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可使知之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牟楠承的一番疑虑之言,让冯示宪内心惊疑不已,沉思了好一会,这才问道:
    “先生以为,该当如何?”
    说话间,见牟楠承似乎在看着某处发愣,冯示宪也不再打扰,静待牟楠承自己想通。
    又过了一会,牟楠承似乎有了主意,小声请示:
    “东翁,今日之行,目的已然达成,不如先回去,属下有了一点想法,暂时不好在此明言。”
    冯示宪听后,微微点头,便离开了这书档。
    见他们要走,暗中关注他们动向的陈光福急忙向前来恭送。
    待他们身影彻底消息后,陈光福这才往后头而去,见贾宝玉正奋笔疾书地写着什么,便先等了一会。
    见贾宝玉放下笔,这才请示:
    “二爷,您说我要不要回去告诉叔父?”
    贾宝玉摆手笑道:
    “自然不用,冯示宪来帮你,可没安什么好心。”
    陈光福听他话说一半,便不往下说了,颇为不解,可贾宝玉似乎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他也不好多问。
    又见贾宝玉将一些底稿交给他:
    “这时《议林》杂志的首刊底稿,你拿去印坊先印五千份出来。”
    陈光福听后大惊:
    “五千份?宝二爷,是不是太多了?”
    贾宝玉眼神微闪,看着底稿,嘴角微扬:
    “五千份怕还是太少,你照做就是。”
    眼见贾宝玉如此神色,陈光福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恭敬听命。
    因有薛家的帮助,如今书档瞬间提升了档次,不仅搬到了文人书生多的街道来,而且还拥有了自己的印刷工坊。
    贾宝玉相信,只要众人看到首刊上的内容,必然会引起轰动,甚至可能引来整个大盛文坛的注意。
    从古至今,争议才是永远的热度,没什么比大家一起争议的热度来得更直接。
    虽然抛出这样一个难以定性的话题来,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对于贾宝玉来说,这只是第一步,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步。
    只要《议林》杂志的名声在这极具争议的话题下,一炮而红,那么对他来说,带来的好处自然很多。
    ……
    ……
    薛家。
    薛宝钗刚从薛蟠手中接过信后,就迫不及待地拆开看了起来。
    越看神色越激动,到最后,粉脸涨红到了一定程度,玉手都在微微颤抖着。
    薛蟠见状,关怀询问:
    “妹妹,你怎么了?宝兄弟在信中说了什么?”
    薛宝钗将信捧在胸口处,杏眸微亮:
    “宝兄弟同意我们薛家入股书档了。”
    薛蟠愣了好一会,这才问道:
    “入股书档?妹妹,到底怎么回事?”
    若是换做以前,薛宝钗自然不会跟他多说,因为说了,薛蟠也未必听得进去。
    可眼下,或许是因为和贾宝玉有关,亦或许是因为信中内容太让她高兴激动了,这时她竟然耐心地向薛蟠解释了起来。
    原来,在得知光福书档生意火爆的背后竟然是贾宝玉的主意所致后,薛宝钗释然的同时,还颇为佩服。
    恰好又听薛蟠说起,贾宝玉托他寻找新的铺面,以及寻求帮着搬迁。
    薛宝钗便想着,既然如此,她们薛家何不也参一股?
    且不论书档能不能赚钱,只为了看好贾宝玉,也该如此的。
    更别说,光福书档能在短短数日之类崛起,绝对是可以赚钱的好门道。
    冰雪聪慧的薛宝钗,自然也知道,贾宝玉的忌讳所在,是担心家里人知道他在外置业,因而提出可以替他保密,绝不会让外人知道,这书档就是他的。
    有她们薛家替为遮挡,总比一个外人陈光福来得强,而且表面上,可以做得更加天衣无缝,绝对没人找得出蛛丝马迹来。
    贾宝玉也正因薛宝钗提出这个想法,而最终同意了让薛家入股书档。
    如此一来,贾宝玉也算是彻底‘摘’了出去,书档变为了薛家占九成,陈光福占一成的格局。
    暗中的分配则是贾宝玉占了六成,薛家占三成。
    薛家负责书籍印刷出售渠道等事,文集内容等则由贾宝玉来负责,陈光福则负责书档的具体琐事,管理伙计、账目等。
    给薛宝钗的回信中,贾宝玉则以书档大股东的身份,向她简单阐述了未来书档的大体发展规划。
    这也是让薛宝钗看得激动的原因之一,因为其中很多新奇的点子,皆是她从未见过的。
    以她的眼光看来,这些点子若真能全部实现,光福书档将成为大盛朝有史以来最大的连锁书档。
    “…若按宝兄弟信中所言,咱们家其他的生意甚至都可以不用管了,只管这书档生意,也足够咱们家荣兴三代人了。”
    听到薛宝钗最后的话,薛蟠咂咂嘴,讶然问:
    “那书档,真…真有那么赚钱?”
    薛宝钗嫣然回应:
    “哥哥若不信,且过数月便知我说的有没有错了。”
    向来对自己妹妹很重视的薛蟠,听了这话,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说道:
    “若是如此,此后咱们只需跟着宝兄弟身后就行了。”
    薛宝钗抿嘴一笑,再不多言,又拿起书信看了起来,待看到最后一行字时,脸上出现了几分自得神色,似乎很是得意,又带着一丝傲娇。
    ……
    ……
    三日后,也就是冬月十八。
    随着光福书档发行《议林》杂志,一股风暴逐渐开始在士林中刮起。
    “金陵贾神童贾宝玉的新作?和府学三人勾栏文斗?”
    贾宝玉得知有人故意替他扬名后,便明白,他想要低调是不可能了,更别说那首诗一出,名声将传扬地更远。
    既然藏不住了,那干脆就再造大一点名头。
    因此,《议林》杂志的首页上,讲的就是他和左吉右三人,在勾栏中文斗的故事,包括了对联的内容以及诗文的内容。
    此前有人替他故意传扬名声,只是口头传述,自然没有纸张上传播来到那么准确和有冲击力。
    《议林》杂志刊登上后,已经足够让他再次受到不少人的关注。
    而最重要的,还是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辩论话题。
    冯示宪既然同意可以刊登他的意见,贾宝玉自然不会拒绝这么好的宣传机会,第二页的内容,大篇幅地说起了这个话题。
    剩下的,就是一些文章策论,以及一些时论评书等,组成了第一刊。
    最开始众人看到首页上有贾宝玉的诗文,便已经觉得很好,再加上众人得知,杂志中还有新任江南节度使冯示宪亲自点评过的话后,皆是表现出了很强烈的购买欲望,纷纷赶来买。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0/10332/59200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0/10332/59200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