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儿童”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听说过“僵尸男孩”吗?

    双手僵硬前伸,獠牙外露,行动一蹦一跳、直上直下;

    瞅准机会掐住人的脖子,一口咬下去……

    这就是重庆开县“僵尸男孩”小倪(化名)发病时的症状。

    电影里的“僵尸”,现实中也真能看到!

    小倪第一次发病,是在2006年10月8日早晨,此后,他的“僵尸症状“越来越严重,父母带着他辗转求医。

    现实中真的有”僵尸病“吗?

    没想到,最后的诊断结果出人意料!

    发病那年,小倪10岁,住在大山深处一个小村子里,某天,上学途中他突然昏倒,被村人发现,送回家中。

    奇怪的是,没过一会,小倪自己醒了。

    父母见他没事,也不在意,不料第二天傍晚,这孩子再次昏倒,身体出现抽搐的症状。

    送去县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问题来,可小倪还是不断昏倒,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昏倒后的行为,越来越夸张、恐怖:双眼紧闭、双手笔直前伸,同时伴随蹦跳前行、龇牙咧嘴等怪异动作。

    这不是僵尸吗!更恐怖的是,这病隔三差五来一次,每次都是先昏倒,然后做出“僵尸”的古怪动作。

    发病时,孩子表情异常愤怒,牙用力呲开,发出低吼声。

    发病的时间甚至有了规律:最长达4小时,最短则几分钟,这到底怎么回事?难道中邪了?

    到医院,化验、彩超、核磁共振、脑电图等等,查遍了,查不出来。

    只能求助于“民间偏方”,黑狗血、桃木剑,传说能辟邪驱鬼的“法宝”都用上了。

    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反效果。

    那孩子闻到血味后,突然异常亢奋,努力地嗅,伸出舌头,舔胸前、肩上够得着的狗血,嘴里还啧啧有声。

    前来“驱鬼”的术士惊呆了,没设防,舔完血的小倪突然扑向他,张口向他的脖子咬去,这不成了真正的“僵尸”了嘛!

    完全可以想到的是,嗜血“僵尸”男孩成了这个小山村的焦点,但是,镇里一位大学生听说传闻后,偏不信邪。

    他专门借了个相机,把男孩发病变“僵尸”的经过拍下来,与电影里的“僵尸”相比较后,他不得不佩服:如果那孩子在恶作剧的话,那演技实在太好,不逊于专业演员,这孩子知道自己发病变成僵尸吗?

    小倪不发病时,大学生趁机问道:“你怎么这么喜欢变‘僵尸’来吓唬爸爸和爷爷呢?”

    没想到,小倪矢口否认,他说,他看过电视里的“僵尸”片,但从来没信过。

    大学生思虑再三,觉得,也许心理医生能有答案,小倪的父亲已经濒临崩溃,他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所有手段都尝试过了,只能同意由大学生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小倪对去看医生表现出明显的抗拒,他发病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发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心理咨询所后,心理咨询师只能采取与他单独交流的方式,通过玩游戏进行治疗。

    他找到了孩子患病的原因。

    原来,小倪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去深圳打工,常年见不到,他经常被大孩子欺负,说他爸妈不要他了。

    爸爸隔年回来一次,却对他奉行“打的教育”,非打即骂。

    在小倪变成“僵尸”前,相依为命的奶奶突然去世,同时,一个很疼他的叔叔也去世了。

    还在世的爷爷,给自己准备了一口黑色棺材,放在屋角。在奶奶叔叔去世、爷爷棺材的影响下,小倪意识到终有一天,最后一个疼爱自己的人也会离去。

    而父母根本不爱他。

    心理咨询师拍案而起:

    什么“僵尸”孩子,根本就是癔病在作祟!癔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

    发病的诱因,多为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癔病的发病形式多种多样。

    对于小倪的“病症”,第一次发病本是偶然,但却让他突然发觉:父母在他生病时,对他“有求必应”,而且,会关注他,关爱他。

    于是,他不断给自己暗示,要自己常发病,而且还得固定化和模式化。

    由于他经常看“僵尸”片,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模仿起“僵尸”。

    像小倪这种癔病患者,一般可采取心理疏导和心理暗示治疗,必要时结合使用少量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师跟小倪的父母解释时,刚开始,他们还不相信,治疗一段时间后,小倪发病的频率明显减少,症状不再严重,父母才明白,原来真的是自己陪伴太少。

    经过治疗,小倪没再发病,人也变得开朗。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35/135524/580197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35/135524/580197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