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 第40章 不妥当的祖制就得废除,就得改革

第40章 不妥当的祖制就得废除,就得改革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这场义商为支援朝廷、为做贡献的自发捐款捐物运动,到底是从京畿开始,渐渐往全国蔓延开来。

    那汹涌程度,都快比上开中政策刚出来,积极往边关运粮换盐引时了。

    一时间,国库都大为充裕。

    而原本就对此忧心忡忡的群臣们更加反对起来,六科与御史台奏折不断。

    从早朝到午朝,句句不离让皇爷三思。

    不是被劝诫,就是在被劝诫的朱祁钰直接让户部尚书陈循上账本。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好让诸位臣工都好好瞧瞧,唔,把锦衣卫调查的结果也一并发下去让大家传阅。”

    “叫尔等知道,朕虽有嘉奖为国之民的心思,却也容不得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流。”

    一句话,皇爷他啊,也不是谁的钱都收的。

    这民籍,也不是说谁也转就转的。

    在收到商人们为国尽心的请求之前,他有派锦衣卫仔细查过。确定其人无作奸犯科之事,往来经营也遵纪守法,不存在偷逃税款以次充好等事。

    然后才视贡献大小,酌情准许的。

    不然?

    虽为防这些义商们的‘善举’,不至于治那些有意欺瞒的欺君之罪。但大明律也不是当摆设的,该罚的罚,该判的判。

    目前来看,不但不会助恶,还能起到很大震慑作用。

    而且,虽说这些人的子嗣转为民籍。

    可以正常参加科举。

    但也会随即出台相关规则,最大可能避免朝臣所顾虑的情况。

    “可是皇爷……”

    “诶!”朱祁玉挑眉,打断了孜孜不倦上谏的御史:“朕知尔等有忧国忧民之心,唯恐某项政策不妥,流毒深远。”

    “但众卿协助朕,治理着整个大明,肩负着天下荣辱兴衰。也不能太因循守旧,因为未知风险而裹足不前。”

    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就是,匠人、商人等的积极性都被空前地调动了起来。

    匠人那边屡屡有新的小创新,商人们的诚意堆满了国库。民间奔走相告,都说新皇爷是个好的。

    “多些周回童那样的箭户,多些有利于朝廷的兵器改进。日后我朝对敌时,可能就多些成功、少些牺牲。国库丰盈,春来对瓦剌用兵才能更从容。”

    “不至于像京城之战一样,半数保家卫国之士却连御敌的铠甲都没有……”

    朱祁钰皱眉,很是唏嘘感叹了一阵。

    然后才语重心长地道:“不管基于什么原因,百姓能如此热切。都是朕之福,尔等之福,大明上下之福。”

    “身为人君人臣,朕与诸卿该讨论的是如何因势利导、如何查漏补缺,做好善后工作。而不是因为一些可能会有的不良影响,而去凉了百姓的一腔热血!”

    这话说的也是极重了。

    当场就让那御史脸红如滴血,支支吾吾半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还是户部尚书陈循第一个跪下:“皇爷所言极是,臣等着相了。”

    他这一起头,于谦就跟上。

    接着礼部尚书胡濙、兵部侍郎李贤等也都跪下。

    所有人的关注方向顺利转弯,到了怎么细化标准、如何查漏补缺,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的方向去。

    朱祁钰满意点头。

    现在播撒下去希望的种子,待星火燎原时,他所面对的阻力更小些。

    至于祖制?

    嗯。

    祖宗初心肯定是好的,但时移世易,数十年前的规矩已经不适用于当下。

    就得废除,就得改革。

    否则大明迟早跟梦中一样,被大几十万的宗亲、数以百万的流民。接连不断的起义与党政林立的朝堂、虎视眈眈的外敌们可拖垮了咯。

    到时候建奴入关,对内疯狂压榨,对外奴颜婢膝。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每每想起,就让朱祁钰辗转难眠,恨到牙根痒痒。

    既然祖宗都有此示警,都让他成了大明皇帝,那他自然得为这锦绣河山做些什么。

    不给那些屈辱再度发生的机会。

    他的朝堂上,就得跟着他的步调。君臣同心,一点点的把那些积弊改掉,把腐肉剜走。

    让土木一战后,满目疮痍的大明再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来。

    不要党争,不要守旧派。

    更不要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所谓忠臣。

    能跻身于朝堂的,就没哪个是傻子。

    也少有方孝儒。

    以往思量着朱祁钰藩王登基,就算情势所逼,到底也少了那么些许名正言顺。再加上新皇性子温驯,最是个从谏如流的。

    所以官员们一个个大了胆子,各种畅所欲言。

    现在帝王强硬了,他们自然也就软。

    不再积极反对,而是参与谏言。

    右都御史陈镒甚至提出了另办一报的超前提议。

    天知道那一刻,朱祁钰是用了多大自制力,才问他是不是也做梦了的。

    缓了好一阵子,才尽可能平淡地问:“爱卿何出此言?”

    陈镒肃容正色:“回皇爷,臣思邸报也,专职朝廷往各地衙门传知朝政。虽紧要,但传播并不广。不如仿照邸报,再办一版专门面向天下百姓的。”

    “传播更广,力度更大,让更多百姓知道皇爷的体恤之意。若妥善应用,还能成为朝廷喉舌,甚至起到教化黎民的作用。”

    还能为国库挣来源源不断的银子呢!

    梦境作证,他可是亲眼见识过的。可知道那小小报纸里,蕴含着多大力量与商机了。

    这不巧了吗?

    他啊,因缘际会间得了梦境示警后,各种踌躇满志。

    想清边患、灭建奴、安抚流民,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大力发展工业、商业,为开海运打基础。

    再挨着个儿的,给梦中那些强盗们一个狠的。

    简直处处用钱。

    偏暂时还没有个什么好想法,陈镒这一议,简直就是正瞌睡来了枕头啊。

    朱祁钰大喜,当即一脸兴趣盎然:“这倒新鲜,爱卿细说。”

    陈镒仔细叙述自己内心一闪而逝的想法,年轻帝王‘福至心灵’地连连建议着。

    把个陈镒给震惊的呀,连说皇爷大才,是微臣班门弄斧了云云。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33/133972/575640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33/133972/5756401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