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开面馆?这个可以有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姜甜不知道的是,自从姜诚在学校被人欺负,校长拉偏架的时候开始,胡琼芳就想给儿子转学了。

    没爹没妈的孩子,在村里本来就容易被欺负。

    本来想着学校应该好一点,毕竟有老师看着。

    可谁能想到,平时没事还好,一旦姜诚和同学发生矛盾,他们家没有男人撑腰,连校长都要劝他们忍一忍。

    那天姜诚被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欺负,如果不是姜甜去派出所报案,把事情给闹大的话,这口气,十有八九,他们家就真的只能咽下去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她一个女人,打,打不过那几个学生的爸爸。

    去学校闹,得罪了校长和班主任,以后姜诚在学校被老师穿小鞋怎么办?

    这一次算是他们运气好,派出所愿意出面管这件事,那下次呢?下下次呢?

    村里人都知道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好欺负。大人不把她们放在眼里,小孩子看在眼里,当然是有样学样,也会在学校欺负没了爹的姜诚。

    为什么村里人都劝她赶紧再找个男人嫁了?

    说到底,大家也没什么坏心思,就是觉得她再找一个,家里有个男人撑腰,就没人敢随便欺负她们娘三了。

    但生活不是这个道理。

    胡琼芳难道没有过男人吗?她男人难道不挣钱吗?

    遇到个偏心刻薄的婆婆,男人挣再多钱,老婆孩子也照样要过苦日子。

    还有村里那些经常被自家男人打的鼻青脸肿的女人,外人倒是没有欺负她们,欺负她们的,正是那些她们以为会保护妻儿的丈夫。

    即便是为了这一双儿女能平安长大,胡琼芳也不想再找个男人了。

    她想到的办法,是带着儿子女儿搬到省道附近去住。

    这样的话,姜诚就可以转学去镇上的小学念书了,姜甜明年回初中念书,来回也近一点。

    只是,这样一来,钓黄鳝的活儿就做不了了。

    本来胡琼芳还在犹豫,毕竟现在家里收入的大头就是卖泥鳅卖黄鳝,要是不住在村里了,做这个就不太方便了。

    但今天在李桂芬店里看到的一件事,突然给了胡琼芳一个灵感。

    “本来,赚钱这种事情,我们大人操心就行,告诉你们,只是不想让你们担心,放心,就算搬家了,妈妈也养得起你们。”

    胡琼芳慢慢把自己的打算,和一双儿女简单说了一下。

    “今天我到人家店里卖黄鳝的时候,正好碰到有人吃不惯咱们这里的米饭,就问老板能不能给他做两碗鳝丝面。”

    “我也没想到,一碗鳝丝面,在店里居然能卖到两块钱。”

    “那面上头盖着的鳝丝,我估摸着,顶多用了半斤黄鳝,其他的都是洋葱、青红椒,碗里的扯面也最多三两。”

    “我算了一下,这样的一碗面,成本最多一块钱,店里却能卖两块,去掉房租和煤饼油盐的成本,至少也能赚五毛钱。”

    “一碗面赚五毛,十碗就是五块钱,一天三顿饭,要是能卖掉一百碗面的话,就能净赚五十块钱。”

    听她妈这么说,姜甜眼前一亮:“妈,这生意能做!”

    “您想想,省道边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赶路的,不一定人人都能把车停下来,点几个菜,花两个小时吃一顿饭?”

    “做面条就不一样了,咱们把浇头提前备好,客人来了,直接下面条,再盖上浇头,一碗面从下锅要端上桌,几分钟就能出来了。”

    “要是赶上有长途客车过来吃面,一车四五十人,每天多来几辆大客车,咱这生意就不愁没钱赚了。”

    胡琼芳好笑地戳了一把闺女的大脑门:“还几天几辆大客车?美得你!”

    姜甜嘿嘿一笑:“没有大客车,大货车也行呀,妈你看,好多大货车急着赶路,没时间停下来点菜吃饭,但停车吃碗面的时间总有?”

    “就按我说的,咱们提前把浇头准备好,客人来了就煮面,煮好面条之后,让客人自己选浇头。咱家的面条煮得快,那些大车司机,下车几分钟就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面条,你猜他们愿不愿意来咱家吃?”

    姜甜本来是想怂恿她妈去省道开店卖盒饭的。

    但这两次她在省道附近溜达了一圈,居然没发现后世那种白色泡沫饭盒,仔细一想,好像这种泡沫饭盒还要过两年才会出现在大街小巷。

    现在省道边上虽然也有卖饭的,但都是和之前那个修车师傅的老婆那样,在家里做好饭菜,拿带盖的铝锅装着,放在煤球炉子上温着。

    这个年代的人,出门一般都自己带个铝制饭盒,在外面买饭,也都是拿自带的饭盒去装。

    毕竟这时候物价水平还很低,一份饭本来就不贵,再搭上一个泡沫饭盒的成本,老板还要不要赚钱啦?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姜甜本来还挺失落的,结果没想到,朴实的胡女士,居然给了她这么大一个惊喜!

    对啊,不能卖盒饭,但是可以先开个面馆呀。

    不是她自夸,胡女士做的手擀面,那是吃过一次就会一直惦记着的。

    至于浇头,那就更不是问题啦,这可是她的“专业领域”!

    把老弟赶去看书写作业,姜甜拿了一支铅笔,一个旧本子,现场给胡琼芳写了几个浇头。

    他们这里水产又多又便宜,所以浇头首选还是各类水产。

    鳝丝面、河虾面、熏鱼面,这些都是常见的。

    姜甜还给她妈出了个主意,除了这几样之外,每天还可以炒一点酸豆角肉末、酸辣椒炒猪肝、青椒肉丝之类的,再弄点卤蛋、卤豆干、卤猪头肉、卤豆皮之类的,作为配菜。

    “比如说,单点一份鳝丝面是两块钱,客人要是想加其他浇头,也不必再单点一份面条,直接加钱加浇头就行了。”

    “咱们可以单独按浇头收钱,一份酸豆角肉末三毛钱,酸辣椒炒猪肝五毛,青椒肉丝两毛,卤蛋和卤豆干这些也都是单独算钱。”

    胡琼芳眼前一亮,这个法子不错呀!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3/13466/68765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3/13466/687652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