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仙侠小说 > 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 42、又一命格(求追读)

42、又一命格(求追读)

推荐阅读:道爷下山野路子出马仙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全民转职:他们叫我智械天灾火红年代,我带空间去下乡崩坏:伪物的残存御兽:我把残翼天使养成终焉之神四合院:悠哉年代无敌监正,开局镇守人间百年

    三人互视一笑,觉得怀远客栈会做生意。
    眼见外面天色昏黑,出于讨个喜头,陈建安先问了一下灯笼的价格,得知灯笼价格并不比外界高太多。
    于是他买了三盏红灯笼,给同窗两盏,自己留一盏。
    随后……,
    三人打着灯笼出了怀远客栈。
    “长安县的考生来了没有?”
    刚走到府衙门口,徐行就听到了一个大嗓门的衙役在喊着话。
    “有!”
    李明达匆忙喊了一句,然后随手将灯笼塞到了徐行手中,加紧脚步走到了长安县考生的一列中。
    府试是京兆府下辖各县通过县试的考生进行考试。
    在入考场前,衙役们会通过户籍县的不同,让考生分批进入。而长安县、咸宁县等县,是京兆府治下距离省城最近的县。
    故此,长安县、咸宁县等考生,是最早一批入考场的人。
    李明达就是长安县人。
    “泾阳县的……”
    “快快快!”
    间隔了一会,又有衙役喊出了声。
    徐行入了泾阳县考生的一列。
    与县试略有不同,到了府试、院试,就有提坐堂号。
    提坐堂号是每县县试的前十名在知府就座的公堂内进行考试,由知府等高官亲自监考。
    若考试中入了考官的眼,当众在府试中录玄亦是常有的事。
    徐行就无这般好命了,他是县试第十四名,没有提坐堂号的待遇。在经过廪保问人的程序后,就被书吏带至考棚的一角,入座考试。
    少倾,衙差们举起牌灯,来回巡游。
    【四书题:】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交邻国有道乎。?’】
    截答题。
    两句话都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篇。
    见到这考题,徐行顿时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早早知会了孝义堂,让他们跑腿,帮自己取得了尹府尊的资料。
    府试和县试一样,重首场,首场即正试。
    而正试之中,第一道题重中之重。
    这道截答题没什么难的,写出一个破题,并不难。但难点在于,写出的破题恰好符合考官的政治倾向,并让其评为上上之卷。
    第一句的梁惠王曰,全文是:“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秦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愿比死者一洒之,孺子何则可?’”
    第二句的出处是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
    “时间点……”
    “清末,康梁上书,维新变法……”
    “朝廷影响地方。”
    “尹府尊……”
    徐行没有着急落笔,而是先思索府试出此题的意向。
    科举考试,绝不是文采强就能金榜题名的。自古以来,文采好的诗人、此人落榜的不知凡几。他们之所以落榜,不是因为没中举的才华,而是不会揣摩考卷所出的深层含义,以至于黯然落榜。
    “光绪十五年,尹府尊上书大叱洋务乱国,捣毁治下机器。”
    “光绪十八年……”
    徐行回忆关于尹府尊的资料。
    一句句,似乎都在与洋务派进行作对。
    “不,不对……”
    他很快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洋务派不等于维新派,尹府尊之所以叱责洋务,恐怕不是因为洋务,而是因为洋务派多是南方官员……。
    南方各省在太平天国之后,多是自治、割据。
    清廷只能收取赋税。
    北方地方官反洋务,是正治正确,并非真的反洋务。
    资料中,尹府尊与秦省巡抚方允关系不错。而维新派并未掌握实权,而是倚靠于皇帝的权力进行改革运动,故此……。
    该写维新!
    徐行深深呼出一口气,他当即沉思,落笔写道:“圣人传先王之学,弥兵于鲁,发周公之德,齐虽大,景公不能甘寐。”
    他破题仍旧延续了四平八稳的套路。
    不激进。
    这句破题意思是:当年孔子传承先王的学问,让危机四伏的鲁国免于兵祸,在鲁国发扬周公的德行,即使齐国强大,但齐景公食不甘,夜不能寐。
    不过阐明这句破题后,徐行笔锋再一转,提到了《诗经》小雅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一句话。
    这句话,意为……孔子发扬的先王之学,亦有维新之意。
    历史是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
    儒学亦是。
    想要什么,从先贤的话里扣字就行。
    简而言之,徐行的核心思想是:在崇古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手术”。
    这样,显得他这个年轻人不死气沉沉,有变法的意愿,但在变法之中,又多了慎重,不胡乱施为。
    懂得明进退!
    一篇四书题写完后。
    接下来的几道五经题、策论题,就不那么“危机重重”了。
    徐行底子不错,一一答之。
    ……
    晚上,出了考棚的龙门。
    徐行在门口等候陈建安、李明达两个同舍生。
    没过多长时间,陈建安一脸晦气的走出了考场,他边走边说道:“这个尹府尊不安好心,乱出的什么题……”
    “你怎么破的题?”
    徐行随意问道。
    两人是舍友,问起破题,无须太过忌讳。
    “我没敢答,怕出事。”
    “反正我今年也无望院试中选。”
    陈建安摇头,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
    尹府尊出的四书题,他把控不了尹府尊的意向,害怕乱写会有文字狱,于是就没敢回答。
    清朝文字狱频发,最有名的莫过于“维民所止”案。
    维民,雍正四年的查嗣庭担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试题用了《诗经》“维民所止”一句,于是有人认为他居心叵测,意在削去雍正的脑袋。
    “雍正”去掉脑袋,就是“维止”二字。
    “明达兄呢?”
    “他还没出考场?”
    陈建安环视四周一圈,好奇道。
    正说话间,李明达在人群的挟裹下,出了考场。只不过他的面色有点不正常的红润,待走到两位同窗身边的时候,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
    “丢了半条命,何必呢。”
    陈建安摇头,叹了口气,与徐行一同搀扶李明达。
    ……
    三日后。
    府试放榜。
    出人意外的是,这次考试,徐行名列第一。
    为府案首。
    而与此同时,徐行的白色命格【文昌】亦晋升为了赤色命格。并且他又凝聚出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命格【维新】。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shop:8081/xs/1/1120/6662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shop:8081/1/1120/6662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