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承宗入宫荐贤才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想到此处,老吴擦干了眼角的泪水,转身跪在地上,郑重其事的对老八行礼:“大人,若您不弃,小的必誓死追随于您,还望大人成全!”

    老八伸手将馒头递给了老吴,眼中闪过一抹笑意,道:“吃,吃饱喝足了,哥哥带你去找找乐子。”

    “敢不从命!”

    老吴接过馒头,狼吞虎咽的吃着,泪水交织间,味道竟然香甜无比。

    乾清宫。

    魏忠贤撅着屁股跪在地上,耳观鼻鼻观心,等待着皇帝的训示。

    朱由检面色平静的看着奏折,良久才叹了口气:“人要作死,神仙都救不得!”

    “魏大伴。”

    “给朕盯好了那群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把他们存粮的地点、涉及的人员全都摸清了,等时机成熟,朕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血流千里。”

    “这次你立了功,想要什么?说,朕能做到的,都答应你。”

    魏忠贤匍匐在地上,语气诚恳的说道:“主子,奴婢就是您的欢喜虫、哈巴狗,能为您分忧,是奴婢的福分,不敢有任何要求。”

    朱由检摆了摆手:“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但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这是朕的态度。”

    “听说你的弟弟一家还在顺天府大牢里关着呢,稍后朕会让王承恩将他们接出来,安顿好,算是对你的奖励。”

    “好生去做。”

    “朕不是个凉薄之人,只要你不负朕,朕将来一定会给你个说法。”

    “下去。”

    “奴婢告退。”

    魏忠贤眼神闪烁了一下,态度更是恭谨了,倒退着出了乾清宫。

    伸了个懒腰,朱由检对旁边伺候的魏忠贤说道:“去,好好安顿下去,莫要让底下的人寒了心。”

    “遵旨。”

    王承恩走了没多久,有人进来通禀,兵部尚书崔呈秀在殿外求见。

    “让他进来。”

    很快。

    有内侍带着崔呈秀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兵部已按照您的旨意,将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卢九德等人从京营中抽调了出来。”

    “昨日。”

    “调曹文诏入京的文书也已经发出了,接下来如何做,还请陛下示下。”

    “嗯,你做的很好。”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整备新军,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你们兵部要无条件的配合好卢象升,他要谁,你们不必请示朕,直接发公文就是了。”

    “另外。”

    “传朕的旨意,皮岛总兵毛文龙掣肘建奴,悬军敌后,功劳不小,擢升其为中军都护府右都督,加辅国将军衔,赐尚方宝剑,在赏其妻一品诰命,荫其一子为锦衣卫千户,以示恩典。”

    “其下官兵皆官进一级,赏银十万两,布帛一万匹,酒五千坛,粮二十万担。”

    “告诉毛文龙,勿要急功近利,只要牵制住建奴不敢进犯,他便是大功一件,将来,朕不吝以爵筹之。”

    “下去,朕累了。”

    “遵旨。”

    听到皇帝的赏赐,崔呈秀心中感叹皇帝的大方,但却不敢表现出来,转身朝外面走去。

    这时。

    朱由检仿佛想起了什么,将其叫了回来,说道:“你最近表现的不错,朕很满意,赏你斗牛服一件,玉如意一对,金百两。”

    “好好去做,以前的事情朕没有放在心上,你岁数也打了,理应善终。”

    啊?

    这句话直击崔呈秀的软肋,他转身噗通跪在了地上,郑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如释重负般的退了出去。

    曾经。

    崔呈秀也是魏忠贤手下的一员大将,没少帮着九千岁做坏事。魏忠贤倒台后,他和大多数阉党成员一样,每天小心翼翼的做事,生怕触怒了皇帝,遭到清算。

    所以。

    现在无论朱由检下什么离谱的命令,崔呈秀都会不折不扣的去照办,妄图以此将功补过。

    对于朱由检来讲,杀个把人只不过是张张嘴的事儿。

    但是。

    现在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多一个听话的人,好像也没什么不好。

    再者。

    人杀多了,容易造成恐慌,万一这群人抱成团,那自己的位子可就危险了。

    所以。

    只要这个人还能替自己办事,朱由检就不会动他,起码,眼下不会。

    送走了崔呈秀,朱由检批阅了一会奏折,又命人将孙承宗叫了过来。

    “陛下,您找我?”

    “嗯,来人,上茶,赐座。”朱由检放下毛笔,依靠在龙椅上,随口问道:“爱卿,你觉得辽东巡抚王之臣怎么样?”

    沉思片刻。

    孙承宗答道:“陛下,臣与王之臣接触不多,不敢擅下断言。不过,臣听说,此人与辽东经略袁崇焕在戍边问题上多有不合,数次在公开场合发生冲突,臣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辽东格局。”

    “臣建议。”

    “此二人则其一调至关内任职,如此一来,能做到人尽其用,还能缓解双方的冲突,堪称一举两得了。”

    “哦?”朱由检眯缝着眼,追问道:“那你认为,谁来坐镇辽东合适啊?”

    “袁崇焕!”孙承宗不假思索的回答,见皇帝脸露疑惑的神情,赶忙解释道:“陛下,辽东之事瞬息万变,此二人速来不合,若有战事,必会相互掣肘,此非辽东官民之福。”

    “王之臣胸有韬略,行事却太过于绵柔,于战事上又显得寡断,无法在战场上抓住有利时机,痛击敌人,因此,调入内线防御、策应,最是适合。”

    “袁崇焕则不然,他手下兵马齐备,猛将如云,其中尤以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吴三桂、尤世禄等人为佼佼者。他们相互依存,相互配合,能够在关宁锦防线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

    “臣建议。”

    “调王之臣坐镇山海关,随时策应多方行动。升授袁崇焕为辽镇总兵,总理辽东对外军事行动。”

    “其余将官任免,陛下可根据其个人情况,随即进行调配,如此一来,辽东无忧矣。”

    …

    听了孙承宗的话,朱由检没有急着回答,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6/16304/75753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6/16304/75753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