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镇之灵槐寺》 第一章 千年灵槐 这里云山雾绕,槐树成岭,此山名叫灵槐山,山上有座庙叫灵槐寺。 而这灵槐寺在灵槐山的山巅之上,灵槐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灵槐山的半山腰可谓是云雾缭绕,烟云浮华,美不可收;半山腰以上那便是翠影成林,碧空蓝天,宛若仙境般。 在灵槐山的山顶有一清潭,清潭是四季清澄,从不结冰,千年来不曾有过一次枯竭,如仙潭一般,取名灵槐潭。 在灵槐山下有一洞,名灵槐洞,洞里流出一条河,名灵槐河,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传一个传说,这灵槐河的水来源于灵槐潭,说这灵槐潭是仙潭,有着源源不断的河水。 灵槐山位于四大王朝交界处,不受四大王朝管辖,是个标准的三无地带。虽然如此,但灵槐山上的灵槐寺却受四大王朝的朝拜。 灵槐寺独立于四大王朝之外,但四大王朝对其相当重视,这不仅仅是它有着千年的传承,更是因为灵槐寺的僧人行走于天下,传教于天下,为四大王朝不知除去了多少妖魔。 因此,灵槐寺名誉天下,香火鼎盛,前来上香拜佛的人更是骆滔不绝。 四大王朝分别为:朔雪王朝、牧溪王朝、天风王朝和华夏王朝。 灵槐寺之所以叫灵槐寺,是因为为千年前,一位大佛路过此地,在一棵灵槐树下看破世俗,踏入遁空,修身成佛,然后飞升入了空门。 而他的弟子为了纪念他,便在此修了座寺庙,便是现在的灵槐寺。 灵槐寺里有一个棵灵槐树,这棵灵槐树种于前年前,就是那位僧人飞升时所种,这位僧人法号:空虚。被世人称为空虚大佛。 空虚临走前,对着他的徒弟们道:“此树,你们一定要多加留意,切勿出现任何披露,切记、切记。”说到最后语气越加的承重。 随后,空虚深深的看了一眼那棵人一般高的灵槐树,叹了一口气,喃声道:“南么弥陀佛。”然后飞升而去。 千年来,灵槐寺的僧人一如既往的守护着这棵灵槐树,这棵灵槐树也没有让众僧人失望,也长的是枝繁叶茂、雄伟壮丽。树十几高丈,枝干蔓延了半个灵槐寺,十几个人围起来才能抱住它,可见其伟岸的躯干和茂密的枝叶。 因此,灵槐树也成了灵槐寺的神树。 在灵槐寺的门口,有一蹲石像,石像高约八九丈,宽约三四丈,双手合十,似乎在默念心经。 这蹲雕像被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俏,带着一丝动感,好像那僧人就站在那一般。 在雕像的上面是灵槐树的树干和枝叶,灵槐树的树干和枝叶宛如一把巨型的大伞,打在了雕像的正上方,为其遮阳避雨。 这蹲雕像正是飞升成佛的空虚大佛。 灵槐寺因为灵槐树而得名、成名,成为享誉天下的大寺,没有之一。 也正是因为如此,千年来灵槐寺的僧人们在灵槐山上大量种植灵槐树,使得灵槐树遍地都是灵槐树,也让此山有了别样的风景,灵槐树也在此山独领风骚千年。 此处也成了僧人们的向往之地,众生的信仰之都。 第二章 四大王朝 清晨,灵槐山被云雾笼罩,忽然一缕金光从云层透过,穿过云顶直洒山脚,然后绕着盘旋的石梯倾泄而下,宛如一条刚刚苏醒的巨龙,环山而绕,而灵槐寺就像是这条巨龙的头,令人心生敬畏。 此时,在灵槐寺的山脚处,人潮拥挤、骆滔不绝。时不时传出人们滔滔不绝的讨论声。 “今天可真热闹啊!” “那当然了……,明天可是灵槐寺首座继任大典,能不热闹吗?你看看这几天的来人,真他妈的多!” 有人道:“听说啊!今天四大王朝的人都要来。” 有人不屑的反驳道:“四大王朝的人,那一届继任大典不来啊!” 那人不服输的道:“那你知道今年继任大典来的是谁吗?”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这时,忽然有一个小孩好奇的问:“是谁啊!”稚嫩的声音里充满着幼稚。 那人看了一眼众人,然后看向那小孩声音洪亮的道:“今年可热闹了,听说四大王朝的国君都要来。” 周围的人一听都愣住,然后表现出惊喜兴奋的神色。 “你说的是真的!”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那人不假思索,语气慷锵有力的肯定道:“当然呢!” 小孩见众人喜悦,开心的问道:“国君是什么人啊!他长的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众人听到小孩的话,都发出哈哈的大笑声。 笑声为止,忽然一道金戈铁马声响起,打断了众人欢快的笑声。 这时,一队身穿黑色铠甲的骑兵从不远处而来,后面紧跟着一队士兵,再后面便是仪仗队和一些宫女太监,仪仗队黑色的旌旗上飘着牧溪两个大字。 在宫女和太监后面是一辆六乘马车,马车后又跟着一些宫女和太监以及一些士兵。大大小小算下来足足有五六千人之多。 有人激动的不可置信的叫喊道:“是……是……牧溪王朝的人,牧溪王朝的国君真的来了。” 旁边一人敲打了下那人的头,一副老子骂儿子的样的骂道:“不争气的东西,尽给老子丢人,有那么兴奋吗?”骂完后,自己又加入到了热烈的呼喊声中,催促儿子声音吼大点。 一行车马在灵槐山的山底停了下来,六驾的马车上出来一位肥胖矮小,身穿黑色锦袍的中年人,不知是胖掩饰了他的矮,还是矮伪装了他的胖。 那肥胖矮小的中年人站在车架上,笑眯眯的对着众人挥手,那有一点君王的样子,头上戴的冕旒都遮住了他的脸,似笑非笑,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此人正是牧溪王朝的国君——牧灵,被称之为牧灵王。 牧灵王牧灵让其他人驻守在了灵槐山脚下一片空地上,自己挑了一队护卫队,然后浩浩荡荡的向灵槐寺而去。 在牧灵王开始了他的爬山之路不久之后,又来了两队兵甲,一队是朔雪王朝的人马,另一队是天风王朝的人马,两国军队都是身着白色铠甲。 天风王朝和朔雪王朝本是一家同根同源,也是这片大路上最大最强的王朝,叫风雪王朝。可是后来因为两兄弟争夺君王之位,最后被分裂成了天风和朔雪王朝。 从此之后,两国是争锋相对,水火不容,都想着自己可以一统家国,恢复当年风雪王朝的辉煌。 可是事与愿违啊!两国为了早日实现一统,彼此连年征战,原本强大的两国也渐渐消磨了下来。 天风王朝和朔雪王朝的国君分别从六乘的车驾上下来,两人都大约四十岁左右,透露着一股王者的威严。彼此虎视眈眈,眼眸里都有着一股狠劲。 这时,一道马的撕裂声忽然响起,一队红色铠甲的骑兵出现在了众人眼帘。红色的旌旗上飘着华夏两个栩栩如生的大字,紧接着一道六驾銮驾接踵而至。 然后,一位翩翩少年从六驾銮驾上走了下来。 祝:各位书友元旦快乐! 第三章 继任大典 少年一身黄袍,手持一把羽扇,风度翩翩。但却透露这一股王者的气势。 少年身后跟着一位身穿铠甲的中年人,中年人大概在三十岁左右,身上透露着一股铁血军魂和凛冽的杀气。 少年微微一笑,来到天风王朝和朔风王朝国君面前,笑道:“风景君、风尘君近来可好啊!” 天风王朝和朔雪王朝的两位国君都是在四十不惑年纪。 天风王朝的国君一副国字脸,威严肃穆,而朔雪王朝的一脸冷漠,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但当见到走了的那位翩翩少年的时候,两人立马露出可敬的笑容,刚才彼此虎视眈眈杀气毕露模样,已然烟消云散,宛如雨后的阳光清纯灿烂。 少年便是华夏王朝的国君黄潇御,黄潇御刚刚继位几年,但却在华夏王朝声名远播、名扬四海,华夏王朝这几年更是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民力是越发的强大。 朔风王朝的国君风景和天风王朝的国君风尘,两人虽然嘴带笑容但却带着一丝的不屑,因为在他们眼里黄潇御,这个位华夏王朝的君王就是一个小屁孩。 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不敢轻视他们面前的这位少年,因为他现在是华夏王朝的国君,坐拥着整个华夏王朝,四大王朝中最强大的王朝。 这时,天风王朝的国家忽然道:“御景君真是年少有为啊,年纪这么轻轻就才了一国的国君,真是后生可畏啊!” 之所以被称为御景君,是因为黄潇御继任后,改国号为元景元年。 朔雪王朝的国君微微颔首表示相互问候。 这时,眼尖的风尘君忽然道:“牧灵王着老小子,竟然跑在我们前面了。”然后当人不让的向灵槐山而去。 朔风王朝的国君哼了一声,也立马赶了上去,生怕落人身后。 黄潇御和身后跟着的将军相视一笑,也跟了上去,就这样,四位君王开始了他们爬山之路。 四位国君离开后,山脚下人声鼎沸了起来,讨论声、惊讶声、难以置信声等等,人声鼎沸、骆滔不绝。 灵槐山 山腰处,一位又矮又胖的中年人,累的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道:“走不动了,走不动了。”然后一屁股坐在了石阶上。 此人正是牧溪王朝的国君牧灵王牧灵。 牧灵王坐下的一瞬间,一位太监立马跑过来给牧灵王扇起了扇子,虽然自己也喘着粗气。 牧灵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喘着粗气道:“这灵槐寺怎么非要建在这么高的山上啊,他们上山下山一趟就不累吗?” 这时,牧灵王站了起来,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忽然发现山涧云雾缭绕,阳光倾泄而下,银光洒在云雾之上,简直是美不胜收。 牧灵王一时间竟然看呆了,不尽发出一声感叹:“此等风景,真是人间仙境啊!” 忽然牧灵王斗志昂扬的道:“走,我也要感受一下这一览众山小的景逸。” 在牧灵王离开不久后,天风王朝、朔雪王朝和华夏王朝的国君也都来到了灵槐山的半山腰,三位国君站在观景台出,感慨万千! 他们感受到了从云低穿越到云端,从暗光遇见金阳,心情就像从凡间来到仙界一般。 华夏王朝的国君黄潇御兴致勃勃的道:“真想赶紧看到真灵槐寺和这继任大典。”眼睛满满的期待。 天风王朝和朔雪王朝的国君听到华夏王朝国君黄潇御的话,转头看向了黄潇御。 第四章 灵槐寺 华夏王笑着问道:“两位难道不想看看这灵槐寺的风采和这千年不衰的原由吗?” “这百年一遇的盛典,谁不想一览无余啊!”天风王朝的国君向往的道。 灵槐寺有一个流传千年的谜底,不为人所解。 这个谜就是每隔百年便有一次继任大典,而且每位住持都会执掌寺庙一百年,他们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纪继任住持,在一百五十岁的时圆寂,由下一任继续继任住持,反复循环,一直到现在。 现在已经到了第六任。 朔雪王朝的国君也露出期待的神色。 而这一切都被华夏王朝的国君黄潇御看在眼里,黄潇御微微一笑,转身向上走去。 在三位君王的身后不远处跟着连绵不断的百姓,百姓们兴奋不已,爬了那么久的山,却没有感觉到一丝的疲惫,反而带着无尽的喜悦。 刺眼的骄阳慢慢变的柔和了起来,倾斜的高挂在西边,犹如绯红的脸颊。 山巅处,牧灵王站在一个巨大的锥型山峦笔直插在山巅处,锥型山峦上环绕几朵云烟,望不到边际,没有知道这个锥型山峦到底有多大,反正在灵槐创立之出就一直存在。 你要是登不到山顶,根本不可能知道在这山巅之上,还别有洞天。 牧灵王望着这锥型山峦,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发出赞叹不绝的声音。 这时,一道声音忽然从牧灵王的身后响起:“牧灵王,你这不地道啊!怎么一个人就先跑上来了。” 说话是华夏王朝的君王黄潇御。 牧灵王摆着自己矮小的身子道:“我要是不走早点,岂不要拖你们后腿了。” 这时,天风王朝的国君风天尘开口道:“牧灵王,你这是想要捷足先登,抢在我们前面!” 牧灵王连忙笑着否认道:“我这不是在这里等着诸位吗?”一副讨好的口气。 牧溪王朝是四大王朝里实力最弱的,几乎每天都受到朔雪王朝和天风王朝的骚扰,要不是千年来一直于华夏王朝结盟,两国可能在千年前就被曾经的风雪王朝给灭国。 牧灵王走到华夏王面前,恭维的道:“没想到华夏王朝的君王真如传说的那般,如此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吆!” 华夏王回谦道:“牧灵王也老当益壮,风采依旧!” “那里那里。”牧灵王连忙摆手笑道。 朔雪王看着两人彼此恭维,露出不屑的表现,哼了一声,率先向灵槐寺而去。天风王急忙告别后,也连忙跟了上去。 牧灵王叹了一口气,摇着头道:“这两人还是这么的争强好斗哦!” 华夏王平淡的回应道:“人家一家人的事,我们啊!还是不要操心的好。” 牧灵王默默的点了点头,看着华夏王朝这位年轻君王的背影,意味深长的道:“这天可能要变了。” 四位国君及一些群臣登上那锥型山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石碑高九尺九,宽六尺六,上面栩栩如生的刻着三个大字:灵槐寺。 第五章 天降异象 在石碑后面,是一蹲石像,石像高约八九丈,宽约三四丈,双手合十,似乎在默念心经,令人新生敬畏,但你看到石像的那一刻,一颗躁动的心也自然而然的平静了下来。 在石像头顶的正上放是一把大伞,这把大伞就是灵槐树。 灵槐树的一半在寺庙内,一半遮挡在那蹲石像上。 四大王朝的人看到眼前的景象发出阵阵惊叹。就连四大王朝的君王也是对眼前的景象赞叹不绝。 在石像后面,是一座寺庙,寺庙前面有两个石狮子,然后衔接着九阶台阶,上了台阶之后便是漆红色的大门,门正上方的牌匾上刻着三个大字:灵槐寺。 这时,几位身穿灰白色粗布长褂的和尚从灵槐寺门口走了出来。 这些和尚双手合十,然后退让两边,这时一位身披袈裟长着山羊胡须的老和尚走了出来。 老和尚一身佛儒,给人一种莫名的违和感和亲切感,老和尚双手合十身材微弯的念道:“阿弥陀佛。” 老和尚正是灵槐寺这一届的主持道灵,而明天就是他的继任大典。 四位国君以及身后的一众文武百官都虔诚的回应道:“阿弥陀佛。” 道灵不卑不亢的对着四位国君道:“几位施主,里面请,厢房已准备就绪。”没有丝毫畏惧和敬畏,就像对普通人一样,没有一丝波澜。 四位国君除了朔雪王一脸不屑外,其他三位国君都带着一丝丝的难以置信,他们不敢相信的是,这道灵的和尚在见到他们后,竟然表现的如此平静;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见到他们其中的一位,都会微微颤颤的,而他却成了这么一个例外。 在四位国君进入寺门后,站在两边的僧人忽然拦住了四位国君身后跟着的将军和侍卫,其中一位僧人站出来道:“阿弥陀佛,各位施主,佛门净地,禁止带入刀剑。” 几位将军分别看向自己的君王,四位国君看向道灵,道灵双手合十默念道:“阿弥陀佛,佛门净地,请各位施主务要打扰。” 华夏王对身后的那位将军摆了摆手,示意交剑,然后对着侍卫道:“你们就在外面等着!” 天风王和牧灵王也示意两位将军交剑,然后也让侍卫在位面等着,就带了几个必要的丫鬟和太监。 朔雪王见此,也无奈的让身后将军交了剑,抱怨道:“真事多!” 其他三位君王停下脚步都看向了朔雪王,只有前面带路的道灵丝毫没有停顿,继续前行。 华夏王笑着对朔雪王竖起了大拇指,其他两位君王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天风王心里窃喜啊!灵槐寺那可是天下名寺,天下谁人不敬畏,谁人不虔诚,唯独你朔雪王却不屑一顾,这就相当于对天下人心中的那份敬畏不尊重。 这天晚上,灵槐寺格外的热闹,但却异常的幽静,人是异常的多,但是非常的安静;满天繁星数都数不过来,时不时有道银光划过,穿过灵槐树,划向山巅,宛如身处在银河之中。 所有的人都两眼放光,震惊、迷茫、向往、不敢相信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就连朔雪王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到。 第二天,清晨,四位国君和一众文武百官都老早的来到了观景台,静等日出韶山。 不久,曙光乍现,一道道金色的光芒从云海缓缓绽放,金色的云朵宛如金色的海洋,无不叫人赞叹,晶莹耀眼。 东方的红日,在云雾缭绕的云海露出半边脸,羞涩而可人,迷人而耀眼,夺目而璀璨,无不叫人望而兴叹。 晨曦过后,便是继任大典,可以就在道灵继任大典的关键时候,忽然晴空万里电闪雷鸣,紧接着乌云密布,白天一下变成了黑夜。 随后,狂风肆虐,正庙的屋顶都被掀飞了,众人大惊失色,唯有寺庙的和尚平静如水,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这时,寺庙正上方忽然出现了一黑一白两道光芒,相互环绕,呈现太极图像,随后化成两道流光射向远方。