只是平平淡淡,甚至不愿搭理。
    朱允熥见状也不怪,他家情况不一样,也能理解。
    傅友德的长子傅忠,娶了朱元璋的第九女寿春公主。
    次子傅春过继给他大哥了。
    三子傅让,是朱元璋的亲军护卫。
    女儿嫁给了晋王世子为妃。
    傅友德也算是皇亲国戚,亲上加亲。
    正因与晋王结亲,傅友德内心是偏向晋王朱棡的。
    故而对朱允熥态度冷淡。
    不像冯胜,二闺女虽然嫁给周王为妃,但周王无意储君之位。
    又因长女与太子妃常家的关系,因此倾向朱允熥。
    正当朱允熥与傅友德尬聊时,一道亲热中带着怪异的声音传来。
    “侄儿!过来让三叔瞧瞧!”
    晋王朱棡来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2/2155/13891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2/2155/13891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