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存粮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得了关羽的许诺,李孟羲终于松了口气。
    能跟着刘备等人混口饭吃,生存就不成问题了。
    李孟羲此时有空看了一眼手中关羽丢过来的物品,发现竟然是一块麻布包裹着的饼状的东西。
    饼子?
    李孟羲疑惑。
    抖开麻布一看,果然是一个乒乓球拍大的被咬过几口的饼子。
    有了吃的,李孟羲大喜。
    “砖头,咱们有吃的了!”李孟羲开心的把饼子一掰两半,给弟弟一块大的,自己吃小的。
    饼子应该是面饼,类似烧饼的样子,上边还有芝麻,想来按汉代的时代背景来说,这应该是胡麻饼。
    胡麻,即是芝麻。
    因为芝麻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所有称之为胡麻。
    腹中空空,李孟羲狼吞虎咽的把饼子吃完,终于不再饿了。
    此时,弟弟手里的饼子还有大半,弟弟正笨手笨脚的抠饼子上的一个个芝麻吃。
    见哥哥的饼子吃完了,弟弟很懂事的把自己的那块饼子掰开,递给了李孟羲一块。
    弟弟很懂事。
    李孟羲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接弟弟递过来的饼子,“砖头,哥哥吃饱了,你吃。”
    然后,李孟羲便站在原地,百无聊赖的看着四下荒野。
    这附近,一个人影也没有。
    在远处,也就是黄巾之前结阵和乡勇对峙的战场处,远看过去有三两支歪歪斜斜插在地上的旗帜,地上远看去躺着一些尸体。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了。
    黄巾溃兵逃的一干二净,连落在后面的老弱病残也逃了。
    跟关羽约好了就在这里等着,怕万一走开,关羽回来找不到人咋办,只好就呆在原地等着。
    因为有好吃的芝麻饼吃,弟弟很开心,“哥哥,那个人为啥不杀咱们,还给咱们饼子吃的吗?”弟弟咬了一口饼子,他抬头看着李孟羲,小脸上满是疑惑。
    弟弟总是怕被别人杀了。
    “那是关云长,算是个好人。所以他给咱们吃的。”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脑袋给弟弟解释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李孟羲看着空旷无人的旷野自言自语了一句,“吃了人家的饼子,就得回报人家。”
    “嗯!”弟弟用力的点了点头。
    四月,初十五。
    刘玄德所部在大兴山一代,路遇黄巾邓茂程远志部,双方列阵道中。
    是役,刘备义弟张飞阵斩邓茂,而后单骑冲阵,于乱军中又斩程远志,主将尽失,黄巾士气于是动摇。
    而后,刘备和关羽带步卒前压,数万黄巾溃败。
    为追逃兵,亦怕溃兵冲击地方,涿郡乡勇一分为三,一部由关羽带领,向前追赶,另一部由刘备带领,先一步堵在去涿郡县城的小路上围堵溃兵,第三部,为张飞所领,但见有溃兵要聚于一处,便上前击溃,不给黄巾聚众之机。
    战事自上午发生,历时数个时辰,自下午,李孟羲终于等到了关羽回赶。
    “砖头,醒醒。”李孟羲把趴在自己怀里睡着了的弟弟叫醒。
    弟弟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然后站了起来,在道旁等候关羽。
    “哥哥,那个不就是给咱饼子吃的人吗?”
    弟弟指着关羽,有些雀跃。
    在弟弟简单的逻辑判断中,他认为是关羽是好人。
    “关将军……”
    马蹄声近,关羽却并未停留。
    “小兄弟久等,再稍等片刻,某去收拢黄巾辎重。”
    跟在关羽后面的一大群跑的灰头土脸的乡勇不辞劳苦,又往战场那里赶去了。
    关羽说辎重,李孟羲突然想起,黄巾军应该是有粮草的。
    粮草车队没注意在哪,应该是被黄巾随军携带着的,黄巾溃败,粮草车应该落在了战场上。
    当时乱军纷纷,没顾着看粮草在哪,这会儿,关羽应是就去清点缴获了。
    打扫战场不知得多久,李孟羲抬头看天色,在没有手表的时代,判断时间也不好判断。
    估计,现在大概是下午四点左右。
    原地想了片刻,李孟羲决定主动去看看关羽部是如何打扫战场的。
    李孟羲拉着弟弟,弟弟手里拿着一块胡麻饼,饼子吃的就剩一小点了,弟弟却不吃了。
    以为弟弟是吃饱吃不下了呢,李孟羲一问,“俺怕明个没饭吃咋办。”弟弟说着。
    原来,弟弟不是吃不完,而是怕明天没吃的了,这一小块饼子留着可以在没东西吃的时候充饥。
    这让李孟羲顿时一愣,作为一个每天都能吃饱肚子的现代人,何时为吃的发愁过。
    如今身处汉末,正是乱世,李孟羲自付,论及生存能力,自己或许还不如弟弟。
    弟弟虽然连话都说不太清楚,但是连弟弟都想得到到,吃东西得留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也不知,弟弟是经历了什么,才这么小的年纪都懂得藏食物了。
    若没遇到关羽,若兄弟两个还是在混迹在黄巾流民之中,要想活着,真的得藏粮食。
    若不去藏吃的,食物多就吃饱,食物少就少吃,如果有多少吃多少,一点不剩,那么,万一突然连着两三天一点吃的找不到,那岂不要被饿死。
    灾荒之年,吃饱就等于浪费粮食。
    把吃的省下来,每天只吃一点点,维持住不饿死,才是正确的方法。
    本想劝弟弟说,让弟弟把饼子吃完,不会饿肚子了。
    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孟羲不打算劝了,弟弟是对的,还是存一点粮的好。
    存粮是个好习惯。
    纵然,遇到了关羽,也就等于抱上了刘备的大腿,可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饿肚子,存粮也没意义。
    但是,万一呢,万一哪天乱军之中跟刘备等人走散,万一哪天义军粮草被人烧了,此时,若是身上一点粮食都没有藏,如何能有活路。
    食物为生存必需,适当存粮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李孟羲打定主意,自己得跟弟弟学一下,平时存点粮食什么的,以备不时之需。
    是汉末,不是现代了。
    现代社会,就算家里不存粮,饿了出去吃饭,到处都是饭店,也饿不着。
    而且,真要是没钱了,实在不行,扒垃圾桶说不定这个垃圾桶扒出半只烧鸡,那个垃圾桶扒出几盒过期的牛奶。
    不止饿不死,可能吃的比古人还好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0/10448/5976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0/10448/59767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