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道号太真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第153章 道号太真
李亨没有一天能好好睡个安稳觉。
有时候实在困倦,趴在书案上睡着,但一闭眼,就看见无数叛军朝着自己蜂拥而来,或是又看见马嵬驿外的那一场乱子。
“仲嗣,这这不是本宫的错!”
他在睡梦中呢喃道。
“陛下”
“上皇朕才是皇,朕会扫清叛逆!”
“陛下”
李亨猛然睁眼,看见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
“梦。”
他嘟囔一声,随即又长叹起来。
道观里焚香的气味儿,熏的他头脑发胀,李亨这才想起来,自己本打算来这散散心,没想到因为太过劳累,却是睡了过去。
“陛下”
那个轻柔的声音再度响起。
李亨眼神微动,他抬起头,看向那个穿着一身素色道袍的女道。
女道士虽然打扮朴素,但却难掩其倾国倾城之色。
她温和笑道:
“陛下是做梦了么?”
“走开!”
女道士堪称人间绝色,但李亨一看到她离自己这般近,竟是有些惶恐和厌恶。
李亨没有碰过她。
“朕,不是上皇!”
他咬牙道。
女道士眼里流露出一丝悲哀,她后退一步,低头不再说话。
李亨深吸一口气,问道:
“观中还有吃食么。”
“有些点心,还有些粮米可以煮粥。”
“朕要吃些东西,然后回宫。”
“奴这就去办。”
女道士立刻走开。
李亨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头,对自己刚才的话也有些烦躁。
父皇喜欢的一个女人罢了,自己似乎也不必这般
过了一会儿后,女道士端着一盘食物回来了。
几个馒头,一碗粥。
李亨拿起馒头咬了一口,不觉皱眉道:
“怎么这般硬?”
“奴初学蒸这些东西,手艺不大熟。”
他喝了口粥,眉头皱的更深了。
“糊了。”
女道士不知所措地绞着手指。
“罢了,不该这般说你。”
李亨站起身,准备离开,但又停住脚步。
“朕准备派人将你送回去。”
“送回去?”
女道士愣了一下。
“送你回上皇的身边。”
她沉默不语。
李亨这时候反倒有些好奇了。
“你不愿意?”
“我愿意的。”
李亨冷笑一声,
只把这迟疑当做是她在装腔作势。
你这样的女人,平生不是最喜好锦衣玉食吗?
他没了说话的兴趣,走出门去,几名官员依旧在外等候着。
女道士刚才一直在偏房里诵经,所以官员们知道皇帝不是来这私会女道士的,而后知道皇帝在里面睡觉,便更不敢打扰。
“臣韩翃,拜见陛下!”
高适出行前,曾与李亨有过密谈,而韩翃则是他随意指派给高适的副使。
等出使过河北后,高适让韩翃回去复命,自己则是前往淮南道,骗取永王信任,打算接下来撺掇永王和颜季明狗咬狗,让他们打的两败俱伤。
等韩翃回来后,陈奏事情有条不紊,极其明确,李亨这才发觉韩翃也是个人才,便起了重用的心思。
殊不知,韩翃这次是受沈青指派,打算回来做最后一件事,然后就直接带着全家老小奔赴河北,将要长久在魏博镇任官了。
“朕有件事要你去做。”
“臣,必然竭心尽力。”
“朕要你带着这个女子去蜀地,把她交给上皇,然后”
李亨顿了顿,缓缓道:
“跟上皇,询问国玺的事。”
传国玉玺。
在历史上这时候,
传国玉玺本应早就由房琯带给李亨。
但因为某些缘故,玄宗这次没将传国玉玺派人送过来,李亨只能派人令刻玉玺,作为国玺。
李亨料定自己那老而精明的父皇,八成还是打算借助国玺做些事,但要是将此女交还过去,必然能换回国玺。
毕竟,自己现在才是大唐天子。
玄宗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若是骤然重新得到其中一件东西,想必他也不会再在其他地方跟自己捣乱了。
现在声势浩大的永王,就是出自玄宗的手笔。
若非他在半路加封永王等人为各地节度使,永王也不可能有那般大的权力。
韩翃瞥了那个女道士一眼,心里惊愕于她的美色,但立刻恭声道:
“臣,遵旨。”
“那你这两天就准备启程,盘缠和随行兵马那些,这两日会调拨给你。”
眼见得李亨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开,韩翃下定决心,略微提高了声音,道:
“臣有一事要告知陛下。”
李亨脚步停住。
“何事?”
“臣路过太原府时,见太原府尹辛云京,此人似是有不轨之意。”
“不轨?”
李亨轻声重复了一遍,目光看向韩翃。
“说清楚些。”
“辛云京疑似与魏博节度使私交甚笃。”
“怎么可能?”
当初诸处兵马勤王时,辛云京还向李亨打过颜季明的小报告,说他当街强抢民女。
李亨笑了笑,忽然笑容又僵住。
“你说的是实话?”
“臣句句是实,岂敢欺骗陛下。”
“朕知道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亨深吸一口气,淡淡道:
“你这两日早做准备,等差不多了,就带她去蜀地。”
“臣想跟陛下求一封手令,免得这两日被人为难。”韩翃壮着胆子道。
李亨不由皱起眉头,但是点点头,道:
“可有笔墨?”
“有,旁边就有。”
李亨没说话,接过笔墨草草写下两行字。恰巧随身带着玉玺,便又加盖上,等弄完这些,他便离开了。
韩翃没敢直视那名女道士,他知道这个女子身份肯定不一般。
“您有什么要收拾的么?”
女道士环顾四周冷寂的道观,苦笑一声。
“身无长物,无需收拾。”
“那今夜就走。”
“啊?”
女道士不由愣了一下。
韩翃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本就急着离开这儿,连盘缠和随行兵马都顾不得索要,只想赶紧离开这儿。
带着这女子,他出城的时候也有个借口,再加上圣人的手令,各处都可畅通无阻。
韩翃心细,他劝说道:
“如今各处战乱,不如趁着现在还较为太平,早走为好。”
“可是这毕竟天黑了,不如明早罢了,今夜就今夜。”
女道士摇摇头,回房间里简单收拾了一下细软,跟着韩翃离开了道观。
韩翃早就安排好了一队马车,他将女道士安置进其中一辆,其余马车里坐着的都是他的家人,早就得到了韩翃的告知。
等准备妥当后,韩翃立刻下令出发。
女道士感受着马车的颠簸,正心绪迷惘时,忽的感觉到马车停下,继而外面响起说话声。
韩翃指了指女道士所在的马车,将来意说明,随即出示了李亨的手令。
守城门的将军认得是皇帝玺印,不敢为难,立刻开城门放行。
“居然这般轻松”
韩翃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回头了,心里不禁有些畏缩。
但想起远在河北的妻子,他很快又坚定起来。
女道士正打算蜷缩在车厢里睡一觉时,她感觉马车再次停下,随即,车帘被人拉开,她不由又惊又怒的看着那人。
车厢里昏暗,只能隐约看到一点女道士的脸庞,但依旧让韩翃有些震惊于她的姿色。
“贵人莫怕。”
韩翃咳嗽一声,道:
“臣马上要去河北了,要不在这把您放下来,您自己再去城门那要人开门?”
“你去河北?”
女道士忽然发觉事情的走向开始荒谬起来了。
她傻乎乎问道:
“你去河北做什么?陛下不是让你送我去”
“蜀地。”
韩翃点点头,恳切道:
“此事自有缘由,不方便跟贵人您解释,您看,您总不能跟着臣去河北?”
女道士沉默了一会儿,韩翃正打算道歉然后让车夫掉头送她回城门口,就听女道士喊道:
“我也要去河北!”
“贵人,您去河北做什么?”
女道士咬牙道:
“你看不出来我是什么人么?”
“臣眼拙,实在是不知贵人是谁。”
“我是道士,
我道号太真,
你难道还是不知道我是谁?”
她想说的是,如果你把我献给你那魏博节度使,你必然能在他手下受到重用。
然而因为天黑,韩翃根本就看不见她长什么样了,也不知道太真又是个什么鬼绰号,依旧是摇头。
女道士赌气般的说道:
“我听说魏博节度使要在河北盖三座道观,我去那做道士!
我不去蜀地!”
“随您。”
韩翃怕浪费时间,懒得陪她折腾,转身下令继续出发。
李亨没有一天能好好睡个安稳觉。
有时候实在困倦,趴在书案上睡着,但一闭眼,就看见无数叛军朝着自己蜂拥而来,或是又看见马嵬驿外的那一场乱子。
“仲嗣,这这不是本宫的错!”
他在睡梦中呢喃道。
“陛下”
“上皇朕才是皇,朕会扫清叛逆!”
“陛下”
李亨猛然睁眼,看见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
“梦。”
他嘟囔一声,随即又长叹起来。
道观里焚香的气味儿,熏的他头脑发胀,李亨这才想起来,自己本打算来这散散心,没想到因为太过劳累,却是睡了过去。
“陛下”
那个轻柔的声音再度响起。
李亨眼神微动,他抬起头,看向那个穿着一身素色道袍的女道。
女道士虽然打扮朴素,但却难掩其倾国倾城之色。
她温和笑道:
“陛下是做梦了么?”
“走开!”
女道士堪称人间绝色,但李亨一看到她离自己这般近,竟是有些惶恐和厌恶。
李亨没有碰过她。
“朕,不是上皇!”
他咬牙道。
女道士眼里流露出一丝悲哀,她后退一步,低头不再说话。
李亨深吸一口气,问道:
“观中还有吃食么。”
“有些点心,还有些粮米可以煮粥。”
“朕要吃些东西,然后回宫。”
“奴这就去办。”
女道士立刻走开。
李亨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头,对自己刚才的话也有些烦躁。
父皇喜欢的一个女人罢了,自己似乎也不必这般
过了一会儿后,女道士端着一盘食物回来了。
几个馒头,一碗粥。
李亨拿起馒头咬了一口,不觉皱眉道:
“怎么这般硬?”
“奴初学蒸这些东西,手艺不大熟。”
他喝了口粥,眉头皱的更深了。
“糊了。”
女道士不知所措地绞着手指。
“罢了,不该这般说你。”
李亨站起身,准备离开,但又停住脚步。
“朕准备派人将你送回去。”
“送回去?”
女道士愣了一下。
“送你回上皇的身边。”
她沉默不语。
李亨这时候反倒有些好奇了。
“你不愿意?”
“我愿意的。”
李亨冷笑一声,
只把这迟疑当做是她在装腔作势。
你这样的女人,平生不是最喜好锦衣玉食吗?
他没了说话的兴趣,走出门去,几名官员依旧在外等候着。
女道士刚才一直在偏房里诵经,所以官员们知道皇帝不是来这私会女道士的,而后知道皇帝在里面睡觉,便更不敢打扰。
“臣韩翃,拜见陛下!”
高适出行前,曾与李亨有过密谈,而韩翃则是他随意指派给高适的副使。
等出使过河北后,高适让韩翃回去复命,自己则是前往淮南道,骗取永王信任,打算接下来撺掇永王和颜季明狗咬狗,让他们打的两败俱伤。
等韩翃回来后,陈奏事情有条不紊,极其明确,李亨这才发觉韩翃也是个人才,便起了重用的心思。
殊不知,韩翃这次是受沈青指派,打算回来做最后一件事,然后就直接带着全家老小奔赴河北,将要长久在魏博镇任官了。
“朕有件事要你去做。”
“臣,必然竭心尽力。”
“朕要你带着这个女子去蜀地,把她交给上皇,然后”
李亨顿了顿,缓缓道:
“跟上皇,询问国玺的事。”
传国玉玺。
在历史上这时候,
传国玉玺本应早就由房琯带给李亨。
但因为某些缘故,玄宗这次没将传国玉玺派人送过来,李亨只能派人令刻玉玺,作为国玺。
李亨料定自己那老而精明的父皇,八成还是打算借助国玺做些事,但要是将此女交还过去,必然能换回国玺。
毕竟,自己现在才是大唐天子。
玄宗已经失去了很多东西,若是骤然重新得到其中一件东西,想必他也不会再在其他地方跟自己捣乱了。
现在声势浩大的永王,就是出自玄宗的手笔。
若非他在半路加封永王等人为各地节度使,永王也不可能有那般大的权力。
韩翃瞥了那个女道士一眼,心里惊愕于她的美色,但立刻恭声道:
“臣,遵旨。”
“那你这两天就准备启程,盘缠和随行兵马那些,这两日会调拨给你。”
眼见得李亨点点头,转身就要离开,韩翃下定决心,略微提高了声音,道:
“臣有一事要告知陛下。”
李亨脚步停住。
“何事?”
“臣路过太原府时,见太原府尹辛云京,此人似是有不轨之意。”
“不轨?”
李亨轻声重复了一遍,目光看向韩翃。
“说清楚些。”
“辛云京疑似与魏博节度使私交甚笃。”
“怎么可能?”
当初诸处兵马勤王时,辛云京还向李亨打过颜季明的小报告,说他当街强抢民女。
李亨笑了笑,忽然笑容又僵住。
“你说的是实话?”
“臣句句是实,岂敢欺骗陛下。”
“朕知道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亨深吸一口气,淡淡道:
“你这两日早做准备,等差不多了,就带她去蜀地。”
“臣想跟陛下求一封手令,免得这两日被人为难。”韩翃壮着胆子道。
李亨不由皱起眉头,但是点点头,道:
“可有笔墨?”
“有,旁边就有。”
李亨没说话,接过笔墨草草写下两行字。恰巧随身带着玉玺,便又加盖上,等弄完这些,他便离开了。
韩翃没敢直视那名女道士,他知道这个女子身份肯定不一般。
“您有什么要收拾的么?”
女道士环顾四周冷寂的道观,苦笑一声。
“身无长物,无需收拾。”
“那今夜就走。”
“啊?”
女道士不由愣了一下。
韩翃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本就急着离开这儿,连盘缠和随行兵马都顾不得索要,只想赶紧离开这儿。
带着这女子,他出城的时候也有个借口,再加上圣人的手令,各处都可畅通无阻。
韩翃心细,他劝说道:
“如今各处战乱,不如趁着现在还较为太平,早走为好。”
“可是这毕竟天黑了,不如明早罢了,今夜就今夜。”
女道士摇摇头,回房间里简单收拾了一下细软,跟着韩翃离开了道观。
韩翃早就安排好了一队马车,他将女道士安置进其中一辆,其余马车里坐着的都是他的家人,早就得到了韩翃的告知。
等准备妥当后,韩翃立刻下令出发。
女道士感受着马车的颠簸,正心绪迷惘时,忽的感觉到马车停下,继而外面响起说话声。
韩翃指了指女道士所在的马车,将来意说明,随即出示了李亨的手令。
守城门的将军认得是皇帝玺印,不敢为难,立刻开城门放行。
“居然这般轻松”
韩翃知道自己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回头了,心里不禁有些畏缩。
但想起远在河北的妻子,他很快又坚定起来。
女道士正打算蜷缩在车厢里睡一觉时,她感觉马车再次停下,随即,车帘被人拉开,她不由又惊又怒的看着那人。
车厢里昏暗,只能隐约看到一点女道士的脸庞,但依旧让韩翃有些震惊于她的姿色。
“贵人莫怕。”
韩翃咳嗽一声,道:
“臣马上要去河北了,要不在这把您放下来,您自己再去城门那要人开门?”
“你去河北?”
女道士忽然发觉事情的走向开始荒谬起来了。
她傻乎乎问道:
“你去河北做什么?陛下不是让你送我去”
“蜀地。”
韩翃点点头,恳切道:
“此事自有缘由,不方便跟贵人您解释,您看,您总不能跟着臣去河北?”
女道士沉默了一会儿,韩翃正打算道歉然后让车夫掉头送她回城门口,就听女道士喊道:
“我也要去河北!”
“贵人,您去河北做什么?”
女道士咬牙道:
“你看不出来我是什么人么?”
“臣眼拙,实在是不知贵人是谁。”
“我是道士,
我道号太真,
你难道还是不知道我是谁?”
她想说的是,如果你把我献给你那魏博节度使,你必然能在他手下受到重用。
然而因为天黑,韩翃根本就看不见她长什么样了,也不知道太真又是个什么鬼绰号,依旧是摇头。
女道士赌气般的说道:
“我听说魏博节度使要在河北盖三座道观,我去那做道士!
我不去蜀地!”
“随您。”
韩翃怕浪费时间,懒得陪她折腾,转身下令继续出发。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7/17584/77833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7/17584/778330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