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遣散粮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千八百人,在无有扬声器的情况之下,刘备一人说话,能听到的人三两百之数。
    但是,黄巾前排传后排,中间传左右,不一会儿,就乱纷纷。
    官军头头那大耳者说,愿意跟人家从军的,就跟人家走,要是不愿,人家也不怪罪,还给半月粮食,让回家。
    俘虏们大多都不信,持极大怀疑。
    许久,待俘虏们闹哄哄的讨论过后。
    刘备再次开口,“愿随我军去涿州安身者,留于原地便是。
    欲归乡者,且上前来领粮。”
    刘备话说完,黄巾俘虏你看我,我看你,依然无人动弹。
    终于,又等了一会儿,人群中钻出来来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年轻人,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出来时还是有些害怕的,不仅走路顺拐,腿还在打颤。
    顶着害怕,这个年轻后生在众多目光的聚焦之下,心惊胆颤的来到矮几前,扑通一声朝刘备跪下,以头触地,“俺……俺……俺……”
    年轻黄巾一时紧张,结巴着不能成言。
    “莫慌。”李孟羲笑着,安抚此人,“慢慢说来,我等又不吃人。”
    这个冷笑话,效果可并不好。
    刘玄德脸上带笑,和煦的朝年轻后生笑了笑。
    年轻后生终于不再那么害怕了,他声音依然结巴,颤抖,但好算能说出完整的话了,“俺……来时,俺内人跟俺走丢了。也不知是不是回家了,俺得去找找,回家等住,万一她回去,再不见俺……俺……”
    “来,拿粮。”刘备笑着,接过亲兵递过来的小粮袋,手拎着,越过矮几,递向这个年轻俘虏。
    俘虏一时不敢接。
    “拿着便是!还让玄德公举多久?”李孟羲笑骂。
    这人慌忙手脚并用的爬起来,手接过粮袋,也不知说什么好了,本就热泪盈眶的双眼,这下眼睛像发了大水一样,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了出来。
    粮食入手沉甸甸的,心头一热,后生跪地,咚咚磕了两个响头。
    李孟羲就见,这人头磕地上,虽然地上是土,虽然日前下雨,地上泥土松软,但一下磕下去,地上磕出了一个坑。
    刘备声止,请此人快快起来。
    后生起身之后,刘备摆手,“且去!早日回乡,莫再从贼!”
    后生拎着粮袋,缓缓朝军营出口走,一步一回头。
    众人目视之,其越过黄巾俘虏本阵,黄巾俘虏目光都跟随着他移动。
    直到这人走远,无人制止他离开。
    至此,手中拎着沉甸甸的粮食的前黄巾俘虏,这才相信,官军真给自己粮食让自己归乡。
    突然,后生驻足,面朝刘玄德所在,扑通一声跪下,朝刘玄德再拜,而后欲走。
    “等……等一下!”
    起身欲走的这第一个想要归乡的黄巾俘虏,突然听到身后稚嫩的声音传来,停下脚步,转身来看,看到一个小娃娃跑了过来。
    刘关张三人也疑惑,李孟羲为何突然一阵风一样起身追了过去。
    然后,刘关张三人和众多黄巾,就看着军师李孟羲和那个后生,小声说着什么,后生弯腰侧耳倾听。
    片刻之后,李孟羲把走了的后生又领了回来。
    见刘关张三人皆面有疑惑,李孟羲解释,“某突然想起,值此兵荒马乱,一人独行,不甚稳妥。”
    “何不使同乡之人聚为一伙,一同归乡,路上,也能有照应。”
    “再有,路途遥远,路上恐遇黄巾乱兵,亦恐有山贼土匪劫道,亦或路遇狼虫虎豹,其空手而回,手无寸铁,此去难料。”
    “玄德公,我军中当多有缴获,可把刀枪与他,路上也好防身之用。”
    李孟羲话说完,刘备讶然,“呀,若非孟羲,还真想不到此节!”
    刘备回身,目视关羽,“二弟,且推兵车前来。”
    关羽领命而去。
    营寨不大,只一会儿,关羽便推着一辆上边放满了长短兵器的板车前来。
    李孟羲帮忙,抽了一支枪出来,枪不算太好,枪头也锈了,尖也秃了,不过,好歹也是件铁器。
    刀剑李孟羲不打算给的,一个是短兵不如长兵厉害。二是,刀剑铁多,枪头只二两,枪便宜,给了也不心疼。
    李孟羲拎着枪,塞给第一个敢站出来的黄巾俘虏。
    俘虏接枪,朝李孟羲笑着,尽管他眼中,泪水依然还在。
    有了一个开头的,接下来,众多俘虏便信了官军真给发粮,争前恐后的出来领粮。
    乡勇们不得不费力维持。
    刘关张三人并李孟羲忙碌了,刘备分粮,关羽分兵。
    李孟羲开心的跑前跑后,把欲归乡的俘虏们,问过籍贯,把这些归乡之人拉成一排一排的,小弟李砖觉得好玩儿,跟着李孟羲嘻嘻哈哈跑来跑去好不开心。
    俘虏们,任由李孟羲拉开拉去。
    这一刻,所有俘虏都认识了李孟羲,他们看向李孟羲的目光,三分向看自家娃娃目光柔和,七分带笑。
    俘虏们此刻开始清楚,此少年,竟是军师。
    发遣散之粮,兵器,替这些归乡的众人凑集路上升火煮粮之陶翁火石等物。
    直到这时,李孟羲才突然发现,要在古代,长途跋涉,一想需要的东西,太多了。
    分了粮,路上得有锅做饭,做饭得有火,得火石,吃饭也得碗,还有,路上不能喝生水,水袋如果能有,也该有。
    还有,一走半月月余,晚上休息,若无床铺被褥,夜夜露宿荒野,久而久之,如何不生病。
    可惜,陶翁等物或能凑够,然床铺,实在无有。
    李孟羲数次喊忙的热火朝天的分粮的刘备,问其能有床铺给几床不。
    俘虏们还反过来不让李孟羲再要,只说有粮有枪,够了,够了,能回乡了。
    李孟羲犹豫了下,便不再坚持了。
    分粮一直持续了中午时分,刘玄德本以为粮不够,可问了数次,无人再出来说要回乡之时,刘玄德朝背后一看,如山的粮堆,还剩一半。
    而欲归乡的俘虏,正站成二三十列,一列列站的分明。
    在这众多俘虏队列之前,李孟羲小小的身影映入刘备眼中。
    刘备正欲招呼李孟羲。
    “归乡者,三百三十四人,余者,全投我军!”李孟羲先一步转头朝刘备笑到。
    刘备又是难掩笑意,看,有军师在,诸事有备。
    刘备是越来越觉得李孟羲为不可或缺之人。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忙着分粮诸务,根本没注意数人数,而李孟羲,早把人数一个个给记着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0/10448/59767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0/10448/597677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